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3)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13450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3)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3)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3)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3)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3)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3)(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科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在蛾子的世界里,有一种蛾子名叫“帝王蛾”。以“帝王”来命名一只蛾子,你也许会说,这未免太夸张了吧?不错,如果它仅仅是以其长达几十厘米的双翅赢得了这样的名号,那的确是有夸张之嫌。但是,当你知道了它是怎样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飞翔的快乐时,你就一定会觉得那一顶“帝王”的冠冕真的是非它莫属。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的生命要发生质的飞跃时,这天定的狭小通道对它来说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

2、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不幸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有人怀了悲悯恻隐之心,企图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他们拿来剪刀,把茧子的洞口剪大。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积压,血液才能顺利送到蛾翼的组织中去;唯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生出来的

3、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没有谁能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我们不可能成为统辖他人的帝王,但是我们可以做自己的帝王!不惧怕独身越狭长墨黑的隧道,不指望一双怜悯的手送来廉价的资助,将血肉之躯铸成一支英勇无畏的箭镞,带着呼啸的风声,携着永不坠落的梦想,拼尽全力去穿透命运设置的重重险阻,义无反顾地射向那寥廓美丽的长天。1. 下面关于“帝王蛾”名称来源因素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帝王蛾”是因其双翅长达几十厘米而获此美名的。B. “帝王蛾”是因其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而获此美名的。C. “帝王蛾”是因其艰难地走出恒久的死寂,从而拥有了飞翔的快乐而获此美名的。D. “帝王蛾”美名的由来,一是因其双翅长达几十

4、厘米,二是因其勇敢冲破命运的苛刻设定,并冲破死亡的封锁,从而拥有了快乐的飞翔而获得的。2. 下面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帝王蛾的幼虫生活在一个洞口极狭小的茧中。B. 当帝王蛾的幼虫将要成为成虫时,这狭小的通道就会使它丧失生命。C. 成了“飞翔”这个词的悲壮祭品是说很多的幼虫在通过那个狭小通道时,因力竭而身亡。D. 有人怀了恻隐之心,将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结果却适得其反。3. 以下判断符合文意的正确的一项是:A. 经人加宽的幼虫的生命通道,有利于其幼虫的生命转化。B. 经人工修剪的生命通道出世的蛾子,都不是帝王蛾了。C. 经人工修剪的生命通道出世的蛾子,短时间内很难飞翔。D. 帝王蛾

5、的幼虫只有自己通过那狭小的生命通道,才能够自由飞翔。.【答案】1. D 2. B 3. D【解析】试题分析:1. 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到与“帝王蛾”相关的语段,然后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项,表述不正确,可根据原文第二段“如果它仅仅是以其长达几十厘米的双翅赢得了这样的名号,那的确是有夸张之嫌”,曲解文意。BC项的表述均不全面,属于以偏概全。所以选D。【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

6、”“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例如本题选项A犯了曲解文意的错误,选项BC属于以偏概全。2. 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项,“这狭小的通道就会使它丧失生命”说法过于绝对化。所以选B。【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

7、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3. 此题考查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段,然后根据文段中作者的观点,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作者观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A项,“有利于其幼虫的生命转化”无中生有;B项,“都不是帝王蛾了”应为“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C项,“短时间内很难飞翔”曲解文意,原文是“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所以选D。【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技巧点拨】此

8、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例如本题选项AC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选项B犯了遗漏信息的错误。二、古代诗文阅读(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上堂拜阿母,阿母

9、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4. 选文第段运用民歌常用的一种什么样的手法来营造悲剧氛围A. 赋的写法 B. 比兴写法 C. 动作描写 D. 景物描写5. 第段着力铺陈兰芝精心打扮的情况,下列分析不属于“起严妆”作用的A. 表明兰芝对焦仲卿的恋恋不舍,写出了她欲去而不忍离去的微妙心理。B. 表明兰芝不甘示弱,其严妆是对焦母无声的抗议与示威。C. 写出兰芝的美丽,突出她坚忍

10、刚强、从容自如的性格。D. 预示兰芝已经做好了“举身赴清池”的准备。6.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B.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其中的“鸡鸣”是古代时辰的名称。C. “何乃太区区”和“感君区区怀”中的“区区”二字意义不同,前者为“愚拙、凡庸”之意,后者应理解为“真情挚意”。D.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这句中的“便利”是一个古今义不同的词语,“六合”与过秦论中的“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意义不同。.7. 把离骚中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吾知其亦已兮,

11、苟余情其信芳。(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答案】4. B 5. D 6. A 7. (1)没人理解我,就让他去大放厥词吧!只要我内心是真正的馥郁芳芬。(2)即使身体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理想,我的心哪是惩罚所能更改的!【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选文第段运用民歌常用的一种什么样的手法来营造悲剧氛围”。是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变现形式能力。选文第一段内容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孔雀具体的形象来激发读者想象,不由得使人不从美禽恋偶而联想的夫妻分离,这就给全诗笼罩上悲剧气氛。是比兴的手法。比兴手法,实际上是比喻和起兴两种手法的并称。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就是譬

12、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诗有寄托之意。可以联系氓第三章以传统的比兴的开头,写“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先以葱茏的茂盛的桑树写照自己的青春,继而又以诱人的桑葚比喻令人沉醉的爱情,把恋爱中的少女比作贪食而快乐的小鸟,谆谆告诫之:不能沉溺于爱情,否则,结局悲惨,悔之晚矣。5. 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第段着力铺陈兰芝精心打扮的情况,下列分析不属于“起严妆”作用的”是考查学生

13、分析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能力。D项不准确,刘兰芝在离开婆婆家之前并没有打算“举身赴清池”,当时还对焦仲卿有一定幻想,希望有朝一日焦仲卿还可以把自己接回家。点睛:解题时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认真仔细的通读全文结合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理解主人公在文中的形象,理出文章的思路,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答案。比如本题“举身赴清池”是刘兰芝被婆婆遣回家后嫁给太守家儿子之前的想法。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和判断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对遇到的文化文学常识进行识记,特别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一定要求识记、理解。A项,应该是最早最长的长篇叙事诗,不是抒情诗。故选A。7. 试题分析:本

14、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翻译以直译为主,要求准确、通顺。结合语句所在语境,整体把握大意,注意关键词的落实翻译,另外要关注是否有特殊语法现象,比如活用,通假,特殊句式等。该题第一句中关键词“不吾知”“余情”“其”“信芳专” ,第二句中关键词“虽体解”,“吾犹未变” “岂余心之可惩”等词句,都要特别留意。(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古诗十九首(十九)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8. 试分析诗歌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9. 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答案】8. 古诗

15、中常借明月寄相思,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明月,独悬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同时,浓浓的情思,也借助圆圆的明月,随着皎洁的月光流照着远方的亲人。 9. 即景生情。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月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皎洁的月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解析】8.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意象词在诗歌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要结合着意象词本身具有的作用,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明月,这个意象词具有相思的象征意义,在本诗歌中,诗人描写明月“何皎皎”,照着“罗床帏”,可结合着这两处语境,展开合理的联想,从相思和孤独的角度组织答案即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由题干可知,考查的是在抒情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故分析时,可先从整体上感知诗歌内容大意,然后结合着抒情性的诗句来分析作答。读后可知,这首诗歌前两句写景,后八句抒情,情因景“明月”而起,故采用了即景生情的表现手法。答题时,可结合着具体诗句,展开联想,尽力描述出女主人公当时的情景。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名篇名句默写.10.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