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三次)考试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13310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三次)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三次)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三次)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三次)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三次)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三次)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三次)考试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级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末考试试题语 文(时间:120分钟 满分:10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宋词的文化品格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

2、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迭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

3、“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

4、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1下面不属于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特点的一项是( )(2分)A词在早期是与燕乐相配的歌词,燕乐对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形成了影响。B词的句法参差,词牌丰富,能够较少顾忌地表现复杂隐

5、秘的内心世界。C词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也能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D受听众影响,词的语言向俚俗靠拢,语句浅显易懂,有一定程度的口语化。2下面关于诗与词不同特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A诗的句式较为整齐,而词的句式变化错落,适于倚声弦歌与抒发复杂的情感。B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赏,又能娱悦听众。C“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是说诗长于反映社会生活,词善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D“诗庄词媚”“词为艳科”之说,表明诗和词在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方面存在不同。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诗亡,然后词作”,词被称“诗余”,并不是说

6、诗的发展,到了宋代便开始消亡。B词的音乐属性,影响了词的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是词形成市井文化品格的基础。C由于词具有市井文化品格,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D词在咏史言志时,也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其表现情感相对于诗更深沉幽微。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28分)(一)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王羲之起家秘书郎,复授护军将军。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乃以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

7、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羲之书初不胜庾翼郗愔,及其暮年方妙。尝以章草答庾亮,而翼深叹伏,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

8、顿还旧观。” 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征之。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4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B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C因与羲之

9、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D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十纸/过江颠狈/遂乃亡失/常叹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恶:坏事B养好鹅,羲之往观焉观:观赏C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觉:觉察D亦不复征之 征:征召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王羲之很喜欢鹅,当他得知老妇人将善啼叫的鹅烧煮时非常惋惜;而道士以让他书写道德经作为交换鹅的条件时,他却欣然命笔。 B王羲之自愧不如张芝练习书法那样刻苦,但又常常认为自己的

10、书法成就应该在钟繇、张芝之上。 C庾翼在看到王羲之用章草体写给哥哥的信后,感叹羲之的书法光彩有如神灵的光辉,自己好像又看到在战乱中丢失的张氏书法的风貌。 D王羲之晚年在山水间陶冶性情,朝廷也因他誓言坚决而不再征召他为官,这与他早年请求任官形成了反差。7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2分)译文:_(2)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4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唐多令刘过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黄鹤断矾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

11、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注】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南楼:楼名,在武昌,二十年前词人与故人到此登楼揽胜,武昌当时是抗金前线。8这首词的开头两句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何作用?(4分) 9本词表达的感情比较复杂,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1)羽扇纶巾,谈笑间,_。 (2)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_。(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4)梧桐更兼细雨,_。(5)柳永的雨霖铃词中,最能传达出情人间不忍离别的动作细节描写的句子是:“_,_。” (6)三军可夺帅也,_。 (7)仁者不忧,_,勇者不惧。

12、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我只欠母亲赵鑫珊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运的信件。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 “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小说常

13、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 “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