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二)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5300528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二)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二)(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工业文明 对中国的冲击,工业文明的崛起及对中国的冲击,对中国的冲击,条件,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扩张与掠夺,工业革命(工业文明),社会经济: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工业文明的崛起,过程,近代工业兴起:洋务运动;民族工业诞生与发展,社会生活巨变:服饰,饮食,建筑,礼仪,文化,交通通讯变化:火车,轮船,航空;邮政,电报,电话,、形成过程:,开始形成,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19C末20C初),3、形成的途径:,社会生产力提高,国际分工的发展,、形成的根本原因:,国际贸易的发展、资本输出、武力

2、威逼等,4、影响:,(3)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 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 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造成了亚、非、拉美的贫穷落后,客观 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 社会的进步;,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近代工业产生;,中国人救亡图存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 运动和辛亥革命)高涨。,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四、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3、,(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2、近代工业的出现,四、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原因,表现,影响,(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四、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表现:,家庭手工业破产,耕织分离,农产品的商品化日益加强,闭关锁国的变化(国门被打开),(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发展,使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的解体,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 制度,2、近代工业的出现,(1)近代工业的主要类型:,外

4、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官僚资本主义工业,(19C4050年代),(19C六十年代),(19C70年代前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洋务企业,背景:,根本目的:,主要企业,评价:,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外患(列强侵华),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口号:,自强、求富,军用企业,民用企业,结果:,甲午战争中破产,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对我国 现代化起推动作用,(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历程:,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涅磐重生:,19531956,被改造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一部分,1912-19

5、37,19七十年代前后,19末,曲折发展:,抗战时期,萎缩:,解放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及代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及表现:,民族工业黄金时期的原因及表现:,抗战时期遭到重创的原因:,解放战争时期萎缩的原因:,民族工业产生的原因及代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自然经济的瓦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及表现:,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爱国人士“实业救国”,民族工业黄金时期的原因及表现:,.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 侵略,B. 民国政府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 a、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振兴实业的热情。 b、民

6、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抗战时期遭到重创的原因:,日本的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压榨,解放战争时期萎缩的原因:,国民政府征收苛捐杂税,官僚资本的压榨;方式a. b.,美国资本和商品的排挤;,(4)影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 不利因素(阻碍因素),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步履维艰。,(最主要因素),B.先天不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 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C.由于其先天的不足和列强的压制与掠夺, 造成民族工业在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上呈 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D.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

7、荡,使民族工业 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有利因素(推动因素),A.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使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C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D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对中外反动势力既有依赖又有矛盾,在 夹缝中步履维艰,(5)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从分布区域看,,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从部门上看,,不合理,主要是轻工业,从发展趋势上看,,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薄弱,没有形成 完整的工业体系,故难以与外资抗衡,(6)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属于新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促使民族资产

8、阶级产生,推动中国民主革命发展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的成立,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依赖性强, 难以独立发展,(7)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历程的启示:,前提:,国家独立,保障:,科技、资金,策略:,有利的环境,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工业革命 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工业产生; 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 第二次工业革命,衣:,西装、中西合璧的服饰中山装、 旗袍,食:,西餐馆与西式饮料流行,,住:,租界西式建筑;北方居住大院; 南方里弄住宅 (中西合璧),行:,铁路

9、、轮船、汽车、飞机,(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与交通、通讯的变化,1、表现:,()社会生活的变化:,文化生活:,读报刊与看电影,断发、不缠足运动、鞠躬、握手、 新式婚礼、简洁葬礼,社会习俗:,西菜馆(中西合璧),()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唐胥铁路;京张铁路,水运:,轮船招商局,航空:,邮政:,电讯:,铁路:,近代铁路建设是由最初的反对之声 到后来的赞成,路权由外国控制到 民国建立后收回路权,冯如,电报,、发生变化的原因:,(1)从根本上说,这是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 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严重冲 击,然后影响到社会生活各领域,(2)国内政府与仁人志士的推动等,3、特征:,(1)发展不均衡,在通

10、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2)受西方文明影响深刻,具有明显的 半殖民化色彩;,(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 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4、影响:,(2)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 加重了中国社会殖民化的色彩,何谓经济结构?,经济结构,就是指组成国民经济的各种产业、各个地区、各种经济成分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结构包括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交换结构、消费结构、就业结构、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等。,近代工业是指用机器生产的工业。,最早在我国出现的近代工业是( ) A、洋务派兴办的工业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C、外

11、商工业 D、官僚资本主义工业,C,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 由工场手工业阶段到大机器生产阶段的 一个飞跃,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 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08海南历史)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C,(2008上海历史)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渐进入垄断阶段,“垄断”的本质是( ) A.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高度发展 B.生产规模巨

12、大、资本高度集中 C.消除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 D.托拉斯组织的普遍出现,B,世界市场的含义: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 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 活动的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的世界市场。,经济组织的变化:,工场手工业,工厂制度,大企业时代,(第一次工),(第二次工),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促使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由手工工场 工厂制度大企业演变的根本动力是 A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C世界市场扩大 D殖民扩张,A,(2007海南调研)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下 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在2、3、5、6处填写的文字说明,

13、正确的一组是 A进一步发展、黄金时期、形势逆转、下降 B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曲折发展、萎缩 C进一步发展、迅猛发展、再创辉煌、下滑 D艰难起步、进一步发展、萎缩、陷入绝境,B,(2008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级综合测试题)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 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 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A B C D,C,旗袍,中山装,京剧,里弄住宅,太平天国: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 1872申报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新文化运动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 内容,报 刊,19 世纪末: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中国 1905年:第一次自摄影片定军山 1913年: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1931年: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1935年:渔光曲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电 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