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00242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017.6.10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说“孝”两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对师徒的对话,揭开了人类这条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徒弟子路在河边问道:“老师,我想听听您的志向。”老师孔丘想了想,说了十二个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孔子的这三句话,也可以用三个简单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怀之,是慈。请注意,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样,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也同样把孝称为百善之首呢?也许有人会说,老人是智慧的化

2、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以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所以当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各个文明都是如此,这一点不足以说明孝在中国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资料也表明“孝为首”的情况未必自远古就如此。在已经发现的我国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我们不妨先看看荀子对人类生存处境的一段论述。荀子认为,“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在力量、速度上都没有什么优势,却能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胜过其他动物,是因为人懂得群体合作。人为什么能做到群体合作,就在于每个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无群,既在群体中,就不能不讲本分,

3、否则,就不免会陷于纷争、动乱和瓦解。无疑,为了群体的共存,人还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当然是不够的,关键在于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过怎样的道路,渗透到人们点点滴滴的生活实践中去。似乎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轮回的文明中,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人们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相信,只有诚实善良,“不杀人”,“不偷盗”,才能

4、在死后获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减除后世轮回之苦。然而在中国,在热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们似乎渐渐形成了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便是对这一传统的精练表达。相应地,中国人摸索到了一条立足于现实世界、发扬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这条道路,自然要从一个人出生时最先相遇的两个人父母开始,从自己和这两个人无法割舍的关系开始。如此设想,我们似乎就容易理解,孝为什么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人能够选择职业、住所、生活方式,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不过

5、,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正因为如此,“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同时也就为每个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养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修养你的德行,成为一个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吗?请从那个你一出生起就必须与之合作的人开始,请从孝开始。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孝”字的结构:上面是一个老人,下面是一个孩子。老在上,子在下。孝的含义,就这样清晰地呈现着。 (摘自国学有删改)1下列对“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说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可以用“孝、信、慈”三个字

6、来概括,以“孝”为先的思想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B甲骨文中并没有“孝”字,孝字出现于更晚些时候的商周金文中,“孝为百善首”也未必自远古即有,这说明孝在古代不具有至高地位。C一个人从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无法割舍的两个人父母,“孝”是每个人都不能不终生面对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无可回避地处于与父母的实际关系中。D从积极的一面来理解,代际关系的不可选择性,恰恰使“孝”在中国文化中成为修身的起点,成为百善之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种合作、利他的因素,称为四端”。 “端”,是起点的意思,仅仅有一个起点,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实践中表现出来。B“

7、人生不能无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认为人类相对于其他物种除了自身各方面优势外,关键是群体的合作让人类能够在生存劣势中获得发展。C在人类社会中,代际关系具有不可选择性。如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这一不可选择的事实从消极的一方面理解,是无法逃避的深深的无奈。D商代热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传统发生了变化。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的说法就是对人们关注现实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传统的精练表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孝”字的结构本身就很好地诠释了孝的含义。“孝”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让人变得仁慈、有爱心。B有人说,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辈需要向老人学习,来

8、传承各种知识和技能,但这不能成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C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来,对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群体合作,是为了群体的共存。D.孔子以孝为先的说法、孟子的四端说、荀子的合作说,他们关于孝的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今人有非常好的启示作用。(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圣诞老公公的孩子卡尔维诺马可瓦多装扮成圣诞老公公在城里游走,骑在一辆装满了由五彩色纸包捆、彩带绑扎并缀有梁树及冬青树小枝的礼物的小货车上。这是公司给他的特殊任务,一天之内要送出五十个圣诞包裹。他突然想到应该回家让孩子看看自己的样子,他们会很惊喜的。可是孩子们正着迷于游戏之中,

9、丝毫不理睬装成圣诞老公公的爸爸。只有小米开尔跟在爸爸的后面,想一起去送礼物。“爸爸,我们是去给穷小孩送礼物吗?我也准备了礼物要给他们。”马可瓦多真想说:“你们才是穷小孩!”但是那个星期他是如此确信地认为自己是安乐乡的居民,那儿大家都在采购,尽情欢乐,彼此送礼,他觉得谈贫穷实在是很失礼的,只好这么说:“穷小孩已经不存在了。”路上马可瓦多不断遇到其他红红白白的圣诞老人,马可瓦多跟他们一样,依名单上的地址跑完这家跑那家,走下座椅,在小货车的包裹中挑选,拿起一个,把它交给来开门的人,并抑扬顿挫地吟诵着:“Sbav公司祝您圣诞快乐及新年愉快。”然后收下小费。小费有时候挺可观的,说起来马可瓦多应该是很满意

10、的,但是他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每一次,在按铃之前,身后跟着小米开尔,他预期着开门的人看到面前站着圣诞老公公本人时的惊奇和对节庆、好奇、感恩的盼望。但每一次,接待他的方式就只像平日见到送报的邮差那样。按下一家豪华住宅的门铃,一位女管家来开门。“哦,又有一个包裹,谁送的?”“Sbav公司祝您”“好吧,你们来这儿。”女管家领着圣诞老人走过一条满是挂毯和彩饰陶器的走道。小米开尔张大了眼睛,跟在爸爸后面。女管家打开一扇玻璃门,进入一间天花板好高好高的大厅,大到里面摆进了一整棵杉树。那是一株闪着五彩玻璃球的圣诞树,枝梗吊着各式各样的甜点和礼物。天花板悬下水晶灯,杉树最高处缠有灿烂的垂饰。在一张大桌子上摆着水

11、晶器皿、银器、蜜饯礼盒和一箱箱的酒。玩具散布在地毯上,多得简直像是玩具店,主要都是复杂的电子机器人和太空飞船。那张地毯一处腾空的角落里,有一个小孩,趴躺在地上,大概九岁左右,噘着嘴一副很无聊的样子,翻着一本图画书,好像周围一切都与他无关。“强法兰克,快,强法兰克,”女管家说,“你看到没有,圣诞老公公带着另外一个礼物又回来了。”“三百一十二,”小孩叹口气,眼睛并没离开过书,“放在那儿吧。”“是送来的第三百一十二份礼物,”女管家说,“强法兰克很棒,会计算,一个也不漏,他最喜欢数数字了。”“爸,那个小孩是穷小孩吗?”小米开尔问。马可瓦多正专心整理礼物没有马上回答。但是过了一会儿,赶紧声明:“穷?你说

12、谁?你知道他爸爸是谁吗?是圣诞节促销发展协会会长!”“我觉得他像是个穷小孩。”离开后,小米开尔没有了之前的无聊和沮丧,表现得非常兴奋和开心。马可瓦多看到了孩子的笑脸,觉得很安慰。“小米开尔,今天过得不错吧!”“是的,我找到了穷小孩,送了他两个礼物,用锡箔纸包的。”“穷小孩?谁?什么礼物?”“就是那个大屋子里的孩子。我送给他一根弹弓,可以打破玻璃的那种。”“还有呢?”马可瓦多的声音几乎在颤抖。“一盒厨房用的火柴,他拿到火柴时高兴坏了。”马可瓦多手插在头发里,“我完了!”第二天到公司上班时,觉得风云密布。好像还没有人向他提及什么,已经要谢天谢地了,直到眼见三个人朝着他走过来,他们是公共关系部、广告

13、部和商务部的主管。“快!”他们说,“重新装车,马上!”“终于!”马可瓦多自言自语,并且预料自己已经被开除了。“快点!得换包裹!”三位部门主管说,“圣诞节促销发展协会开始宣传推出破坏性礼物。”“是会长意外的发现。”“好像他的小孩收到了一些很新潮的礼品,我猜是日本货,他第一次看到小孩这么兴致勃勃。”“最重要的是,破坏性礼物能够损毁任何一种物品,正好可以加快消费速度重予市场繁荣。而且只要很短的时间又在小孩能理解的范围内会长眼见开拓了一个新的前景,高兴得不得了”“这个小孩,”马可瓦多用一丝声音问,“真的弄坏了很多东西?”“就算要大略估计也很难,因为整栋房子都烧掉了。”(小说内容有删改)【注】:伊塔洛卡

14、尔维诺,意大利当代最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早期创作多为现实主义作品,后转向幻想小说和寓言小说。善于利用讽刺和离奇古怪的幽默处理严肃的主题。他的奇特和充满想象的寓言作品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意大利小说家之一。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三百一十二”小说强调这个数字主要是为了突出九岁的强法兰克聪明以及家境富裕,与小米开尔贫寒家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为后文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B小说结局并没有如读者所料,让马可瓦多受到惩罚,而是给公司带来无限商机,这样的安排让情节曲折,增强了小说主题深刻性。C马可瓦多回家想给孩子们惊喜,可是孩子们只顾着自己的游戏,并

15、不理睬马可瓦多,是因为对圣诞老人不感兴趣。 D小说把事件背景放在圣诞节,意蕴深远,以“破坏”来使市场繁荣,这样的结局极具讽刺意味,突显了小说的主题。5.从小米开尔说“我觉得他像是个穷小孩”及后文送“穷小孩”礼物的言行中,可以看出小米开尔有哪些特点?(5分)6.小说以圣诞老公公的孩子为题具有怎样的寓意,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徐志摩的另一面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在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硖石镇首富,对于儿子,徐老先生不仅给他丰厚的物质、无私的爱和呵护,更多的是给他优越的教育条件。徐志摩上的小学、中学,都是当地最好的学校。1914年,徐志摩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攻读法律专业。在北京求学期间,徐志摩最重要的收获是他在父亲的支持下,由内兄张君劢介绍,于1918年夏拜在了梁启超的门下。带着亲友的厚望,1918年8月14日,徐志摩赴美,进入克拉克大学学习历史,当时他的抱负是未来在中国的政治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改造中国社会,使之尽快走向民主、独立与富强。他选修了社会学、心理学、商业管理、19世纪欧洲社会政治学等课程,还参加了国防训练团,和同学一起携手并进,显示了中国留学生的气节。1919年底,徐志摩来到纽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