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300183 上传时间:2019-03-0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福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在于它坚持了科学的( )A唯物论观点 B实践观点 C联系观点 D发展观点【答案】B【解析】考点:此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2.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重要讲话。宣示了中国对历史、对和平、对国际秩序和人类文明等方面的看法,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也传递了中国珍爱和平的坚定信念,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特别是“让我们共同

2、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振聋发聩。这三个必胜体现的哲理是(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尊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A B C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审题。此题适宜采取排除法。由题意可知,人民必胜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故符合题意;“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故符合题意;依据材料可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考点:此题考查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的知识。3

3、. 2015年十大网络流行语新鲜出炉: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们城里人真会玩;为国护盘;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我想静静;吓死宝宝了;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我妈是我妈;主要肴气质等,这些流行语都是通过互联网引起全社会的强烈关注。这说明大众传媒己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因其先进的技术支撑而逐步取代旧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常见、最直观的传媒 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大众传媒4. 2015年6月13日是我国第10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是(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个民族历

4、史文化的长期积淀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化遗产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理解题意。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故正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错误;民族节日,蕴涵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故错误。故选A。考点:文化遗产5“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在国人深厚的酒文化影响下,坐在酒桌旁如果不喝酒,就好似失礼了。不过查“酒驾”后,各种饮料、豆浆及汤品成了白酒的替代品,演

5、绎出了“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的新“酒桌文化”。这说明(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制度的更替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 B C D【答案】C【解析】考点:此题考查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关系的有关知识。6面对社会热议的英语高考存废之争,甲认为,废除英语高考可以拯救母语,提高国学素养;乙认为,废除英语高考不利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据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的不足之处在于把民族文化与钋来文化对立起来B乙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C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D随着高考方案的改革,对外来文化的抵御将

6、进一步增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设问要求不正确的,题中观点正确,甲的观点把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对立起来,故排除。B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设问要求不正确的,题中乙的观点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外来文化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故排除。C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学习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故排除。D选项观点错误,对待外来文化不应该抵御,故入选。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创新。7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下列诗句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 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秦时明月汉时关

7、,万里长征人未还A B C 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的是爱国主义,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先锋,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体现了爱国主义,符合题意;勇于义而果于德,不以贫富贵贱死生而动其心,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考点: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8内容通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关键所在。通俗化并不是简单化,更不是庸俗化,它是思想美、语言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是准确与生动的统一,是深刻与简明的统一。可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俗化,就应该(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用通俗娱乐文化取代高雅严肃文化将文化

8、创新的立足点放在文化的形式上用多彩的形式诠释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A B C D【答案】B【解析】考点:此题考查对文化创新、发展大众文化的理解。9在古代中国,一些人对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为阳,地为阴;天为金、地为木;天性刚,地性柔。上述观点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 )A缺乏科学依据,否定意识能反映物质B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C缺少辩证法思想,没有看到物质世界是发展的D把具体的物质形杰当作世界本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没有否定意识能反映物质,但缺乏科学依据,故A说法错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9、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缺少辩证法思想,没有看到物质世界是发展的,故BC不符合题意;题中的观点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做世界的本原,故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此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10.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最有可能是他说的是(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心外无物【答案】A【解析】考点:此题考查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理解。11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稳”不意味着不动

10、,“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明( )A静止是无条件的、永恒的 B运动和静止是不可分割的C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D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B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李克强所说的中国经济不能不动,是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所说的经济发展要稳,是看到了有条件的相对静止。只有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结合,在保持中国经济的稳定的同时,稳中求进,稳中有为,才是合理的发展道路,故B项正确;A项,选项说法错误,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故A项错误;C项,选项说法正确,但

11、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与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无关,故C项错误;D项,选项说法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故D项错误。故选B。考点:此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激情是吹动船帆的风,没有风船就不能行驶;激情是工作的动力,没有动力工作就难有起色。据此回答12-13题。12.上述材料主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哲理(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物质决定意识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D离开了物质,意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13.高昂的激情来自崇高的思想,来自强烈的责任感,来自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这说明( )A人的意识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B意识的能动性受主观因

12、素的制约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只要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人们的实践一定能成功【答案】12.C 13.B【解析】13.试题分析:B项,材料中,崇高的思想,强烈的责任感,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都属于主观因素,这些主观因素影响人们是否有激情,从而影响着意识能动性作用的发挥。由此看出,意识的能动性受主观因素的制约,故B项正确;A项,说法正确,但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意识的能动性受主观因素的制约,并未体现客观因素,故A项错误;C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认识具有差异性,与题干所反映的意识的能动性受主观因素的制约无关,故C项错误;D项,选项说法过于绝对,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实践的成功,但不是绝对的,故D项错误。

13、故选B。考点:意识的作用14.看起来图1是5个凸起的按钮、1个凹陷的按钮;图2是1个凸起的按钮、5个凹陷的按钮。其实这是同一张图片,图1旋转180。就得到图2。原来在漫长的进化岁月里,大脑被深深地刻下了“光源来自上方”(想一想太阳)这样一个强大的假设。这表明(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活动具有高度自觉的选择性A B C D【答案】A【解析】考点:此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相关知识。15.获得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诺贝尔奖”一一沃尔沃环境奖的秦大河博士,第一次从科学的角度提出了一直被公众所质疑的理论:极端天气和气候现象在过去的50年里变得越来越频繁,报告

14、明确指出了气候变化和阶段性极端天气之间的联系,被称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此可见(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认识主体的不同决定了认识结果的差异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D自在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报告明确指出了气候变化和阶段性极端天气之间的联系”,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A符合题意;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人化”的特点,故D说法错误,排除;C与题干无关,排除;B“决定”说法绝对,故排除。故选A。考点:此题考查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16.下列成语与右边漫画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A:我的报告稿纸,你怎么放在暖气上烤呢?B:因为我老听人家说:你做的报告,水分太多!A 抱残守缺 B生不逢时 C抱薪救火 D好事多磨【答案】C【解析】考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7. 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二片草地,要求把这三样东西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呢?实验表明,美国孩子更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起,中国孩子则倾向于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动物,因此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关系看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