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89982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州市2017年上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卷历 史注意事项:1全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2全卷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3考生务必将各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题,每题2分,计48分。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曹魏时出现了一种用木制成,可用脚踏或手摇,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行灌溉,也可以排涝的灌溉工具是A. 曲辕犁 B. 水排 C. 翻车 D. 筒车【答案】C【解析】唐朝时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操作灵活,节省了人力和畜力,故A项错误

2、。水排是我国古代一种冶铁用的水力鼓风装置,汉朝时发明,故B项错误。翻车早在曹魏时代就已用于农业灌溉,故C项正确。筒车是唐朝农民创制的新的灌溉工具。它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故D项错误。2. 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A. 西周 B. 春秋战国 C. 宋朝 D. 明清【答案】D3. 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明朝时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 北方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C. 资本主义萌芽现

3、象出现 D.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达【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以知道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往南方,而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运到北方,这说明了当时国内物资交流的频繁即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故A项正确。宋代经济中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B;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排除C;题干反映的是国内贸易,不是对外贸易,排除D。点睛:材料中“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反映的是南北方间不同地域间的商品交换,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4. 顺治六年,国际瓷器市场的“中国时期”结束,日本的伊万里瓷出口却迎来了持续140年的鼎盛时期。“中国

4、时期”结束,关键原因在于A. 瓷器质量的骤降 B.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 技术创新的停滞 D.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答案】B【解析】清朝在对外关系中清政府执行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该政策限定广州十三行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国际瓷器市场的“中国时期”结束主要原因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故答案选B。AC两项中的“骤降”“停滞”说法绝对,排除;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5. 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知A.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

5、动因明显 B. 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C. 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 D. 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及金银等贵金属的需求增加,出现了“寻金热”这一社会原因。材料中表明,哥伦布等航海探险是为了得到“黄金和香料”,属于经济动因,且可见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明确,故A正确,D错误;BC两项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排除。故答案选A。点睛: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寻金热”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产生并初步发展,作为商品交换的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

6、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6. 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历史背景相同 B. 地理环境相同C. 世代友好交往 D. 殖民扩张的结果【答案】D【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侵占殖民地时,为了表明该地成为自己国家的领土,基本都以本国的国名或城市名来命名,但为了区别原地名,都在前面加一个“新”字,因此出现了新西兰、新奥尔良等,ABC均不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排除。故答案选D。7. 下表是16至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出现这种

7、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圈地运动的影响 B. 工业革命的进行C. 自由贸易的发展 D.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答案】B【解析】题干反映的是英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尤其是工业革命后大大加快,故答案选B。圈地运动发生在14、15世纪,排除A;CD均符合工业革命时期的史实,但不符合题意。点睛: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出现一大批工矿业城市,这是因为:大机器的使用,工业化的发展扩大了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工业化促进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另一方面工业化也促使城市自身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了城市对工业和人口的吸引力。城市工业也需大量劳动力,所以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

8、8.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下列发明或创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西门子制成发电机本茨研制成三轮汽车 瓦特改良蒸汽机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反映的是以电力为主要成就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其发明都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因此题干要选择的是“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即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的。根据所学知识,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符合材料的观点,不符合题干所问;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其发明主要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不符合材料观点,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9. 苏州的地方志记

9、载:“光绪二十年(1894)前,沪上未有纱厂,苏地盘门外苏纶纱厂亦未兴筑,织布纱线,均手车所纺”。直到1894年,洋布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13.39%。“穿洋布的主要是城镇商人和富裕阶级,穷苦的城市贫民和乡下居民都穿土布”。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B.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C. 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D. 人们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了样布在中国的滞销,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御作用,一般中国民众生活贫困、消费能力低,故A正确;BD不是根本原因;C与题干无关。10. 据统计,18721894年中国商办企业设厂数是53家

10、,资本共4697万元,占近代工业总资本的9.6%,而18951913年,中国商办企业设厂数高达463家,资本达90801万元占近代工业总资本的41%,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推动C. 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经济 D. 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与题干的时间不符,C项说法错误;ABD三项均符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史实。故答案选C。11. 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

11、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两对矛盾的实质是A.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B.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C.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 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的社会矛盾。新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建国初期,建立先进的工业国是先进社会制度的要求;而落后的农业国是中国的社会现状,经济文化水平低下即生产力水平落后。因此,从中共八大提出的矛盾本质上来看,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故答案为D。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2. 1978年79月,国务院召开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务虚会。会上,许多经济学家批评了要求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左”倾观点,要求利用市场

12、活跃流通。如平反的孙治方重提了“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的观点。该会议A. 认识到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B. 结束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C. 从理论上阐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 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由“许多经济学家批评了要求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左倾观点,要求利用市场活跃流通”可知当时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发展商品经济,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A正确。B项“结束”说法错误;C是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排除;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排除D。13. 1984年5月18日,青岛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华和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正式批准成立。这是

13、山东省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也是全国第二家合资租赁企业。这一企业的出现表明A. 利用外资的步伐加快 B.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 沿海经济开放带形成 D. 改革开放从此开始【答案】A【解析】中外合资合资经营企业,是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华和”的出现,迈出了资本跨国流动、相互协作的第一步,这一企业的出现表明利用外资的步伐加快,故A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排除B项;C项题干没有体现;改革开放开始于1980年经济特区的开放,排除D项。14. 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

14、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西方列强的入侵 B. 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C. 清政府自身改革的需要 D. 辛亥革命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中“不剪发不算革命”“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可以看出剪发与革命联系在了一起,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故答案选D。A不符合题意;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清政府自身改革-新政发生在1905年,排除BC。15. “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材料描述的技术领域是A. 铁路运输 B. 航运 C. 航空 D. 电讯【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可以知道,此项发明能使位于不同地点的人们相互之间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故

15、该项发明属于通讯方面的发明,故D选项是正确的。其它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6.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将自己的网站网址设为,采用“1905”是因为这一年A. 世界第一部电影产生 B. 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首映成功C. 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 D. 产生了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答案】B【解析】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的“大咖啡馆”第一次用自己发明的放映摄影兼用机放映了火车到站影片,标志电影的正式诞生,排除A。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的定军山首映成功,标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故答案选B。1931年,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C正确。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是渔光曲,在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排除D。17. 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1929年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