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85399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宜昌市葛洲坝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七夕节,到底在过什么曹雅欣七夕节之所以也被唤作是“中国的情人节”,是由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参与了其中。牛郎织女的故事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至少在西汉初年,这个神话传说就已经盛行于民间。 于是,七夕之时,闺中女孩儿们遥想着牛郎织女的挣扎与幸福,也在七夕的星空下许愿,希望为自己求得一份好姻缘。所以,与上元节的“情人会”不一样,七夕节只是“情人盼”,是没有约会、没有情郎、没有爱情的空想阶段。其实,女孩子们的乞求许愿,与其说她们在求一段爱情,不如说她们是在求一个良人,更不如说她们是

2、在求一个人生。这就涉及到古人的生活方式与婚姻观念:在古人看来,女儿在家是客,是暂居于娘家,只有当她出嫁、嫁到了终身仰仗的夫家、嫁往了托付整个大半生的外姓家庭里,那才算是“有家”。所以:女有夫,就叫“有家”;相对应的,男有妻,叫做“有室”;男女成婚,双方共同组成了“家室”。因此,女子出嫁,叫“归来”,是回归到了命中注定、三世有缘的屋檐下。古语称女孩嫁人,就叫“之子于归”。在诗经里的一首贺新娘曲桃夭,是为踏出闺门的新娘子送上的一首贺歌,里面就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女子归来,家室完整。因此,女人成婚,是将终身赌注给了她要陌生面对的丈夫以及她要只身融入的夫家。所以闺中女儿期许

3、未来的姻缘,说她们甜蜜幻想爱情那是奢侈的,她们紧张揣度丈夫与夫家,那才是真实的,因为那个男人、那个夫家的好坏,决定了她无可悔改、不可转圜的下半生命运。七夕节,是我们臆想中的“情人节”,但古代女子甚至无缘言情、无心痴盼“情人”,只要命运赐给她的能是一个比较好的“良人”,那就是姻缘善待了她的人生。七夕的“情人节”,如果两心情热,那就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如果心境秋凉,那就是“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但无论如何,这一个“情人节”的本质:从牛郎织女的本源苦情算起,就是一个相思相望不相亲的节日,是苦中作乐而已的暂时私会;从女孩儿的闺中岁月看,又是一个望穿秋水候良人的节日,是没有良人时的一厢

4、情愿。所以秦观最著名的宋词鹊桥仙形容这一个情感节点,也只好半是安慰半是无奈地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若两情相悦,自然还是朝朝暮暮的好,何必常做久别离;若两心相依,每一天便都是幸福情人节,不需要特定日期的苦盼。所以,七夕节的风俗,古代女孩的乞求,无论乞求心灵手巧也好、乞求良人姻缘也好,都有无限辛酸在其中。那样苦苦地求盼,那样深深地许愿,那样迷信地通过游戏来求一个吉祥预兆,正是说明了女性不能自主命运、不能把握幸福的悲哀。而今天过七夕节,很少有人再“乞巧”了,但是反而,我们的时代靠女性的投身职业、女性的自主婚姻,完成了古时女子在星空下专注乞求的幸福人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

5、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是爱情故事,所以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神话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在西汉初年,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B七夕节只是没有约会,没有情郎、没有爱情的空想阶段,只是闺中女孩遥想着牛郎织女许愿,为自己求一份好姻缘而已。C古代女子终身仰仗托付大半生的,是外姓的夫家,因此,女子出嫁,叫“归来”,回归到命中注定、三世有缘的屋檐下。D古代闺中女儿期许未来的姻缘并非甜蜜幻想爱情,而是紧张揣度丈夫与夫家的好坏,揣度自己不可改变的下半生命运。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得一项是( )A古人认为女儿在父母家是客人,有了丈夫才算是“有家”,而男儿有了妻子,也才能叫做“有室”,男女成婚才能算是组成

6、“家室”。B古语称女孩儿嫁人叫“之子于归”,因为他们在送新娘子踏出闺门之时,会送上一首贺曲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C古代女孩,会在“七夕节”乞求心灵手巧,或乞求良人姻缘,但怎样的求盼、怎样的许愿,都蕴含着无限的辛酸。D七夕节,只是我们臆想中的“情人节”,而对于古代女子,若命运赐给他一个还不错的丈夫,就是她很好的婚姻的运气了。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夕节的风俗实质是通过游戏来乞求一个吉祥预兆的迷信活动,它说明了古代女性不能自主命运、不能把握幸福的悲哀。B七夕节从本质来看,无非是是相思相望难相亲的暂时相会,或望穿秋水候良人的一厢情愿,而非今天

7、理解的浪漫幸福。C文章引用诗句“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意在告诉我们,只要两情相悦,每一天就都是幸福情人节,不需要特定日期的苦盼。D现在过七夕节,或许还有人“乞巧”,但更多的女性已投身职业、婚姻自主,无需再在星空下专注地祈求幸福的人生了。【答案】1A2B3C【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项,“因为是爱情故事,所以被称为中国四大民间神话传说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没有因果关系。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

8、把握文章内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回答本题,先在文中分别找到备选项内容的对应语段,采用比对方法,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因为古语称女孩儿嫁人叫“之子于归”,所以他们在送新娘子踏出闺门之时,会送上一首贺曲桃夭,因果关系颠倒。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C项,作者引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9、表达古人的无奈,作者要告诉我们 “若两情相悦,自然还是朝朝暮暮的好,何必常做久别离”。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李义府,瀛州饶阳人。贞观中,李大亮巡察剑南,表义府才,对策中第,补门下省典仪。高宗立,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进弘文馆学士。 为长孙无忌所恶,奏斥壁州司马。诏未下,义府问计于舍人王德俭。德俭者,许敬宗甥,瘿而智,善揣事,因曰:“武昭仪方有宠,上欲立为后,畏宰相议,未有以发之。君能建白,转祸于福也。”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武后已立,义府与敬宗、

10、德俭及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大理正侯善业相推毂,济其奸,诛弃骨鲠大臣,故后得肆志攘取威柄,天子敛衽矣。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义府“笑中刀”。又以柔而害物,号曰“人猫”。 洛州女子淳于以奸系大理,义府闻其美,属丞毕正义出之,纳以为妾。卿段宝玄以状闻。诏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鞫治。义府且穷,逼正义缢狱中以绝始谋。侍御史王义方廷劾,义府不引咎,三叱之,然后趋出。义方极陈其恶,帝阴德义府,故贷不问。未几进中书令,检校御史大夫,加太子宾客,更封河间郡公,诏造私第。诸子虽褓负皆补清官。 明年,召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母丧免,夺丧为司列太常伯、

11、同东西台三品。既主选,无品鉴才,而溪壑之欲,惟贿是利,不复铨判,人人咨讪。又母、妻、诸子卖官市狱,门如沸汤。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白其赃,诏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与三司杂讯,有状,诏除名,流巂州,朝野至相贺。三子及婿尤凶肆,既败,人以为诛“四凶”。 乾封元年大赦,独流人不许还,义府愤恚死,年五十三。自其斥,天下忧且复用,比死,内外乃安。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上),有删节】注【瘿(yng)】颈瘤,俗称大脖子。 【裣衽(linrn)】整理衣襟,表示恭敬。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B义府即

12、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C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D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理又称大理寺,古代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其长官名为大理寺卿。B古代规定,官员任职期间父母亡故,必须辞官回乡守孝三年,服除后方能起用,也有因朝廷需要,守孝期未满就起用,称为“夺丧”。C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

13、各 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D“流”即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这是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的秩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义府善于察言观色,投机钻营。即将被贬斥之时,他得知唐高宗有意立武昭仪为皇后,马上找机会写奏折要求“废后立昭仪”,深得皇帝喜爱,转危为安。B李义府拉帮结伙,结党营私。他与许敬宗、王德俭、崔义玄等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陷害忠良,连皇上对他也得俯首听命。C李义府贪得无厌,唯利是图。他选拔官员只看钱,不看才,并且与母亲、妻子、儿子共同卖 鬻狱,全家腐败。D李义府外表柔恭,内心却阴险偏狭。与人谈话,总是和颜悦色,

14、但凡是冒犯了他、不中他的 的人,却要设法中伤陷害,所以当时人称他为“笑中刀”。7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义方极陈其恶,帝阴德义府,故贷不问。(2)自其斥,天下忧且复用,比死,内外乃安。【答案】4B5C6B7(1)王义方一条条极力地陈述李义府的罪恶,但皇帝因他助立武后的事私下感激他,所以宽恕他不追究。(2)自从李义府被斥退流放,天下仍有人担心他会被再度起用,等到他死了,朝廷内外的人才完全安心。【解析】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根据语境作出相应调整。可根据文言标

15、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曰”“也”“于是”“为”“即”等。此题根据“义府即代德俭直夜”不能断开,排除AD;根据“停司马诏书”不能断开,排除C。考点: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要仔细分辨选项,然后做出判断。C项,“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解说有误,应是尚书为正,侍郎为副。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此题的做法如下,先浏览选项,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具体将选项与文中原句进行比较以发现问题。B项,“连皇上对他也得俯首听命”分析有误,皇上俯首听命的是武后而非李义府。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7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翻译语句要准确翻译关键词语,如(1)句中,关键词“陈”译为“陈述”、“阴”译为“私下”、“德”译为“感激”。(2)句中关键词“斥”译为“被斥退”、“忧”译为“担心”、“比”译为“等到”。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