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教学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5285063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6.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教学案.doc(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教学案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节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学案忆一忆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_的学说。第七课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什么样的人生是有价值的?这得从“人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说起。人的两类属性:人的自然属性:是以人的本能需要为基础的生物性。表现在:人是_,人的生存离不开_。人要受_。人有类似动物本能的_。一是生存欲求;二是性的要求。这是人的自然性的突出表现。人的社会性:是指人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是社会的主体。人是社会的_,即人的产生具有社会性。人的_具有社会性。了解P71:A、进行生产活动,必然要建立一定的生产关系,如: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协作关系、交换关系、分

2、配关系、消费关系等;B、在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了其他种种社会关系,如婚姻家庭关系。c、每个人从事的具体的生产活动,都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人的_具有社会性。了解P71:在家庭中存在着血缘关系;就发生的场合而言,有邻里关系、地缘关系、同学关系、同乡关系、业缘关系、战友关系等;就内容而言,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关系又表现为阶级关系。总之,每个人必然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正是在这些社会关系长期影响、陶冶和制约之下,才使一个自然人转变成为一个掌握一定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某种社会角色的人。如果脱离社会关系而孤立地生活,脱离了人际交往,即使活着也只能是生物意义上

3、的“人”,而不成其为社会意义的人。如:兽孩。_是人的本质属性。点拨这里讲人的本质属性,是与动物比较而言的;讲的是人类的本质,不是某个人的本质;讲的是本质属性,不是讲外表特征;强调本质属性唯一属性,还有其他属性。社会性是人的_、_的属性,它是决定人之所以是“人”的_的东西。因为:_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_的属性。人的_制约着人的自然性。共同点不同点动物人不能离开自然界消极适应自然积极利用、改造自然。如修水库电站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在自然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如反季节蔬菜自然欲求食欲仅仅是机体需要,其食物的内容和形式无关紧要既要以食物充饥,又注重营养口味,有益健康。请

4、客吃饭来联络感情。性欲繁衍后代的自然本能通过婚姻、家庭形式,受理智等意识控制,受社会道德、法律等制约求生欲弱肉强食,生存竞争团结互助,舍己救人P72:总之,人的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_,并制约着人的_因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在阶级社会里,人的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人的_。所以,我们怎样看待“人”?一要全面看,人既有自然性,又有社会性,否定哪一方面都不对;二要抓住本质,社会性是主要的、根本的,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处。“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点拨这里讲人的本质属性,是指人类的本质,不是讲某个人的本质。所谓本质,应该是事物所固有的,普遍具有的,而不是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

5、。“人性自私论”论违反了_的原理。私有观念是一种_,自私观念的产生和存在是私有制的_所决定的。“人性自私论”论错误地把动物的“_”混同于“_”。如:感动中国人物魏青刚在家乡他就像泥土一样的朴实,在城里他淹没在喧闹的人群中,他和千千万万离乡离土的农民兄弟一样,奔波、忙碌、拉家带口过着平常的日子,可能他和我们擦肩而过的时候,我们都不一定能注意到他。然而就在那一瞬间,他让所有的人眼前一亮。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人性自私论”错把“个人利益”与“自私”

6、混为一谈。“个人利益不是一个道德诫命,而是科学事实”。个人的正当利益应得到尊重和保护。而“自私”是指一切以个人私利为出发点和目的的思想观点,其特征是: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拒绝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择一切手段。“人性自私论”不符合历史现实。孟子:主张“舍生取义“;范仲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民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社会主义,泰坦尼克号上的大义,比尔盖茨“裸捐”,日本福岛50勇士课堂总结本框主要讲了人的两个基本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指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在此基础上批驳

7、了“人性自私论”的错误。-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道德境界,勇于担负社会历史责任。二、个人活动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识回顾1主观能动性的含义和主要内容是什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制约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但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利用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方法论意义:我们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作为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分析利用条件,按规律办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制约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制约,积累

8、起来的_越正确,越有广度和深度,就越有利于进一步_。方法论意义:我们应当自觉地总结经验,不断排除_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原理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_的地位,部分处于从属地位。因此,我们在一切活动中都要。任何整体都是由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也制约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作用。因此,必须。“感动中国”人物评价词: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钱学森:在

9、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_、_。首先、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_。每个人都有。无论是杰出人物,还是普通个人,都有一定的作用。启示:要看重自己。性质不同。有的人对社会发展起_、推动作用,有的则起_乃至破坏作用。当个人活动符合_,反映_,就能对社会发展进步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就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启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推动社会发展的作用。程度不同。有的人起的作用大,有的人起的作用小。在同一社会历史

10、条件下,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实际工作能力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等不完全一样,因而其作用大小也就不一样。启示:要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小结:我们要看重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为社会作贡献。点拨: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只是“能动的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其次、_制约着个人的活动个人活动受_的制约这里的社会环境,既包括一定社会的物质条件,也包括一定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精神条件。如:元曲中吕朝天子志感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

11、夸荐。老天只恁心偏,贤和愚无分辨!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蹇,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启示:个人活动要尊重顺应社会历史条件。讨论:在现阶段,国家、学校为个人成长提供了哪些条件呢?个人活动还受_的制约。个人活动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之,就会受到规律惩罚。启示:个人活动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个人与社会的关系:_。二者相互区别:A、含义不同;B、地位作用不同:社会更为根本,起_作用。二者相互依存:A、个人离不开社会。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各种条件;B、社会离不开个人。任何社会都是由个人组织的,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

12、努力的结果。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总之,个人与社会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青年学生基本原理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原理内容:个人与社会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但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_、_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_;个人活动又受到社会发展制约。方法论意义: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正视社会条件,又要积极发挥个人的作用,为社会作贡献。回顾P44价值:是指_与_之间的_,即事物对人的_。P48: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正确的价值观要符合_、符合_。三、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含义: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_;二是社会对个人的

13、_。P79:一方面,个人作为一种“事物”,以自己的属性去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个人的贡献满足他人的需要,通常称为“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个人有许多需要,必须从社会获得-社会满足个人需要,通常称为“自我价值”。点拨:在讲人生价值中,个人既是主体,又是客体,当然,主客体是可以转化的:就社会对个人的满足来讲,个人是主体,他人、集体、社会是客体;就个人对社会做贡献,满足社会的需要来讲,他人、集体、社会是主体,个人是客体。贡献和索取的关系:不可分割,又不能等同。不可分割:贡献是回报的基础;回报是个人存在和发展必须的,回报能激发更大的积极性,做出更大贡献。不能等同: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其中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位的,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源泉和基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