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七校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84912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孝感市七校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孝感市七校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孝感市七校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孝感市七校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孝感市七校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孝感市七校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孝感市七校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孝感市七校教学联盟期末联合考试高二政治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 尽管已经在国外生活了几十年,但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还是喜欢喝乌龙茶,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人仍能讲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这说明 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特点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永恒不变的 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尽管已经在国外生活了几十年,但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还是喜欢喝乌龙茶,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人仍能讲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

2、具有深远持久特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不是永恒不变的,说法错误;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体现类试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解答时排除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得出正确选项。2. 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到“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全世界,而远方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海外的电影院里 现代传媒具有传递

3、、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A. B. C. D. 【答案】B.考点:大众传媒、文化多样性【名师点睛】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化并不是对立的,那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是错误的。相反,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和尊重本民族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3.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和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传承

4、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答案】A【解析】传统文化有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所以说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不正确;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错误;材料描述了我国的传统思想和传统建筑,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符合题意;苏州园林体现“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表明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符合题意。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中华文化、传统文化4. 弘扬“工匠精神”时代价值在于 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具体方法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为我国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现实路径 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

5、支撑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弘扬“工匠精神”时代价值在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撑,正确且符合题意;弘扬“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能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具体方法,也不能提供现实路径,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5. 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A. B. C. D

6、.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体现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正确且符合题意;哲学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表明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正确且符合题意;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 说法错误;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认为哲学无用,可以不要哲学的“取消论”;二是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代替论”。把哲学看作

7、是“科学之科学”,这种“哲学万能论”是十分有害的。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6.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滴水穿石 根系沃土 敬德保民 犬吠非主A. B. C. D. 【答案】A【解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产物。“滴水穿石”是无生命物质反应,“根系沃土”是植物反应,“敬德保民”是意识反应,“犬吠非主”是动物反应,依据意识的产生由低级到高级排序,符合题意。B、C、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意识的产生。【名师点睛】本题是传导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

8、题的能力,要正确理解顺序变化。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总之,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7. 研究发现,一个人头部面部特征的年龄变化收到人体内在变化规律的影响,但也有一些指标是不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男性头发和鼻子。容貌的这种特点给大年龄跨度的人脸识别提供了极为

9、重要的参考。这说明辩证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限制容貌变化的不利影响 物质世界在进行绝对运动的同时也存在相对的静止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科学研究发现容貌的这种特点,给大年龄跨度的人脸识别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参考,说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正确且符合题意;一个人头部面部特征变与不变,表明物质世界在进行绝对运动的同时也存在相对的静止,正确且符合题意;在材料中都未体现,均应排除;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点睛】绝对运动和相对静

10、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整个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体。只承认运动,不承认静止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不变论。8. 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体现了辩证否定观,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为学之实,故在践履”“物有甘苦,尝之者识”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答案为B考点:

11、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否定观【名师点睛】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为学之实,故在践履”、“物有甘苦,尝之者识”体现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辩证否定观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辩证否定观的实质是扬弃。“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说明做学问要有质疑的精神,只有质疑才能进步,体现一种辩证否定观。9. 习近平强调,要从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重视智库建设的认识论依据是脑力劳

12、动者的认识活动越来越具有直接现实性 任何具体的认识主体总是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同认识主体相互取长补短有利于发现真理 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才具有真理性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重视智库建设从认识论角度表明认识具有反复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正确且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脑力劳动者的认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说法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得到不同认识主体认同的知识不一定是真理,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10. 2016年2月11日,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通过引力波探

13、测器(使用的是激光和反射器)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第一次“听”到宇宙的“声音”,从而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材料佐证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 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才能成为真理 认识总是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 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A. B. C. D. 【答案】B【解析】经过实验验证,说明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当时是正确的,这说明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正确;如果一种正确的认识经过实践检验是真理,那么在它没有检验之前,它也是真理,只不过人们没有认识到它的真理性,故说法有误;材料中人们是通过实践验证认识是否正确,并没有体现认识能指导实践,不选;利

14、用引力波探测器得出了新的认识,说明认识工具的进步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考点定位】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特别提示】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统一是指认识与当地的实践情况一致;认识与实践的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与当时的实践情况一致。11. 习近平主席指出:“亚洲各国就像一盏盏明灯,只有串联并联起来,才能让亚洲的夜空灯火辉煌。”习近平以“明灯”比喻亚洲国家,寄语各国只有加强互联互通建设,才能共同编织和平、富强、进步的亚洲梦。这表明我国在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和改造事物 以美好意愿为基础建立与各国的具体联系 看到了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着联系 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实现最佳效果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上述材料表明我国在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和改造事物,掌握和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实现最佳效果。题肢说法错误,人们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应该以原有联系为基础,故排除;题肢说法错误,联系是有条件的,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联系的观点12. 跑步正成为许多人青睐的健身方式。“奔跑,两腿以最简单的方式交替前行,无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