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84043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海南省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 “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说明 正确;“有的无辜被售,

2、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竟至陷入绝境”说明正确;在材料中无从体现,而且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是在梭伦改革后。所以答案选D。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而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题目中首先通过“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民主的道路,故这时不可能出现的状况,排除,然后看哪个选项没有即可2. 恩

3、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材料评论的是梭伦改革措施中的A. 颁布“解负令” B. 实行财产等级制度C. 设立陪审法庭 D. 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贵族的特权受到冲击,这是因为梭伦改革改变了贵族政体的权力分配原则,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这就打破了血缘关系,否定了贵族的特权,故B项正确;A项保护平民的利益;C项是司法方面的;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B。3.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4、A. 改革动摇贵族世袭特权,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了“黄金时代”B. 实行系列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C. 颁布了十二铜表法,保护了平民利益D. 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伯利克里改革;B项是梭伦改革;C项是古罗马;D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所以答案选B。4. 公元前6世纪初鲁国实行“初税亩”,而齐国“相地而衰征”,其实质都是A. 土地赋税制度的变革 B. 井田制的瓦解C. 承认土地私有 D. 封建赋税制度的确立【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春秋时期就已开

5、始,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逐步承认土地私有,故C项正确;A项是表面现象;B项错误,井田制开始瓦解;D项是商鞅变法开始。所以答案选C。点睛:比较型选择题是把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放在一起,让考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以考查他们的分析、比较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并注意结合课本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本题主要比较的是两者之间的“实质”相同点。5.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自最早贅(贅:男方到女方落户)。”材料所述现象对秦国所产生的积极意义有:打击了秦国旧

6、的习俗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A. B. C. D. 【答案】C【解析】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改革原有家庭制度,废除大家庭制,实行分户别居,子辈成年特别是已婚的一定要另立门户,把家庭单位分到最细小的程度,加快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打击了秦国旧的习俗,增加户数,提高了政府的赋税收入,使社会风气奋发图强,故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C。6. 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A. 秦国采用了先

7、进的牛耕技术 B. 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 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 D.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中“秦以牛田,水通粮,令严政行”可知,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故AB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D。7.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推进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是A. 明确规定成年男子与父母分居 B. 奖励军功C. 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 D. 燔诗书而明法令【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8、商鞅变法改革原有家庭制度,废除大家庭制,实行分户别居,子辈成年特别是已婚的一定要另立门户,把家庭单位分到最细小的程度,加快小农经济的确立和发展,故A项正确;B项打击了旧贵族势力;C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项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所以答案选A。8. 下列表述不符合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状况的是A. 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的状况,又不得不依附地主阶级B. 农民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C.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D. 耕地不足现象得以解决【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后的俄国社会矛盾仍然严重,故AB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不是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状况,符

9、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9. 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尼娜深刻反映了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作者用作品中人物的话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这里“刚刚开始安排”指的是A.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措施 B. 加强农奴制的措施C.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措施 D. 开展工农运动的措施【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指的是1861年改革,改革解放了农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错误,C项正确;A项是1917年二月革命的结果;D项是20世纪初的状况。所以答案选C。10. 18世纪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10、常说“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这反映了她A. 坚信君权神授 B. 受社会契约论影响C. 主张君主立宪 D. 信奉人民主权学说【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未涉及君权神授思想,故A项错误;据题干信息“君主应为其人民服务”可知受叶卡捷琳娜社会契约论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主张君主立宪,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中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沙皇,为维护专制统治,不可能信奉人民主权学说,故D项错误11. 历史上的日本明治维新与美国内战对本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共同作用是A. 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把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经营C. 统一了国内市场 D. 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理解

11、比较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不是对经济产生的作用;B项不符合美国情况;D项是工业革命的作用;只有C项是共同的作用。12. 日本明治维新推行了诸多改革举措。下图寓意的改革举措是A. “四民平等” B. “文明开化”C. “废藩置县” D. “殖产兴业”【答案】C【解析】从图片中可以看出:通过“缝补”把日本连为一个整体。明治政府推翻幕府统治之后,各地藩国依然存在,并且拥有很大势力,威胁着中央集权,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1871年明治政府宣布废藩置县,废除藩国,设立府县,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这样日本封建割据局面彻底结束,真正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明治政府各项措施顺利施行,另一

12、方面也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故答案选择C项。13. 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政权建设是明治政府一切举措的重中之重,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A. 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 B. 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C. 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 D. 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日本明治维新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把“天皇重新抬出来”是为了结束封建专制的幕府统治,故A项正确; BD两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反映,均排除;日本明治维新建立的是以天皇为首的君主立宪制

13、,故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A。14. 下列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影响最大的是A. 修筑铁路 B. 政治性贷款 C. 开设银行 D. 开设工厂【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在中国开设工厂,直接侵害了中国的民族工业,故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D。15. 甲午战争失败后,康梁维新派突破了洋务运动的局限,宣传变法维新,其主要贡献是A. 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 B. 倡导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C. 明确了以“中体西用”为思想指导方针 D. 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答案

14、】A【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维新思想的主张;B项是洋务运动时期;C项是洋务运动时期;D项是革命派的贡献。故此题应选A项。16.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错误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维新变法进入实施阶段的标志是百日维新而不是强学会的建立,故B项结论和材料存在逻辑关系错误。AC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7. 从促进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戊戌变法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A. 确立了维新思想的主导地位B. 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形成与发展C. 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D. 有助于西方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的结合【

15、答案】C【解析】近代化主要指经济领域内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科学化、理性化,对比近代化概念,C项最佳。A项错误,维新变法最终失败,主导地位很快的失去;B项错误,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而不是民主共和;D项错误,儒家思想并不代表未来发展的趋势。18. 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廖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改定律例,裁撤冗员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裁汰旧军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的措施对于守旧势力来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故不选。均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所以答案选D。19. 康有为说:“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