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83035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温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省温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温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温州市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温州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考生须知: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I是常规核裂变产物之一,可以通过测定大气或水中I的含量变化来监测核电站是否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下列有关I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I的化学性质与I相同 B I的原子序数为53C I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78 D I的原子核内中子数多于质子数【答案】C【点睛】本题考查对原子符号AZX理解。原子符号AZX左下角数字代表质子数,左上角数字代表质量数,X代表

2、元素符合,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2以下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第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质子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第A族元素从上到下,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第IA族元素铯的两种同位素137Cs比133Cs多4个中子,质子数相同,错误;B同周期元素(除0族元素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增强,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正确;C第A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错误;D碱金属元素形

3、成的是金属晶体,由于从上到下晶体的金属键逐渐减弱,所以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逐渐减弱;第七主族的元素形成的单质都是分子晶体,由于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强,所以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升高,而第四主族的元素单质,熔点:金刚石晶体硅;Ge、Sn、Pb都是金属,单质的熔沸点的变化规律与碱金属类似而逐渐减小,因此该说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错误。考点:考查有关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正误判断的知识。3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合理的是()A根据同周期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变化趋势,推出Al的第一电离能比Mg大B根据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与族序数的关系,推出卤族

4、元素最高正价都是7C根据溶液的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推出pH6.8的溶液一定显酸性D根据较强酸可以制取较弱酸的规律,推出CO2通入NaClO溶液中能生成HClO【答案】D考点:考查第一电离能的递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强酸制弱酸等知识。4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X与元素Z的最高正化合价之和的数值等于8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rXrYrZrWrQC离子Y2和Z3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D元素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Q的强【答案】A5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原子的最外

5、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B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CP,S,Cl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对应主族元素的原子其最高化合价等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但氟元素无正价,氧元素没有最高化合价,A不正确;B、在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是不相同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低,在离核较远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B不正确;C、P、S、Cl均属于第三周期的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所以非金属性依次增强,所以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

6、增强,C正确;D、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在周期表中第三纵行到第十纵行,包括7个副族和一个共同组成了过渡元素,D不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及电子的运动特点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BK、Zn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CLi、Na、K的原子半价和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DC、P、S、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答案】D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知识。7短周期元素A、B、C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

7、与C同主族,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CBA的氢化物稳定性小于C的氢化物稳定性C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可由化合反应得到D高温下,A单质能置换出C单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则B是镁元素,所以根据位置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可知,A是C,C是Si。A、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原子半径ACB,A错误;B、碳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硅,A的氢化物稳定性大于C的氢化物稳定性,B错误;C、氧化镁、二氧化硅均不溶于水,C错误;D、镁在CO2中燃烧,生成

8、氧化镁和碳,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CO和Si,D正确。答案选D。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C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答案】A考点:考查晶体的性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9离子键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离子的半径和离子电荷值。一般规律是: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值越大,则离子键越强。K2O、MgO、CaO三种物质中离子键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K2O、MgO、CaO BMgO、K2O、CaOCMgO、CaO、K2O DCaO、MgO、K

9、2O【答案】C【解析】题干中明确指出离子键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离子的半径和离子电荷值。一般规律是: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值越大,则离子键越强。离子半径:KCa2Mg2,离子所带电荷:Ca2Mg2K,故离子键强弱顺序为MgO、CaO、K2O。10X、Y、Z、M、W为五种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X 与Z可形成X Z2分子;Y与M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6 g L1,W的质子数是X、Y、Z、M四种元素质子数之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WZYXMBXZ2 、X2M2、 W2Z2均为直线型的共价化合物C由X元素形成的单质不一定

10、是原子晶体D由X、Y、Z、M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答案】C考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关系1125 、101 kPa下:2Na(s)O2(g)=Na2O(s)H1414 kJ/mol2Na(s)O2(g)=Na2O2(s)H2511 kJ/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和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B和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C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D25 、101 kPa下,Na2O2(s)2Na(s)=2Na2O(s)H317 kJ/mol【答案】D考点: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12将Na

11、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滴中的Cl由a 区向b区迁移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 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 (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Cu2【答案】B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反应原理的有关知识。13下列物质

12、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下图的是()A由电石制乙炔B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C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混合D碳酸钙的分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选项A正确,其余选项都是吸热反应,答案选A。考点:考查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点评:一般金属和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等是放热反应。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反应。14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Ni2O33H2OFe(OH)22Ni(OH)2,

13、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Ni2O3、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Ni(OH)22OH2eNi2O33H2O【答案】C【点睛】根据电池的总反应:Fe+Ni2O3+3H2O=Fe(OH)2+2Ni(OH)2,可以判断出铁镍蓄电池放电时Fe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为还原剂,失电子生成Fe2+,最终生成Fe(OH)2,Ni2O3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为氧化剂,得电子,最终生成Ni(OH)2,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Fe+2OH-2e-=Fe(OH)2,则充电时,阴极

14、发生Fe(OH)2+2e-=Fe+2OH-,阴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电池充电时,阳极发生2Ni(OH)2+2OH-2e-=Ni2O3+3H2O。15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均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答案】D考点: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16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g)NO2(g) 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其实质是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c点对应的正反应速率显然还在改变,一定未达平衡,A错误;B、a到b时正反应速率增加,反应物浓度随时间不断减小,B错误;C、从a到c正反应速率增大,之后正反应速率减小,说明反应刚开始时温度升高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大于浓度减小对正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