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79627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漯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南省漯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南省漯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南省漯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南省漯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漯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漯河市2016-2017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漯河2015级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地 理 试 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 共70分)下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 该日最可能出现在A. 10月 B. 7月 C. 4月 D. 1月【答案】C2. 近几十年来,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目前已远低于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 中上游水库拦截泥沙量增多 B.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C. 黄河流域的暴雨次数减少 D. 中下游河床泥沙淤积量加大【答案】A【解析】黄河流域已建有很多水库,一方面拦截入河的泥沙,另一方面使黄河中的泥沙大量淤积在水库中,从

2、而使入海输沙量大减,A正确;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已见成效,虽水土流失减少,但不是减少输沙量的最主要原因,B错误;黄河流域的降水并没有多大变化,不可能是形成黄河的入海年输沙量不断减少的原因,C错误;黄河中下游河泥沙淤积不会怎样加大,即使淤积量加大,也不会使输沙量减少到16亿吨的历史平均值,D错误。故选A。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3. 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A. 0.55 0.50 B. 0.55 0.35 C. 0.30 0.50 D. 0.3

3、0 0.354. 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A. 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B. 大气环流、海陆位置C. 纬度位置、地形 D. 大气环流、地形5. 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A. E B. F C. H D. G【答案】3. C 4. D 5. C【解析】试题分析:3. 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读图中E地位于两条等值线中数值偏小的闭合等值线内,则E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25,0.45),F地则位于数值偏大的闭合等值线内,则F两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45,0.65),结合四个选项,故B正确。4. E地气候风险度小于F地,E、F两地纬度位置接近,E地位于四川盆地内,F地

4、位于武夷山区,根据题干信息“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可知F地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河网密度与之无关,结合选项可知,大气环流、地形是导致E、F两地气侯风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故A正确。5. 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则纬度最高的H地原来相对气温低,所以H地气温变暖对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减小,故D正确。考点: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美洲王蝶有迁徙习性,寒潮会导致王蝶大量死亡,每年它们都会往返于加拿大东南部与墨西哥米却肯州之间,读图回答下面小题。6. 图示迁徙线路经过的陆地自然带没有A. 常绿硬叶林带 B. 热带荒漠带C. 落叶阔叶林带 D. 常

5、绿阔叶林带7. 推测美洲王蝶停留于米却肯州的主要时段是A. 2月至6月 B. 4月至8月C. 7月至11月 D. 11月至次年3月8. 当美洲王蝶到达加拿大东南部时,当地A. 房屋影子全年最长 B. 昼长短于米却肯州C. 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D. 日出晚于米却肯州【答案】6. A 7. D 8. C【解析】试题分析:6. 读图,图示迁徙线路经过的陆地自然带不包括常绿硬叶林带,常绿硬叶林带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在30-40的大陆西岸,A不包括,选A。经过的热带荒漠带、落叶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B、C、D错。7. 根据材料,美洲王蝶迁徙目的是躲避寒潮危害,推测美洲王蝶停留于米却肯州的主要时段是11月

6、至次年3月,D对。6、7、8月份是夏季,不需要躲避寒潮,A、B、C错。8. 当美洲王蝶到达加拿大东南部时,当地正值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房屋影子全年最短,A错。昼长长于米却肯州,B错。夏半年,太阳东北升西北落,C对。日出早于米却肯州,D错。【考点定位】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迁徙原因及时间,区域地理特征。【名师点睛】了解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的植被类型,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地区。利用材料中避寒潮危害的信息,判断迁徙时间。了解不同季节各地的自然地理特征。艾丁湖的存在对吐鲁番盆地绿洲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下图是1万多年来艾丁湖变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9.

7、 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 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含盐量降低A. B. C. D. 10. 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A. 气候变干 B. 绿洲萎缩 C. 湖区汇水面积减少 D. 围湖造田【答案】9. B 10. A【解析】试题分析:9. 读图,图中信息反映出艾丁湖的湖面低于海平面,对。根据湖岸线的变迁,古湖盆地势北缓南陡,错。湖泊面积减小,环境调节作用减弱,对。湖水蒸发,湖泊含盐量增加,错。A对。10. 艾丁湖1万多年来变迁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干,降水减少,D对。围湖造田是近现代的人类活动,A错。绿洲萎缩是湖面缩小的结果,不是原因,B错。湖区汇水面积变化不大,主

8、要是水量减少,C错。【考点定位】湖泊的水文特征及变化的原因。下图是2006-2011年各年5月中下旬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1.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A. 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B. 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C. 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D. 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12. 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B. 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C. 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 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答案】11. D 12. B【解析】11. 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并非持续减少,A项错。鄱阳湖水体

9、面积变化最大的是2010-2011年,B错误。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有增有减,不是逐年减小,C错误。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状况基本一致,D正确。故选D项。12. 鄱阳湖和洞庭湖都位于季风区,其水源主要来自于流域内降水,由图可以看出鄱阳湖水体面积在不同年份差别巨大,最大差达到2000多km2,这说明流域内降水量变化较大,B正确;影响鄱阳湖流域蒸发量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如果鄱阳湖水体面积的巨大变化是因为蒸发量的变化,那流域内气温的变化幅度是不可想象的,A错误;湖泊出水量包括湖面蒸发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出湖水量及工农业用水,已知鄱阳湖湖面蒸发不可能有巨大变化,长江和洞庭湖、鄱阳湖是通过水位

10、差互补的,不会有巨大变化,地下径流出湖水量及工农业用水都不会造成如此巨大变化,C错误;洞庭湖和鄱阳湖同样通过水位差与长江互补,长江干流不可能在补给两湖水量上有巨大差别,而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差别巨大,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示考查湖泊面积的变化和引起湖泊水体面积变化的原因,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从图中提取湖泊面积变化的信息,掌握鄱阳湖水的来源。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3. 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 台风 B. 海陆分布 C. 大气环流 D. 地形14. 图示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 地 B. 地 C. 地 D. 地15. 樟树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11、的优势树种。图示四地中,可能有樟树集中分布的是A. 地 B. 地 C. 地 D. 地【答案】13. D 14. C 15. D【解析】试题分析:13. 根据图中经纬网和轮廓,图示区域位于台湾岛,其东部等温线向南凸,温度比两侧的气温地,判断其分布明显受地形影响(此处为台湾山脉)。14. 图中地靠近或位于台湾山脉,水汽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形成地形雨;而地远距台湾山脉,靠近台湾海峡,地处沿海平原,对气流的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量在四地中最低。15. 图中地位于沿海平原,受人类活动影响,应以农田为主;地属亚热带地区,位于台湾山脉的山麓地带,可能出现樟树集中分布;地位台湾山脉顶部;地属于热带地区。考点:等

12、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6. 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A. 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B. 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C. 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D. 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17. 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A. 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B. 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C. 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D. 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答案】16. B 17. A【解析】16. 直接读图,20年来我国的GDP不断上升,2007年之后能源消费量呈下降趋势

13、但仍然在上升,只是上升速度趋缓。单位GDP 2010年最低,能源消费GDP 的年均增速自2007年后差异明显。从图中可以读出,能源消费与GDP都在逐年增长,但是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小于GDP的增长速度,说明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故答案选B。17. 能源是产业的动力,GDP 增长标志产业活动发展,能源消耗相应会增多。C选项的说法显然不合理,区域能源缺乏可以通过调配来弥补,所以能源储量大小不能决定GDP增长速度,B错误;中国常规能源需求很大,与迅速发展的经济需求不相适应,D错误;能源消费会随着GDP增长而增长,但是随着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源消费的增长幅度会减慢。我国能源虽然

14、丰富,但仍需要进口。故答案选A。点睛: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1.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1)能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减少。(2)地区分布不平衡。(3)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约占71.6)(4)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2.我国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2)能源勘探开发速度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3)国际能源(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冲击较大。3.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1)建立石油储备体系。(2)适度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3)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建设。(4)稳定发展核电。(5)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水能等。(6)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7)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能耗大的工业发展。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8. 图中A. 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 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 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D. 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19. 东北平原A. 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B. 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 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 地势中间高,南北低20. 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 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 B. C. D. 【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