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生物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78420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生物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生物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生物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生物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生物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生物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生物8月月考试题(含解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8月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是关于几类生物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菌和蓝藻在结构上有统性,具体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等B. 硝化细菌与变形虫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有细胞壁,营养方式为自养型;后者无细胞壁,营养方式为异养型C. 颤藻与发菜的共同点是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颤藻含光合色素,发菜细胞中含叶绿体D. 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不同的【答案】A【解析】细菌和蓝藻都是原核生物,它们在结构上具有统一性,如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核糖体及相同类型的遗传物质(DNA)等,A正确

2、;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变形虫是真核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差异是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错误;发菜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不含叶绿体,C错误;一个动物体的不同细胞形态和功能有其多样性,本质上是由于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D错误。【考点定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的分化【名师点睛】知识点总结: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

3、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3、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2. 美国航天局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东部的莫诺湖里发现了一种被称作GFAJ-1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在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GFAJ-1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B. 砷元素存在于GFAJ-1细菌细胞膜以及糖类、ATP、DNA和RNA等物质中

4、C. 砷对多数生物有毒是因为砷与磷化学性质相似,它能够“劫持”磷参与的生化反应,制造混乱D. 该发现将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在地球极端环境乃至外星球寻找生命的思路【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可推测GFAJ1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A正确。糖类中不含磷;B错误。“元素周期表中,砷排在磷下方,两者属于同族,化学性质相似”;C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3. 用碘液、苏丹染液和双缩脲试剂测得甲、乙、丙三种植物的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颜色反应如下表,其中“+”的数量

5、代表颜色反应深浅的程度,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种类试剂碘液苏丹染液双缩脲试剂甲+ + + + +乙+ + + + + + +丙+ + + + +A. 乙种子中主要含蛋白质B. 碘液、苏丹染液和双缩脲试剂与相应的物质发生的颜色反应分别是蓝色、橘黄色和紫色C. 在观察颜色时有可能用到光学显微镜D. 这三种试剂的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答案】A【解析】乙种子中,用苏丹染液进行染色时,颜色反应最深,说明乙种子中主要含脂肪,A错误;碘液用于检测淀粉,其颜色反应为蓝色;苏丹染液用于检测脂肪,其颜色反应为橘黄色;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其颜色反应为紫色,B正确;在鉴定种子是否含有脂肪时,要用到光学显微镜进行观

6、察,C正确;这三种试剂使用均不需要水浴加热,只有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时,需要水浴加热,D正确。4. 下列关于细胞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ATP、脱氧核苷酸、核糖体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0、N、P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酶、激素、ATP和神经递质等都是细胞中的微量高效物质,作用后都立即被分解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叶肉细胞内的H都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A. 0项 B. 1项 C. 2项 D. 3项【答案】C【解析】ATP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基团组成,含有C、H、O、N、P,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

7、含氮碱基、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组成,含有C、H、O、N、P,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其中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组成含有C、H、O、N、P,因此ATP、脱氧核苷酸、核糖体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0、N、P,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错误;酶不是微量的,可以重复使用,不是催化作用结束之后就失活,错误;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正确;叶肉细胞内的H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用于暗反应,也可以在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生成,用于第三阶段,错误,故选C。5. 下图表示真核细胞某些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图中字母是元素符号),下列叙

8、述正确的是A. 结构1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是由图中甲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决定的B. 物质乙、丙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C. 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在结构2上D. 结构2在有丝分裂时会呈现周期性的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图解可知:图中甲是磷脂,乙是蛋白质,丙是DNA,结构1是生物膜,结构2是染色体。结构1(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图中乙(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A错误;物质乙(蛋白质)、丙(DNA)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B错误;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只能进行猜测了基因在结构2上,要证明的话是摩尔根的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错误;染色体在有丝分裂时会呈现周期

9、性的变化,D正确。【考点定位】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6. 如图表示高等动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据图推断错误的是A. 图1、2中的细胞b、d可以是同一种细胞B. 图1、3所示的方式不能同时发生在免疫调节中C. 图1、2、3所示方式的实现均需要受体参与D. 图1、2、3所示方式有利于实现细胞间功能的协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图1表示体液调节,图2表示神经调节,图3表示细胞间通过糖蛋白进行信息交流解:A、图1表示体液调节,图2表示神经调节,同一个细胞可以既受神经调节,又受体液调节,A正确;B、图1表示体液调节,图3表示细胞间

10、通过糖蛋白进行信息交流图1、3所示的方式可以同时发生在免疫调节中,如抗原呈递就是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如图3;抗体分泌后,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送,运输到抗原所在部位,可抗原结合,B错误;C、体液调节,靶细胞表面有信息分子的受体,神经调节突触后膜有神经递质的受体,两细胞直接接触,需要糖蛋白做受体,C正确;D、图1、2、3所示的信息交流方式利于实现细胞间功能的协调,使多细胞生物体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D正确故选:B考点:细胞膜的功能7. 如图为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变形虫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据此推断,正确的是A. 培养较长时间后A组细胞的DNA含有15NB. 核移植一定时间后,B组细胞中核糖体可能出现15NC

11、. 核移植后,A组实验细胞中还将出现含15N的RNAD. A组培养液换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进行实验,结果相同【答案】B【解析】A组细胞培养在含15N的尿嘧啶培养基上,尿嘧啶是合成RNA的原料,DNA中不含尿嘧啶,因此,A组细胞的DNA不含有15N,A错误;核移植一定时间后,细胞中含15N的RNA可能与核糖体结合,合成蛋白质,因此核移植一定时间后,B组细胞中核糖体可能出现15N,B正确;图中可以看出RNA首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释放到细胞质当中,因为A组中首先发现细胞核中有N15的RNA,然后将核质分离细胞质中没有N15的RNA,所以A组实验细胞质中不会出现含N15的RNA,C错误;

12、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合成DNA的原料,不能得到和题中相同的实验结果,D错误。8. 市场上流行的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它利用逆渗透原理,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理论上在较高浓度侧的所有细菌及杂物、可溶性固体物和对人体有害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不能通过高精密的逆渗透膜,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上述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逆渗透过程与渗透作用的差异是前者需要消耗能量B. 逆渗透膜也具有细胞膜的识别功能C. 逆渗透膜上有载体蛋白,可以选择性控制有害物质D. 逆渗透膜去除有害物质的能力胜过生物膜,可放心饮用直饮机中的水【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逆

13、渗透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消耗能量,而渗透作用不需要能量,故A正确。逆渗透膜上没有识别作用的糖被,故B错误。逆渗透膜上没有载体蛋白,故C错误。逆渗透膜祛除有害物质的能力不一定胜过生物膜,且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副作用,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渗透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题意分析能力。9. 将某植物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扩散和主动转运输B. 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

14、运输离子乙的多C. 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D. 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和水分都不再进入细胞【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当细胞内的离子浓度超过细胞外时,物质的运输方向可以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这说明甲、乙两种离子的运输方式都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曲线表示的浓度高于乙曲线,说明甲离子的吸收速度快,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数量多,B正确;根据曲线图分析可知:在最初的时间内,两种离子也能从高浓度的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C错误;主动运输是细胞为保持正常生命活动而主动从吸收或排出物质,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细胞对甲、乙

15、两种离子的吸收和利用达到平衡,吸收速率稳定,此时两种离子继续进入细胞,水分子则可以进出细胞,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物质运输方式的特点,特别要注意某物质能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则该物质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10. 某同学拟选择一种半透性的膜材料,用于自制渗透计。他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示意图),对收集到的四种材料甲、乙、丙和丁进行实验,得到了倒置漏斗中的液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据图分析,该同学应选择的膜材料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图1是渗透作用装置,图示表明渗透计液面逐渐升高,图2中只有膜材料甲的液,乙没有变化是全透性,膜,丙先高后低,物质跨膜运输了,丁浓度高水分从漏斗中渗出,所以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点评: 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一侧流向高浓度一侧。11. 下表是其他条件均为最适宜的情况下探究乳糖酶催化乳糖水解的相关实验结果,以下分析正确的是实验一(乳糖浓度为10%)实验二(酶浓度为2%)酶浓度相对反应速率乳糖浓度相对反应速率0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