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情反馈考试试题(一)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72917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情反馈考试试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情反馈考试试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情反馈考试试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情反馈考试试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情反馈考试试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情反馈考试试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学情反馈考试试题(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学情反馈考试一高二年级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 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 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2“天地君亲师”的思想发端于国语,形成于荀子,流行于西汉思想界。北宋初期,“天地君亲师”的表达方式正式出现。明朝后期以来,民间广为流

2、行崇奉、祭祀“天地君亲师”。清雍正初年,第一次以帝王和国家的名义,确定“天地君亲师”的次序。这一演变反映了(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日益巩固 B专制集权的发展强化C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逐渐确立 D大一统国家不断壮大3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时期功臣功臣子外戚宗室各级属吏经学之士其他汉高祖1汉惠帝3汉文帝4汉景帝41汉武帝5313汉昭帝3汉宣帝41汉元帝2汉成帝113汉哀帝14丞相出身的变化反映出西汉( )A外戚威胁中央集权 B功臣受到重视C选官制度一脉相承 D发展儒学教育 4.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 )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

3、、礼、信 8234次 362%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205% 财富观念 利、财、富 5395次 238%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次 195% A社会贫富分化 B法家大行其道 C重利观念盛行 D伦理脱离政治5.汉末佛教被一些人描述为“咽气餐霞之术、神丹金液之事”。东晋成书的后汉纪称“佛身长一丈六尺、黄金色,项中佩日月光,变化无方,无所不入,故能化通万物,而大济群生。”大致同时期成书的牟子理惑论则谓:“佛者,谥号也。犹名三皇神、五帝圣也。”这些描述和记载( )A.说明了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B.反映了佛教的中国化趋势C.印证了儒学对佛教的影响 D.消弭了儒佛道之间的斗争6.唐后期的韩愈

4、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A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B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 D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7.南宋理宗对朱熹的儿子说:“卿先卿四书注解,有补于治道,朕读之不释手,恨不能与之同时。”宋理宗此言,主要是基于四书章句集注( )A通过儒学神秘化以尊崇君权 B宣扬了“天理纲常”

5、的永恒性C为科举考试提供了命题素材 D恢复了孔孟儒学的正宗地位8.明永乐九年(1411)公布杂剧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文化政策适应官方的治国理念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市民文化冲击了封建统治基础9.清代歙县商人许明贤深究性命之学,以诚敬为宗。教子读书,取友尤有法。一日渡江,取诸子所辑时文投江中曰:“此无益之学,命编辑历代史论及名臣事略为二书。”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传统价值观被商人抛弃 B市

6、民阶层提出追求个性的主张C商业发展脱离社会需要 D理学在社会基层居于统治地位10.顾炎武认为儒学的本旨,“其行在孝悌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 “其用之身在出处、去就、交际”,“其施之天下在政令、教化、刑罚。”“今传于世者,皆外人之学,非孔子之真。”这折射出顾炎武( )A对理学和心学的彻底否定 B从传统儒学遗产中寻找出路C对传统儒学的考证辨伪 D以孔孟儒学来维护君主专制11.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这说明( ) A天人合一

7、的观念深入人心 B古代天文记录没有研究价值C古代天文研究由官方主导 D有关机构借此警示君主12.下图为明朝画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局部,描绘了当时苏州的社会生活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 )A看到当时摔跤运动的发展 B了解明朝的风俗与服饰C发现四轮驱动车的原型 D认识宋代风俗画的特点13明末清初,金圣叹择取历史上各体文学之精粹,选出“六才子书”,即“一庄子、二离骚、三史记、四杜甫、五水浒、六西厢”。李蛰也有“宇宙间有五大部文章”之说,与上述吻合的有史记、杜甫、水浒。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这些著作真实地记录了历史 B文人们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C世俗文学登上大稚之堂 D商品经济下文学观念逐渐开放1

8、4.对下图解读中,正确地揭示了中西科技发展轨迹上的差异的是( ) 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 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 D公元前后到10世纪中国科技走向衰落15.十七世纪莎士比亚创作的哈姆雷特,得到英国女王喜爱而进入国家剧场表演,18世纪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两本名著( )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 都弘扬了各自文化传统中的人文元素都反映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都把斗争矛头指向了世俗封建统治势力A B C D 16.鸦片战争期间,林则徐利用外国传教士、商人、船长和报纸编辑到镇口参观销烟的机会,询问各种鸦片、英国海军、汽船等情况;利用英船“杉达”

9、号遇风沉没,受难船员逗留广州的机会了解英、美、土耳其等国的地理、文化知识。林则徐此举目的是( )A促使清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学习西方的历史和地理知识C为反侵略的外交活动提供参考 D从思想领域抵制列强的侵华17.王韬的瞍园文录外编中记载:“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这表明王韬( )A准确介绍了英国议会职权 B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C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本质 D深受卢梭启蒙思想影响18.“列强”一词在甲午战争后开始使用,到20世纪初普遍使用。这

10、说明中国人( )A终于认清了西方国家的侵略本质 B对自己弱国地位有更清醒的认识 C传统世界政治观念已经土崩瓦解 D对世界政治版图有了充分的了解19下图是上海美光染织厂的广告画,该画最早可能绘制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20.1908年梁启超著的王荆公是20世纪评议王安石及其新法影响最为持久的著作。梁启超称王安石“三代以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这表明梁启超( )A希望从历史中找到救亡图存的精神资源 B期待光绪皇帝能以宋神宗为改革的榜样 C为戊戌变法宣传维新思想提供历史依据 D把王安石打扮成追求民主政治改革先师21.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

11、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22.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B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2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李大钊说:“人类者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

12、互相友爱,不该仗着强力互相残杀”。这说明李大钊( )A已经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B抛弃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理论C号召学习社会达尔文主义 D思想观念尚未出现质的变动24.20世纪初期,胡适宣讲俗语俗字,陈独秀提倡国民文学和通俗的社会文学,这些活动( )A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迫切需求 B标志着文学革命的开始C直接冲击了封建的纲常伦理D以开启民智为主要目的25.19世纪末,先进知识分子从西方获得的新知识中得知:自愿联合的团体对于西方诸国的文明进步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因而奋起效法,组织各种学会。这些学会23是士大夫阶层建立的,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拥有近万名会员。据此可知,当时( )A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

13、B地方权贵势力潜滋暗长C变革图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26.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表明( )A实现民主政治为革命派政治目标 B孙中山三民主义顺应了时代潮流C革命派对三民主义做了全新解释 D民族革命是辛亥革命的首要任务27.1905年5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 )A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 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C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 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28.毛泽东在某文中说到:“(湘南特委)批评我们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