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同步练习: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含解析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5250989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同步练习: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同步练习: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同步练习: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同步练习: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一同步练习: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含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假如你是中世纪欧洲的一名学生,那么你在学校所获得的学问主要是()A商业知识 B宗教神学C人文科学 D自然科学【解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明确欧洲中世纪处于教会大一统神权统治之下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答案】B2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30万古尔登的财富,这个数目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年均收入高出好几倍,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表明()A德意志为教皇贡献了许多财物B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社会地位较低C德意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罗马教廷对德意志进行疯狂的掠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6世纪初,德意志地区处于政治

2、上的分裂状态,罗马教皇利用其分裂,把它当做重要的搜刮对象,从那里掠走大量财富,德意志地区的大量财富纷纷流向罗马。A、B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不是本质,C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D是本质上的体现。【答案】D31073年,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立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 D王权与教权互不干涉【解析】本题为材料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注意历史阶段特征在解题中的应用。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不能得到教廷的承认,这恰恰

3、符合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的特点。【答案】A4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这句话反映了()A教皇聚敛财富,实力雄厚B天主教徒忠实于自己的信仰C欧洲教会热衷于建造教堂D路德反对教会的腐朽贪婪及对德国的经济掠夺【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九十五条论纲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教皇到德国兜售赎罪券,而路德反对教皇对德国的经济搜刮。由题中材料可知路德反对富有的教皇用贫穷信徒的钱去修建圣彼得教堂,认为应该用教皇自己的钱。故选D。【答案】D5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

4、,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解析】材料表明,教皇代表认为只有教皇有权解释圣经,而马丁路德宣扬“因信称义”,强调基督信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即基督徒的信仰建立在圣经的基础上,反对信徒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故C正确。【答案】C6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不论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

5、教皇地位【解析】题干材料中“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等信息,说明马丁路德反对教皇的神权统治,故D符合题意;A与题干材料中“基督教世界”的范畴不符;B与路德主张宗教改革但不否认基督教的史实相矛盾;C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材料没有关系。【答案】D7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材料主要体现了()A加尔文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B加尔文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C加尔文的因信称义学说D加尔文的先定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材料理解能力。材料说“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强调了上帝的选择,这与加尔文的先定论的内容一致,故选D。【答

6、案】D816世纪,欧洲掀起了反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是()A新教反对天主教的运动B一场反对天主教的运动C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建立本阶级教会的运动D是一场在宗教改革外衣掩饰下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实质”类问题的解答方法,要体现这场运动的阶级本质和斗争对象,C看不出实质,A、B表述不属于“实质”,只是这场运动的形式而已。所以选D。【答案】D9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加尔文的“信仰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A否定教皇地位 B个人宗教信仰自由C否定封建特权 D宣扬圣经精神【解析】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观点都是强调

7、了上帝在人的心中,人的精神自主权在于自己,否定了教皇作为上帝代言人的身份和特权。也就是说,宗教改革中的人文精神是从神学的角度解放人的思想,鼓励人去创造,提倡人自己的精神。【答案】B10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是()都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都建立了新教都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都有利于王权的专制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A BC D【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15和16世纪,教会十分关注异端邪说,异教人士及女巫被拘捕和受审。这时是个科学冒起,但同时人们普遍相信魔法和巫术的时代,在这段时期,民众搜捕女巫,有时虽然只有少量证据,仍会判女巫有罪,并对其施以火

8、刑处死。就在这一时期,教会也会开庭审讯包括科学家的异见者,其中一次著名的审判,就是哥白尼理论的一位支持者布鲁诺,他在1600年被施以火刑处死。材料二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改变教会的十人十事(1)15及16世纪期间被视为“真理”的标准是什么?根据材料说明你的理由。(2)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解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第(1)题第一问从中世纪圣经占精神统治地位来回答。第二问材料反映异端受到惩罚并判以死刑。第(2)题回答宗教改革的主要思想“信仰得救”以及意

9、义即可。【答案】(1)圣经或教会的教导被视为“真理”的标准。那些持有与教会观点相反看法的人,会被惩罚甚至判以死刑。(2)圣经是人们惟一信仰的神圣权威,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并做出个人的价值判断与理解,个人可以通过圣经与上帝直接联系,不需要教会的中介。这就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思想。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是16世纪具有德国或荷兰风格的讽刺画灵魂的运输车。它用极富想象力的夸张形式讽刺了教皇制度。画中恶魔抡着木槌,将人的灵魂塞入大桶中,装在牛车上向地狱驶去。车身是教皇的身体,车轮辐条分别由主教、枢机主教和修士构成。材料二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

10、恢复了信仰的权威。”(1)材料一图中如此讽刺教皇制度的原因是什么?为此,马丁路德提出了什么改革主张?(2)结合材料二,谈谈马丁路德改革的双重性。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加尔文宗教改革,在促进欧洲近代化过程中取得的最大历史成果各是什么?【解析】第(1)题原因结合宗教改革的背景回答,改革主张结合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来回答。第(2)题由材料二中马克思的评价得出改革的双重性。历史成果则根据所学回答两人在宗教改革中的影响。【答案】(1)教会声称教徒必须得到神职人员帮助,灵魂才能升入天堂;基督教成为教皇维护权势、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马丁路德指出人的灵魂只要依靠个人虔诚的信仰就可得救,无需教会神职人员的干预。(或“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2)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或用内在的精神取代了外在的权威,或个人和上帝在精神信仰中进行直接交往);但又给人的心灵套上了宗教锁链。马丁路德改革在思想领域中开创精神自由的局面,加尔文宗教改革在经济领域中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合理性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