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飞红滴翠记黄山(第1课时)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上).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5246162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 飞红滴翠记黄山(第1课时)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3 飞红滴翠记黄山(第1课时)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3 飞红滴翠记黄山(第1课时)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 飞红滴翠记黄山(第1课时)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 飞红滴翠记黄山(第1课时)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上).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3 飞红滴翠记黄山(第1课时)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上)第 一 课 时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解说词的写法;理清文章写作思路的思路,体会作者的感情脉络。 三学习与交流 1.布置课前预习上网搜索相关资料。 2.导入,走近黄山。我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罢黄山后,发出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叹,可见黄山在众山中的地位之高;江泽民总书记饱览黄山美景后,欣然留诗一首登黄山偶感(“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赞美黄山的巍峨挺拔,雄奇瑰丽。今天我们就随着柯蓝为电视片话说长江中黄山片所写的解说词一起走进黄山,感受其奇伟俏丽、灵秀多姿的自然风光

2、。3.品读文题,尽可能多地获取相关信息,见题生疑,“飞红滴翠”是啥意思,以便带着疑问去文中寻求解答。4.走近作者,查资料了解其相关情况和本文写作背景。 5.关于解说词。 本文是一篇解说词。第一,它能自由地变换角度来表现出,或环景、全景,或中近景、特写,或俯视,或仰视,或平视;第二,它要配合画面,要着眼于解释画面,讲出画面中不为人注意或隐含的东西,不宜过分发挥;第三,它应该口 语化,要使观众一听就懂。本文对于这三个特点体现得比较充分。 6.自由诵 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勾画生字词, 借助工具书解决生词读音和理解障碍,丰富自己的词汇,小组交流补充。 (2)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这篇解说词向我们

3、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内容?边读画边梳理,用不同的符号标画出课文所写的景物,看看这些景物是怎样转换的,然后总结归纳,弄清作者写作思路及文章主要内容。 7.细读课文,在前面认真标画的基础上,归纳出黄山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各有什么特点?(朗读、交流、展示、相互评价,总结。) 奇峰 高耸入云险峻万分古松 苍翠奇特万古常青 怪石 巧石林立千姿百态 云雾 澜翻絮涌皎洁柔美 日出 瑰丽辉煌令人神往温泉 温度适宜 温馨解乏8. 在黄山的这些景观中你认为最具特色的是哪一处?找出来反复诵读,品味赏析。小组交流,个别展示。9. 黄山如此美丽,我们一起来写一 段解说词,用连贯的语句简要介绍一下黄山的美丽。用这种句式:

4、黄山的美,美在;黄山的美,美在四 典型题例:综合实践 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 物故事和节日习俗。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解答:人物故事:屈原投江 节日习俗:吃粽子、插艾叶(艾叶也叫青艾、艾草) 2.【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 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

5、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就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 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解答:看法: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而且要过“精神的节”。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传统节日不能仅是“小吃节”。(观点正确,能自圆其说即可) 宣传标语:彰显民族文化瑰宝;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五达标检测2.下列句子有语病,请改正在下列横线上。(1)在笫14届省运会形象系统征集活动中,组委会收到大约600份左右的会徽、吉祥物候选作品。(2)为建设节约型杜会,改善生态环境和生活质量,我们应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3.诗文名句默写。(1)枝 间新绿一重重, 。(2) ,且教桃李闹春风。(3)相见时难别亦难, 。(4 )春蚕到死丝方尽, 。(4)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按下面的要求,各写一句我国古代诗文名句。 吟咏山水的: 咏叹花鸟的: 4.文中引用徐霞客赞美黄山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其中“五岳”是指:东岳 、南岳 、西岳 、北岳 、中岳 5.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你的理解,说说看到黄山日出的人为什么“会在心灵深处铭刻下这无法忘却的时刻”? 六教学反馈(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