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含解析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5245655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历史必修2课时跟踪检测:(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含解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二)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有史学家说:“(春秋战国时期)完全的、自由的土地所有权,不仅意味着毫无阻碍和毫无限制地占有土地的可能性,且也意味着把它出让的可能性。”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A手工业的发展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解析:选B从材料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出现且可以买卖,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B项。2据史料记载,魏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这最有可能是由于()A实行初税亩 B颁行了均田令C废除土地买卖禁令 D政府允许农民购买份

2、地解析:选B北魏开始实行的均田制,限制了土地兼并,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3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B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D租佃关系占据主导地位解析:选B“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反映了袁采的土地私有观念,从本质上反映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故选B项。4(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这表明政府意在()A增加财政收入 B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C增加粮食产

3、量 D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解析:选D由材料中“开垦荒闲土地”“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可以看出荒地开垦增加了粮食产量,提高了佃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5汉书食货志载:“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段话主要反映了()A土地兼并的危害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自给自足的落后性 D土地私有的合理性解析:选A“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反映出汉朝土地兼并的危害性,故A项正确。6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中记载:“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对该现象认

4、识正确的是()A最早可能开始于西周时期的井田制B体现古代农耕经济的主要特征C土地兼并是形成该现象的重要原因D租佃现象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解析:选C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土地买卖成为合法现象,地主阶级利用政治和经济特权兼并农民土地,失地农民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劳动力充当佃户或雇工,故C项正确。7宋代王岩叟在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的一道奏疏中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赒(同周)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A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C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解析:选C富民对佃户的“抚存”“无所

5、不至”,并且“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可以看出佃户对地主的依附关系减弱,有选择雇主的自由权利,因而说明其社会地位有所提高。81786年毕沅的一份奏折记载:“豫省连岁不登,凡有恒产之家,往往变卖糊口。近更有于青黄不接之时,将转瞬成熟麦地贱价准卖。山西等处富户,闻风赴豫,举放利债,借此准折地亩。贫民已经失业,虽遇丰稔之年,亦无凭借。”材料所述现象对当时经营方式产生的影响是()A土地买卖频繁 B租佃关系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 D庄园经济盛行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由于土地兼并,租佃关系发展,失地农民大量租种地主土地,反映了租佃关系的发展。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6、一材料二 材料三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止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人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魏书食货志(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种土地制度?其性质是什么?(4分)(2)材料二反映了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8分)(3)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土地制度的实行情况,能否达到其目的。(6分)解析:第(1)问,从图中“公田”“私田”等信息可进行判断。第(2)问,注意图片左上角的文字信息“废井田,开阡陌”,体现了井田制的废除,其影响应主要强调生产关系的变化对生产

7、力的影响,同时也造成土地兼并问题。第(3)问,从材料中“受田”等信息再加上材料出处可判断其土地制度;是否能达到目的还要从土地兼并产生的根源上寻找。答案:(1)奴隶社会的井田制。性质是周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2)变化:井田制被废除,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得以确认。影响:土地私有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土地兼并造成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国家收入。农民失去土地,生活困难,引起社会动荡不安。(3)均田制在北魏开始实行,隋唐时期继续实行。均田制是为保护自耕农经济,限制土地兼并,但是由于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均田制虽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抑制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