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含答案.doc_bak213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5245651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含答案.doc_bak21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含答案.doc_bak21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含答案.doc_bak21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含答案.doc_bak2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历史同步导学必修二学案: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3.2含答案.doc_bak2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材料中“农村改革”具体是指()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相符,故D项正确。答案:D2(2017福建福州高一下

2、统考)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施了“大包干”。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下列对小岗村改革的影响分析有误的是()A个体小农经济彻底消失B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C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解析: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并对城市经济改革具有推动作用。1956年农业改造完成,小农经济消失。故A

3、项符合题意。答案:A3(2017太原高一期末)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到20世纪80年代,集体农业的痕迹,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恢复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所有权D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解析:小农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特点,不进行商品交换,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产品不是供自己消费,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获得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民所有,故C项错误;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包产到户为特点,赋予农民

4、生产经营上的自主权,故D项正确。答案:D41984年召开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文件,规定了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售、产品价格定价等权利,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这一规定的核心内容是()A扩大国家财源 B增强企业活力C变公有为私有 D实行市场经济解析:根据所学,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售、产品价格定价等权利”,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就是为了增强企业的活力,故B项正确;1984年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不是进行所有制改革,故C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

5、材料“1984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51986年8月,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港时高兴地说:“人还是这些人,地还是这块地,一改革,效率就上来了。这无非是给了你们权,你们有了权,有了钱,情况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直接背景是()A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设立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实行C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展开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东南沿海经济特区设立于1980年而非1986年,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1980年前后就已经普遍实行,故B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于1984年,至1986年已取得较大成就,故C项正确;正式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党的“十

6、四大”上,故D项错误。答案:C6. 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比利时政府提供的贷款,从而打破了自1969年形成的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这一改变发生的背景是()A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B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经济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解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与材料中时间“1979年12月”不符,故A项错误;由“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到“1979年12月接受比利时政府提供的贷款”得出发生的背景是改革开放,故B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与材料中“1979年12月”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经济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是1

7、992年与材料中“1979年12月”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7从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到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县市。这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A着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B遵循齐头并进全面开放的原则C重视边境而忽视内地的局限性D经历了不断扩大和深化的过程解析:材料体现了由沿海到内陆逐渐开放的过程,不能体现着重发展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从198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再到”,体现了对外开放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齐头并进,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再到内陆

8、县市”体现了开放的先后次序,非重视与忽视的关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从198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再到”,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体现出了多层次性,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

9、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经济体制十年(1)据材料一,指出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目的。并说明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2)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体系形成的过程。解析: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可结合材料一“欢迎外资”“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等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依靠教材即可回答。答案:(1)目的: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推进经济现代化。关系:可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可能会带来一些暂时的消极影响,但整体而言是利大于弊。(2)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