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含解析.doc_bak884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5245543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含解析.doc_bak884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含解析.doc_bak884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含解析.doc_bak884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含解析.doc_bak88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中历史选修三()配套练习:第16课处于战争边缘的世界含解析.doc_bak88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也提出“和平演变”战略,表明()A美苏准备再次合作B双方用冷战方式争夺世界霸权C世界出现了和平的契机D接受中国“求同存异”主张【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全面冷战,实质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实质是想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而美国的“和平演变”是要颠覆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独霸世界。A、C、D都与史实不符,是错误的。【答案】B2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

2、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解析】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剑拔弩张,世界面临核战争的危险。注意材料中的“纽约”“莫斯科”和“哈瓦那”分别是美、苏和古巴的城市。【答案】D3观察下图:图中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据此判断该漫画最有可能是讽喻()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欧关系B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冷战D两极格局解体后的美俄关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

3、读图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握在一起的手上分别写着“缓”“和”;刀身上都写着“优势”两字。这反映了美苏争霸态势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其国家实力。【答案】C4下列关于美苏军备竞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备竞赛B核武器是美苏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C美苏军备竞赛始于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70年代的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美苏军备竞赛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故C错误。【答案】C5美苏军备竞赛的结果是()造成了核战争危机笼罩世界美国是最后的胜利者把人类推向战争的边缘两国之间因此发生了直接的战争A BC D【解析】属于组合式选择题。美苏军备

4、竞赛使人类处于核威胁之下,把人类推向战争的边缘。两国尽管争夺激烈、危机不断,但核力量的均势使两国之间并未发生战争,故不对。【答案】B6柏林墙是民主德国为了阻止公民出走于1961年修建的。民主德国一直把它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而联邦德国则把它称为“监狱之墙”。这一称谓的不同反映了两国()A社会制度的差异B对民主的理解有分歧C对法西斯的认识不同D在“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的对抗【解析】柏林墙实质是“冷战”形势下的产物,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不同的称谓是基于政治目的,反映了两国在“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的对抗。【答案】D7历史上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承认,“为了和平,我们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苏联人就像

5、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他所指的是()A第一次柏林危机 B第二次柏林危机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被迫作出了一些大的让步”“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再结合所学史实,可推断出描述的是古巴导弹危机。【答案】C8古巴导弹危机已经走过50多个春秋。危机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曾说:“导弹危机充满了错误信息、错误判断、错误计算的例子这必定会导致这样的结论:我们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回到无核的世界。”这表明古巴导弹危机()A客观上缓解了冷战期间的国际紧张局势B美苏核均势下的一次争

6、锋C由美国发起并以苏联妥协告终D拉开了美苏双方冷战的序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两极格局之下的美苏关系的理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故排除C;拉开冷战序幕的是杜鲁门主义,故排除D;古巴导弹危机是以苏联最终撤回导弹美国胜利而告终,说明当时战略优势是在美国方面,故应排除B。故选A。【答案】A9德国的历史学家曼弗雷德马伊说:“古巴危机是现代历史中的一个转折。两个超级大国都认识到强权政治已经进入了死胡同: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如果它不想毁灭自己和整个人类的话。”这说明美苏“冷战”()A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B威胁到世界和平,使人们生活在恐怖之中

7、C美苏开始形成对峙的局面D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解析】“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使用原子武器”说明在美苏“冷战”之下,由于核恐怖和核平衡,避免了核大国之间爆发直接的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答案】D10英国人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解析】从材料“长时期的和平”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冷战由于双方的势均力敌和不直接诉诸武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正确答案

8、为C。【答案】C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现在,如果你翻阅一下本世纪的历史的话,你可以看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实际上是由于对别人作出一系列错误判断而引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也是由于希特勒认为他可以夺取波兰,英国可能不会作战。如果英国作战的话,在波兰遭到失败以后就可能不会继续作战。在朝鲜,显然人没有想到我们会插手进去,而我们也没有想到中国会插手进来。当你看到后来这些引起战争的错误判断的时候,然后你再看看苏联和美国在它们的信仰方面距离是如此之远。我们信仰一个独立自由和由各种不同的国家组成的世界,而你又把核均势加到这场斗争当中。正如我之前所说过的,这就是使得现在成为这样一个危险时代的原

9、因”美国总统肯尼迪1962年12月17日的广播谈话请回答:(1)美国总统列举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等一系列例证的目的是什么?(2)材料中“核均势加到这场斗争”指的是什么事件?(3)美国对上述事件采取了怎样的态度?结果如何?【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材料出处中的“1962年12月”,提取了这一有效信息,就能轻松地解决有关问题。回答第(1)题,要注意在“古巴导弹危机”时,美国不想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美国总统的一系列例证无非是在警告苏联。第(2)题,依据所学知识很容易作答。第(3)题,材料中没有提供有关答案,必须依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答案】(1)警告苏联领导人不要作出错误的判

10、断。(2)苏联把导弹运到古巴,在古巴秘密建立导弹基地。(3)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苏联被迫撤走导弹。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959年7月,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去莫斯科主持美国展览会开幕式。下面是他与赫鲁晓夫在美国展览馆的家庭模型前的一段对话:赫鲁晓夫:“你以为俄国人会被这个展览惊得目瞪口呆吗?可是事实是所有新建的俄国住宅都将有这种设备。在美国要得到这所房屋要有钱才行,而在我们这里,你只要生为苏联的公民就行了。如果美国公民没有钱,那就只有在人行道睡觉。而你们却说我们是共产主义的奴隶!”尼克松:“我们并没有想要让苏联人民感到吃惊。我们希望展示我们的多样性以及做出选择的权利。我们并

11、不希望所有一切都由一名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决定,而恰恰是这个人让所有的房子都盖得一模一样。如果我们可以在洗碗机的质量上展开竞争,而不是把精力都花费在提高火箭射程上,岂不是一件更好的事情吗?这不就是你所想要的那种竞争吗?”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人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美苏两国的关系及对世界的影响。【解析】第(1)题据材料概括即可,难度不大;第(2)题要认识到尼克松到苏联参加展览会是美苏冷战状态下的“缓和”,其影响要全面回答。【答案】(1)赫鲁晓夫:声称俄国也将拥有新型住宅并能进行公平分配;批评美国经济上贫富分化严重。尼克松:辩称美国具有生活方式多样性、可选择性的优点;批评苏联政治上集权,人民生活方式单一;建议美苏竞争由军事转向民生。(2)关系:美苏两国处于“冷战”对峙时期;美苏当时表面上出现了“缓和”的迹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