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45198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山东省烟台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自主练习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l.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揭示了A.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B.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2.下表是唐朝士族子弟科举入仕人数简表

2、郡望唐朝前期唐朝中期唐朝后期陇西李氏3144清河崔氏142博陵崔氏045京兆韦氏053范阳卢氏097荥阳郑氏065彭城刘氏103表格信息主要反映了A.科举制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形式 B.士族子弟科举入仕的比例较高C.世家大族逐渐承认并接受科举制 D.科举制扩大了唐朝的统治基础3.明朝在出现内阁辅臣的时候,也就出现了票拟权: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再加盖玉玺方才生效。于是,由此出现了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这样A.国家大事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之手 B.大大增强了宦官把持朝政的可能性C.宫中太监和内阁辅臣形成制约关系 D.内阁辅臣拥有对国事

3、的部分决策权4.“古希腊人对神意怀有敬畏之心,所以,抽签方法被雅典人广泛地应用到了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是城邦公职人员的选任上面。”这一措施A.彰显了神权在雅典崇高地位 B.忽视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C.便利了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D.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正确5.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该谕旨表明清廷A.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 B.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C.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 D.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6.下表为不同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的评述(摘选)。据此能够被认

4、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不但荡涤二百六十多年的耻并且铲除四千余年君主专制的痕迹”南京国民政府教科书“因为他们的势力颇盛,清国不能平定,就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的意思,把天下让给南京政府”日伪政权教科书“虽表面上推翻了满清政府,但封建势力并未铲除”中共根据地教科书A.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 B.孙中山为首革命派力量强大C.清帝退位但专制仍存 D.辛亥革命促使清朝统治结束7.有学者指出,与其说是历史选择了列宁、选择了布尔什维克,不如说在1917年这个关键时刻,是列宁、布尔什维克机敏地选择了历史,将群众自发的、无政府主义的骚乱为自己所用,引导到解决和平、土地和面包问题上来。据此可知,该学者A. 否定了列宁

5、革命策略的灵活性 B.强调十月革命顺应了民心民意C.认为十月革命不符合俄国国情 D.夸大了一战对俄国革命的影响8.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B.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 D.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9.有学者在评论某历史事件时说,此事件后“台湾再也不是国家,从此中华民国就在台湾变成代名词”。此学者评论的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正式成立 B.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C.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6、D.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10.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11.汉书食货志记载:“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驰商贾之律,然市井子孙亦不得为官吏。”汉武帝时盐铁官营,大商贾桑弘羊、东郭咸阳等相继任官,出现了“吏道益杂不选而多贾人”的局面。这表明西汉A.商人地位受制于国家政策 B.抑商政策仍在不断强化C.利用官营政策调解阶级矛盾 D.商人群体壮大威胁统治

7、12.明初规定:“在京工匠上工者,日给柴、米、盐、菜,歇工停给。”1391年,进一步规定:凡在内府役作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主要说明明初官营手工业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巩固C.限制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13.19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输出的茶占世界总输出量的50%以上,而到1920年只占了6.2%,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与此同时,西方却大量向中国倾销农产品和工业品。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已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C.中国小农经济逐渐走向瓦解 D.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4.1600年前后

8、,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发明“泰西”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一端的西欧。与此同时,英语和法语出现“远东”一词来称呼欧亚大陆另外一端的东亚。“泰西”与“远东”两个名词同时出现,表明A.海禁政策强化了国人的天朝上国观念 B.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欧亚之间的相互了解C.欧洲中心论已经产生并且影响到中国 D.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欧亚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15.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段话说明了A.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B.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C.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工业城市的形成D

9、.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16.右面是商务印刷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 B. “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C. “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 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7.1979年,中国政府进行了最初的改革尝试:允许企业之间在分别拥有对自己所在地区的市场垄断权之前,在全国其他地区展开竞争;一改以往政府计划只重视生产总值指标的做法,而更加重视利润指标。这些尝试A.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B.增强了市场调节的作用C.削弱了政府的经济权力 D.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18.欧共体各成员国商品经济发达,生产实力雄厚,对

10、进出口贸易依赖相当大。而战后欧美市场斗争愈演愈烈,欧洲国家均无力单独抗衡美国,只有相互协调一致,共同保护市场,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由此可见,欧共体的建立A.激化了欧美之间的矛盾 B.摆脱了美国的长期控制C.增强了西欧的经济实力 D.实现了经济政治一体化19.阿诺德汤因比指出:“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世界与西方的冲突”对于世界历史发展最深远的影响在于A.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西方对世界各地区进行殖民扩张侵略C.世界逐渐从传统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 D

11、.世界各地由相对隔绝走向密切联系20.下面表格中所列的时间和事件,反映的主题是时间事件1500年地理大发现1600年早期殖民扩张1800年近代工厂出现;改良蒸汽机推广1900年发电机、内燃机的创制与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1950年关贸总协定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2000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A.人类社会由孤立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 B.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C.工业文明进程中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变化 D.展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21.古代某思想家认为:“释章程而任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该思想家的流派是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22.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

12、“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23.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C.苏格拉底反对雅典民主制度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24.赫尔德尔评价说他是“德意志民族的导师”和“促使欧洲觉醒的改革家”,托马斯曼评价他“提出人与上帝之间的直接联系”,从而促进了民主。材料中人物的活动对社会

13、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B.运用强硬手段实现了德国的统一C.使近代的自然科学最终形成 D.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25. 晚清时,一些学者发表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曾廉认为,“中国一切皆非为制度之不良,而但为人心之败坏而已”。叶德辉说:“与其言变法,不如言变人”。徐致祥认为“变人”之道无他,只须给皇帝开经筵讲理学就行,因为孟子说过“一正君而国治矣”。下列主张与三人思想一致的是A. “托古改制” B. “变者古今之公理”C. “祖宗之法不可变” D. “中体西用”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18分)创新引领发展,改变赢得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果说,罗马法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漫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1)依据材料一,概述古代罗马法能够不断得到创新发展的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