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44771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一二区)(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1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 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2有学者认为:不能为了强调伦理型文化的优越面去过度推崇宗法制。这是因为宗法制保障的是贵族垄断的特权政治 建立的是贵贱有序的等级社会强化了血缘世袭的观念 实质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A B C D3.秦统一后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

2、这一权力的轴心上,从而使君主专制成为现实。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 B.易导致唯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C.可以消除封建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D.易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4.汉武帝设刺史,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A.分割地方权力 B.对地方官的监察C.发挥文官作用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5.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墇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回答:“金榜题名。”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朱元璋听了不以为然,当听到一位叫万钢的大臣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万钢

3、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 )A.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B.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C.万钢的回答提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6.通志载:“汉郡国每岁贡士,皆拜为郎。分居三署,储才待诏,无有常职。”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8.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

4、)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9.下列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的有关内容中,对政治文明发展的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召开公民大会,让公民参与城邦事务 C.建立陪审法庭制度 D.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第 1 页,共 6页10.孔子说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塞罗说:“如果人们之间的协调性能得到维护,那么人类便可以像神一样的生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古代东西方思想家的共同追求。古代

5、罗马构建和谐社会主要是通过A.树立皇帝的权威 B.宣扬人文主义思想C.制定完善的法律 D.传播基督教教义11.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A. B. C. D.12.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了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的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罗马调整相关法律条文的初衷是缓和社会矛盾法律的调整实现了罗马贵族与平民权利的平等法律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

6、应了平民的要求法律的调整反映出维护社会成员的平等是罗马法的重要社会功能A. B. C. D.13.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在罗马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为第三次征服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是A.奥古斯都 B.戴克里先 C.屋大维 D.查士丁尼14.据古代雅典著作诉美狄阿斯记载:美狄阿斯在公共场合同德摩斯提尼发生了争执,并打了德摩斯提尼一巴掌。对此,德摩斯提尼并没有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还击,而是提起诉讼,对美狄阿斯进行控告。这从侧面反映了古代雅典()A公民争执须通过司法解决B司法诉讼彰显了公民权利C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D司法审判会主持公平正义

7、15.十二铜表法规定量刑定罪必须以条文为准。这一规定的进步意义在于()A限制了贵族的不法行为 B实现了平民与贵族在社会地位上的平等C保留了注重程序的传统 D将外邦人纳入罗马国家的法律保护之中16. 权利法案载:“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对这一条文最准确的理解是A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 B国王与议会共商国是成为一种制度C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 D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17. 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是一种惊人的技艺

8、。”汤因比评价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C.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D.近代德国宪法与议会装饰下的皇帝专制18.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19.“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所否决的法律”,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A.中央集权原则 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民主原则第 2页,共 6 页C.自由平等原则 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分

9、权原则20.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国王统而不治 首相对君主负责A B. C. D.21.法国爆发推翻复辟王朝的七月革命后,整个欧洲的民主运动出现了高潮,这进一步推动了英国选举改革运动的发展,1832年6月4日通过了议会改革法案。取得这一成果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工业革命的推动B欧洲民主运动的高潮C英国工人运动的发展D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22.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接到国会提交的法案后十日之内,如遇国会休会而无法将该法案退还时,该法案不得成为法律。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由此可见,美国()A

10、存在行政干预立法B成功实践权力制衡C总统权力大于国会D法律体系日益完备23、一些西方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为了维护英国的正当贸易权利而战的。对这种观点的正确评价是A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B指出了战争的实质 C揭示了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 D是一种尊重历史事实的评价24、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说明: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25、太平天国的前期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后期纲领资

11、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 B、大同小异 C、完全一致 D、互为补充26、对义和团 扶清灭洋 口号的看法正确的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产物 对封建势力的认识是模糊的 带有鲜明的小农经济的局限性 反映了农民朴素爱国思想A. B. C. D. 27、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性质的临时大法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A B C D28.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俄国

12、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B. C. D.29.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是十月革命的亲历者,他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到: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中的“愿望”应该是A.实现共产主义 B.推翻沙皇专制C.建立苏维埃共和国 D.获得“面包”与“和平”第3 页,共 6 页30.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 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决定进行国共合作31.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按 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倡议把同盟的名称改为共产主义者 同盟,并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代替了正 义者同盟原来的“人人皆兄弟”的口号。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