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44213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山东省淄博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淄博市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先有花朵还是先有蜜蜂?曾经让我们疑惑多年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科学命题,最近终于有了确切的答案。英国科学家证明:必须先有鸡,然后才有蛋。因为蛋的形成需要一种只在鸡的卵巢内才存在的特殊蛋白质,只有这种蛋白质存在,才能形成蛋壳。这种被命名为OC-17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剂的功能,能够加速蛋壳的发展进程。如果说鸡和蛋的先后争论有些抽象空泛的话,那么有关花朵和蜜蜂的考证,就显得既具象又具体了,因为有触手可及的化石为证。在美国地质学家史蒂芬哈乔维斯发现亚利桑那州东

2、部的化石森林中的一组蜂巢之前,主流科学界均认为地球先有开花植物,后有蜜蜂,两者的间隔有上亿年。仔细想想,没有人不同意这个观点。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蜜蜂,包裹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块琥珀中,距今已有8000万年。而被子植物,也就是绿色开花植物,在地球的遗迹被测定为距今1.2亿年至1.1亿年前。换句话说,被子植物已然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了三四千万年后,小蜜蜂们才姗姗来迟,虽然它们一见倾心,并在日后建立了绝妙完美的互惠关系。哈乔维斯发现的蜂巢化石,经碳十四测定距今有2.2亿年,这将蜜蜂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提前了1.4亿年。也就是说,在被子植物远未破土之前,蜂类昆虫就已经学会了建筑自己的家园,并安

3、居乐业了。它们取食和授粉的对象是结球果的木质植物,即裸子植物,其中包括蕨类植物、苏铁和针叶树等。哈乔维斯发现的蜂巢化石处于树干的浅层空洞中,树干的节空就是蜜蜂进出的通道,每个巢中藏有15至30个巢室,犹如一个小瓶子,每个巢室都有一个细小的孔,通到较宽敞的小室中。经比对,它与现在蜂巢的形状和大小都非常接近,但是在化石蜂巢的所有巢室中,均未发现花粉的痕迹,因为那时开花植物尚未出现。生物考古界公认最早的花朵,是一块拇指大小的植物化石,这株植物生活在1.2亿年前。经耶鲁大学的植物学家鉴定,它是一株香草植物,只有一英寸高,很像胡椒,在它之后,才有被子植物进化出烂漫花朵,以花蜜吸引昆虫、飞鸟和蝙蝠,把花粉

4、从一棵植物传播到另一棵植物的花蕊上。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美国新泽西州的一块琥珀中的一只蜜蜂,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年代最久远的蜜蜂。B、主流科学界认为地球先有开花植物,后有蜜蜂,两者的间隔有上亿年。C、曾经让我们疑惑多年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科学命题,早已经有了确切的答案。D、哈乔维斯发现的蜂巢化石处于树干的深层空洞中,树干的节空就是蜜蜂进出的通道。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一科学命题入手,引出有关花朵和蜜蜂的考证。B、文章对哈乔维斯的发现进行阐述,目的是为了说明先有蜜蜂,后有花朵。C、文章

5、在论证过程中运用“姗姗来迟”、“一见倾心”等词语,增加了论证的生动性。D、文章的论证主要是通过科学家们的研究来论证的,平淡无奇,没有任何特色。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蜂类昆虫学会建筑自己的家园,安居乐业之后被子植物才出现。B、因为鸡和蛋的先后争论有些抽象,所以有关花朵和蜜蜂的考证显得具象。C、每个蜂巢中藏有25个左右巢室,大部分巢室都有一个细小的孔。D、最早的花朵,是一块拇指大小的植物化石,这株植物生活在1.2亿年前。(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借给你的温暖江文胜这天晚上,天下大雪,出奇的冷。养猪专业户王老汉蜷缩在家里的火盆前,他不敢出门。 忽然,狗叫。王老汉极不情

6、愿地打开屋门,一股刺骨的寒风迎面刮来,他打了一个激灵。王老汉哆哆嗦嗦地来到院子里,没见到任何人,可狗还在叫。院子左边的一排房屋,是猪圈。他逐一查看猪圈,仔细地数,总共60头猪连毛发都没少一根。猪没被盗,狗为啥叫呢?肯定有情况,不然,通人性的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瞎叫的。 果然,王老汉在那排距自己的住房最远的饲料库发现了“敌情”:喂猪的苕片饲料少了一袋!王老汉立马来了精神,他赶紧回到屋里,拉上三十岁出头的儿子金华出来寻找。原来下了雪,现在雪停了,院子里从院门到饲料库、从饲料库到院门各有两行脚印,清晰可辨。金华说:“咱们跟着脚印去追那偷饲料的人!”王老汉说,“这是一个人的脚印,咱俩去追,可以对付,铁证

7、如山,看他如何狡辩。”父子俩一前一后顺着脚印一口气追到了蜡子山矿区宿舍。脚印通到一间砖房的门前没了,别的砖房都熄了灯,只有这间房没有熄灯。真是胆大包天啊!做了贼还敢亮着灯?王老汉这样想。窗是玻璃窗,玻璃上结满了冰花。左下角的一块玻璃没了,糊上了报纸。王老汉用舌头舔湿了窗户纸,用手指轻轻一捅,报纸上便出现了一个小孔:一个黑黑的瘦瘦的中年汉子,坐在屋里的矮凳上,他的头上还冒着热气。啊!那袋装有红苕片的大编织袋赫然放在他的面前。床沿坐着一个双手笼在袖头里的老头,床头的被子下露出一个小脑袋,一个中年妇女站在这个黑汉子的对面。 王老汉父子猫着腰蹲在窗户外,大气不敢出,倾听着屋里的动静。 “粮,借来了。这

8、就是,红苕片,100斤。你还愣着干啥?还不快去熬苕片汤!”汉子的声音。 “妈,快熬,我饿坏了,我要吃苕片汤。”小孩的声音。 “亚龙,这粮是咋借来的?”老人的声音。 “爹,我事先写好了借条,借条压在袋子下。”汉子的声音。 王老汉一愣,心想,我怎么没注意到那借条!真的有? “这不是偷吗?自打你从娘胎里出来,我是怎么指教你的?做人要本分!还好,留下了借条,人要凭良心。但借粮容易还粮难哪!矿上不开工资,啥时候能还上?”老人的声音。 “爹,这个我想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我还有一双手。到春天,矿上如果还不能开支,我就到农村去帮工。听说王老汉厚道,日子也过得殷实,不然我干吗要借他的。我想去他

9、那里,帮他干活,用工钱抵粮钱”汉子的声音。 “快走!”王老汉在心里喊。他拉起儿子往家里赶。进了院子,王老汉急奔饲料库,果然发现了那张借条: 家里无米下锅。借一袋红苕干片。春天还。蜡子山矿区吴亚龙,此据。 某某年某月某日 上面还有一个用墨水作印泥盖的“吴亚龙”的私章。 太阳从蜡子山上露出头来。吴亚龙推开屋门,见门口堆了一些东西:一袋大米、一袋面粉、一大块猪肉、几条鲜鱼和一袋冻豆腐吴亚龙像见到了天外来物似的翻来覆去地找,竟找不出一张哪怕是手指宽的字条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感恩的故事,他把人物放在大饥饿的时代,用简洁的文字给人物设置了一个

10、道德困境。 B小说运用了外貌、神态、动作、心理、对话、细节等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王老汉和吴亚龙的形象。C小说以“借给你的温暖”为题,揭示了文章的主题,表现了淳朴的人性美。D小说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而且,使得王老汉“诚信”的 形象更为突出。5小说中两处写到“雪”,分别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析。(5分) 6小说中王老汉和吴亚龙,哪一位是主人公?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本报讯(记者李贞)】中国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可谓是难得的同时收获了收视率与好口碑的综艺节目。第一季首播时,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

11、第四位。今年播出的第二季借助央视这一强势平台,又占据了春节黄金档的十余天强势档期,收视率更是飞速飙升。在微博上,不仅普通网友纷纷留言关注,一些知名“大V”也出言点评,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点爆收视热点,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给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同时,这样的节目也给我们带来深思与启迪:我们不该将宝贵荧屏资源拱手让给那些粗俗无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节目,以博得些许廉价掌声,换取毫无意义的虚假收视。节目的火爆,带来的是各位参赛选手的人气高涨。勇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的,是来自上海的“00后”高中女生武亦姝,她在节目中的淡定从容,“圈粉”无数,被网友们盛赞为“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

12、。而除了武亦妹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温暖与感动。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无论是网友们对节目的高评价,还是对参赛选手、嘉宾以及节目幕后的关注,实际上都反映出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事实上,在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之前,已经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

13、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另外,节目还使得不少观众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是树立一种文化自信。网友“美好好”表示,“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网友“似水在流年”的体会则是,“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和标识”。(摘编自2017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二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

14、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摘编自2017年02月08日湖南日报)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出现的诗词,从诗经、楚辞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到近现代整个中国诗歌史。竞赛题是央视请高校专家出的,题目所涉诗歌不是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中国诗词高峰期的作品,而是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

15、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摘编自2017年02月09日长江日报)材料四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爱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节选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收视率超过第一季,再创历史新高,其成功根源在于利用央视这一平台和春节黄金档期。B在电视人眼中荧屏是一种资源,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了思考,不能为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