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42973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东省济南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说明: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第卷为第1页至第9页,第卷为第9页至第10页,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第卷(单项选择题,共50题,共75分)1.下列图片中的建筑体现出供奉、祭祀祖先的观念源远流长,这种观念源自() A 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2.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分封制逐渐瓦解 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宗法制已完全崩溃3.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

2、点是名在前姓在后。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4.诗经中的下列名句,不能直接反映宗法分封制的是()A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B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C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5.穿越剧虽说荒诞,但也风靡一时,假设你通过穿越回到商周时代, 在下列哪种情况下,你不可能被周武王封为诸侯王()A成为姬姓贵族 B帮助周武王打败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C成

3、为商朝中年的贵族 D做了平民,才能与人品俱佳6.某学者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政”主要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中央集权制7.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8.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皇帝制度始于秦朝 秦朝统一了文字秦朝推行郡国并行制 秦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等职。A B C D9.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直到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

4、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寿终正寝”的标志性事件是()A汉代设中朝 B唐代设三省 C宋代设副相 D明代废宰相10.宋朝“广开科举之门,俾人人皆有觊觎之心,不忍自弃于盗贼奸宄”,这表明宋代科举制的实行()A影响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B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C扰乱了社会的秩序 D活跃了人们的思想11.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12.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

5、变化。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与其搭配正确的是()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B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13.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曾下令立一块“宦官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牌,但事与愿违,明王朝却成为了历代宦官专政最猛烈的王朝之一。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 )A.明朝皇帝懦弱 B.明朝推行特务统治 C.君主专制制度 D.明初废除了丞相制度14.清朝谈判大臣对鸦片战争后某一条款的订立颇为得意,认为把清政府最担心的麻烦诉讼推给外人处置,有使中英之间的商务矛盾不至于上升为两国间武力冲突的好处。该条款涉及()A割让香港岛 B领事裁判权 C巡

6、查贸易权 D关税协商15.“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下列对材料主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D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16.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是指( )A英国推行炮舰政策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C中国社会全面落后 D工业文明迅速发展17.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马尾海战 C.

7、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18.如图所列内容为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事件是()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戊戌变法19.“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20.1894年11月纽约世界报谴责日本时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作者列举佐证其观念的有力史实()A日本两次挑起世界大战,野蛮侵略亚洲邻国B日本发动甲午战争,野蛮侵略中国C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强占东北大片国土D日本发

8、动全面侵华战争,制造南京大屠杀等惨案.21.近代最早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是()ABCD22.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中叙述了这样的场景:“有六位学士路遇义和团,因身边带有铅笔一支,洋纸一张,便被乱刀拿下。还有一家因有一根火柴,结果一家八口全部被杀。”这反映了义和团()A滥杀无辜百姓 B盲目排斥洋货 C极端排外情结 D维护传统社会2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D使民主、共和观念从此深入人心24.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政治主题的变化。据统计,以

9、下为我国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12年的是()A立宪、八国联军、南昌、赔款 B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C北洋、实业救国、张謇、新青年 D南京、临时大总统、约法、袁世凯25.如图是某同学的课堂笔记片段,它以时间轴的方式展现了辛亥革命的主要历程。图中的应是()A湖北军政府成立 同盟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同盟会成立 武昌起义 D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26.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

10、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27.下列与五四运动有关的四幅对联中,哪一幅能够反映出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A“学生含冤,定卜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年风雪”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28.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中共一大纲领相比最大的变化在于()A承认了中国革命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B体现了压抑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目标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奠定了理论基础29.“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茅盾在林家铺

11、子里有这样一段描写:“林小姐的一双手在那堆衣服里抓捞了一会儿,就呆呆地站在床前出神。她爱这些东洋货,她又恨那些东洋人;好好儿的发兵打东三省干吗呢?不然,穿了东洋货有谁来笑骂。”小说刻画的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A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辛亥革命 D九一八事变30.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怅;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与该誓词相关的历史事件()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B动摇了清朝的封建统治C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迫使袁世凯取消了帝制31.一位人士为自己写自传时,叙述他在某一时期的身份“既是中国共产党员又是中国国民党员”。此时期这人参加了()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32.如图,观察图,导致党员数量和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共合作实现推动工农运动高涨 B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重新选择C红军长征推动农村革命运动高涨 D日本扩大侵华对革命力量的打击33.如图,观察图,对图中历史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 进攻长沙是为掩护起义主力向井冈山转移 B起义部队转向农村是中共中央的战略决策C这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D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新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