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39657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安徽省蚌埠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蚌埠市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一、下列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25小题)。 1. 餐桌礼仪就是指在吃饭用餐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常识,餐桌礼仪可谓源远流长。这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它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入座和离席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可见 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 B.

2、 C. D. 【答案】B 【点睛】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是通过物质活动或物质载体体现出来的。 2. 中西方在教育子女方面有很大的差异,有专家认为,在中国,教育是个人、家庭、国家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对于教育的目的,一是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二是通过教育实现个人、家庭和国家的理想。而在西方,教育的核心是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性。从中西方对教育的理解中可以得出 文化影响

3、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文化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中西教育的迥异 文化影响人们在教育实践中目标的确定 A. B. C. D.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时要准确解读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材料中从中西方对教育的理解中可以看到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文化影响人们在教育实践中目标的确定,故正确;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不是支配,故错误;材料体现了文化的不同导致教育目标也不同,没有说明中西教育的迥异,故排除。故选D。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

4、、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影响人们的交住行为和交往方式的文化因素有: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文化因素有: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

5、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是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台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3. 政治教师要求学生以“文化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为观点,写作一篇时政小论文。你认为下列可以作为合适论据的是 A. 诸子论辩、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文化的兴盛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水平 B. 异国他乡定居了几十年的海外华裔,仍然保留着喜欢喝绿茶,讲家乡话的习惯 C. 古希腊、古罗马在生产力落后于今天情况下

6、,创造出后世欧洲文化难以企及的高峰 D. 文艺复兴运动结束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推动了西方国家持续的繁荣昌盛 【答案】C 4. 蚌埠新二中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规划格局、校园建筑、绿化以及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都突出自己的文化特色。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新二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是基于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能影响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 大力发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是保障公民享有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 A. B. C. D.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

7、化对人的影响。说法错误,优秀文化能影响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校园环文化建设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符合题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培育“四有”公民,符合题意;说法错误,大力发展公益性的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故本题答案为B。 5. 我国禅文化是一种智慧的思维。禅是一种境界、一种受用、一种体验。禅的境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受用,与他人不能共享。它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魏晋玄学,以及儒学等观点,全方位的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个人修养方式,在中国的唐、宋时代而大盛,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

8、直延续至今。由此可见 观念创新创造了禅文化的新价值 禅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博大精深的禅文化具有巨大包容性 文化交融是禅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A. B. C. D.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特点、中华文化的特征,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传承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排除法。材料未涉及观念创新,故错误;文化交融有利于禅文化的发展,非禅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错误;“ 我国禅文化植根于印度禅学,但融进了中国本土的庄老思想,魏晋玄学,以及儒学等观点,全方位的渗透于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个人修养方式,在中国的唐、宋时代而大盛,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材料说明禅文

9、化由古至今传承而来,渗透人民的三观和修养方式,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禅让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融进多种观点,具有巨大包容性,故符合题意。故选B。 6. 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在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在观众的审美需求 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 B. C. D. 【答案】D 【解析】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题目中没有强调现代传媒的作用。

10、选项表述错误,题目中,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不是对传统艺术元素的完全否定。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并且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公众的审美需求,故正确入选。选A。 点睛:文化传承就是文化继承 文化传承是指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它包括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由此可见,文化传承包含着文化继承,但不等于文化继承。 7. 我国古代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今天治国理政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下列观点中对用法治理念治理国家有直接借鉴意义的是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西汉)刘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周)老子 法令既行,纪

11、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北宋)包拯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明)张居正 A. B. C. D.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传统思想的继承。考查考生理解古文的能力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可抓住关键词即可。的意思是治理国家有常理,而以对民众有利为根本,没有体现用法治治理国家;的意思是人效法大地,地效法上天,天效法道,道效法着整个的大自然,也就是说,整个大自然,都是在“道”的管理下,按照一定的法则在运行着,没有体现用法治来治理国家;的意思是法令执行了,纪律自然就严明,那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国家,没有教化不好的百姓,体现了用法治来治理国家;的意是,法令该不该坚持,不在于年代长短,而在

12、于是否适用于当时情况,是否有利于百姓安定,体现了用法治治理国家的理念,符合题意。故选D。 8.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陋室铭是其名作,生活中,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陋室”。“陋室”何陋之有?论景,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宁静雅致;论情,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君子之交。诗人刘禹锡将书房取名“陋室”所体现的情怀,给当今艺术创作者的启示是 应弘扬和培育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神养料,丰富创作源泉 坚守信念,艺术创作应扎根生活、相互借鉴 要有安贫乐道的精神,执着艺术创作的追求 A. B. C. D.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

13、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概括材料主旨,抓住核心意思。刘禹锡虽居“陋室”,但他却能享受“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宁静雅致和“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君子之交,这启示当今艺术创作者要坚守信念,艺术创作应扎根生活、相互借鉴,要有安贫乐道的精神,执着艺术创作的追求,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说法错误,排除;文艺创作需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但生活实践是文艺创作的源泉,排除。故选C。 【点睛】文化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为传统文化

14、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文化创新的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发挥文化创新的主体。一人民群众的作用,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9. 春节也叫“过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它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古代先人把五谷的生长周期叫作“年”,中国传统的春节的文化情怀是“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除夕之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可如今的春节,人们忙着在群里

15、抢红包、在网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人们纷纷感慨年味淡了。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体验是 A. 对数字化生活方式冲淡年味的担忧 B. 对春节折射的传统文化内核的留恋与珍视 C. 对传统年俗的固守与坚持 D. 对记忆中除夕夜的回忆与怀念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设问的关键词“更深层次”。材料中体现的过去的传统文化的留恋和重视,而不是担忧,A不符合题意; 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是对团圆、思念等传统思想的珍视,B正确;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会因时而变,C不符合题意;从更深层次角度来说,D不如B更能体现材料的意境,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三千年前的诗,成功地融化进现在的歌词中。方文山的青花瓷中“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中“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由此可见,文化创新的过程是 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过程 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过程 为时代精神注入传统文化的过程 A. B. C. D.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和文化创新的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主旨是解题的关键。根据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