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26641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高二文综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文科综合试题班别_姓名_成绩_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读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图,完成12题。1下列关于广东省区域空间结构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空间结构形式变化不大B交通运输没有形成网络状C城市形态由独立的点状发展为岛状的城市群D在此时期,广东的农业空间分布形态不会变化2在此变化过程中,广东省产业结构会出现()A农业所占的比重下降,农业产值减少B工业所占的比重下降,工业产值增加C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上升,产值增加D三次产业比重变化不大,产值均增加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

2、布对比图,回答34题。3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4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电网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地区,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

3、“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据此回答56题。5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A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B太阳能资源丰富C煤炭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6若“调水变调电”的方案实施以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量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2010年3月19日21日,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先后影响了我国21个省(区、市),沙尘一度蔓延到黄淮、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吉兰太等地出现了强沙尘暴,北京出现扬沙、浮尘。受此影响,远在南方的香港多个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超过400,创历史新高,深圳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就

4、连海峡对岸的台湾也受到了影响。据此回答78题。7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造成了21个省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其主要污染源是()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8从生态破坏角度看,西北地区与沙尘暴的联系是()A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C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野生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9下列哪一做法不利于沙尘暴的防治()A禁止在草原滥挖发菜和其他野生药材 B营造防护林带C鼓励牧民在草原上放牧山羊 D建立沙尘暴监测、预报系统在黄河中游有两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当初的三门峡水库设计没有考虑到冲沙功能,致使库区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几近报废。新建的小浪底水库考虑

5、到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内上下游的影响,充分发挥了调水冲沙功能。2006年6月15日至7月3日,小浪底进行了第五次调水冲沙,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全面冲刷,下游主槽过流能力显著增强。据此回答1011题。10小浪底水利工程与三门峡水利工程相比()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更充分地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A B C D11选择在6月15日至7月3日进行调水冲沙的主要原因是()A此时黄河流量小 B预留库容为防汛作准备C此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D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12.近年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卫星等重大科技项目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国人为之欢

6、呼,为之自豪,为之鼓舞世界总能从中国人身上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这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 )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核心和主题 彰显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 是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薪火相传,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A.B.C.D. 13.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A.B.C.D. 14.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

7、述文字(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D.彰显了中华文化五千年自强不息的品格15.创意点亮生活,文化成就时尚。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原因有(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给予经济发展以巨大的动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对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文化创意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和谐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B.C.D.16.“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的批评,其依据在于()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

8、的精神纽带 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A.B.C.D.17.“在青蒿素发现的过程中,古代文献在研究的最关键时刻给予我灵感。”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的发言告诉我们( ) 文化创新应以传统文化为源泉 文化创新应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 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文化创新是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A.B.C.D. 18.2015北京海淀、河北廊坊非遗项目联展”在北京王府井工艺美术博物馆举行。通过展出两地非遗项目精品,宣传和展示海淀区以及廊坊市10年来非遗保护成果,重磅打造非遗文化精品,促进海淀区和廊坊市

9、的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保护文化遗产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有利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豪感,唤醒人们的非遗保护意识A.B.C.D.19.新一届领导集体注意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这是基于( )展示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我国国际传播力已十分强大的必然要求 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集中展示民族文化,表达民族情感的需要A.B.C.D.20.2015年10月

10、5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聚焦武汉市“晨读经典”,为“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点赞。节目介绍了湖北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晨读经典活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学生心灵,引导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情。开展晨读经典活动( )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途径 表明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 有利于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A.B.C.D. 21.唐代诗词108部系列微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重新解读、建构唐诗精华和精神本质,更适应了当今人们的欣赏和观影需求。用微电影来演绎唐诗故事意味着( )A.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科技进步

11、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D.新传媒文化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2.66年,80秒,“习马”双手一握,吸引了全球眼球,留下了许多经典,其中,堪称典范的是马英九之互称“先生”,“先生”背后体现了搁置争议,相互尊重的精神,延伸了中华文化的智慧。在这里,中华文化的智慧主要指( )求同存异,海纳百川的胸怀 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风采 源远流长,绵延深厚的根基 兼收并蓄,相互包容的气度A.B.C.D.23.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 )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对文化需求是不相同的。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我们所倡

12、导的文化应该是多种类型、多种风格的文化 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文化 先进的、健康有益的文化 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文化 A. B. C. D.24.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25. 马克垚说“英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出现这一图景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扩张 C.工业革命 D.资产阶级革命26. 历史学家评论罗斯福的“新政

13、”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一场“伤筋动骨”的大手术,把美国由地狱拉回人间。这场“大手术”指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调整农业政策B.政府参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大规模干预经济C.主张自由经营,反对国家政权干预资本家的经营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行“以工代赈”27.“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件早已作古的事件,是一部讲述美元与英镑决斗的著作。历史再次走到了一个特殊时刻:今天人民币有能力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吗?世界如何重新建立一个国际货币新秩序?这些问题,人们阅读后都能找到答案。”这本书讲述的应该是( )A.布雷顿森林体系 B.马歇尔计划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世界贸易组织28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规定:“缔约国领土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国领土时,在关于产品的国内销售、兜售、购买、运输、分配或使用的全部法令、条例或规定方面,所享受的待遇应不低于相同的本国产品所享受的待遇。”这样规定的目的是( )A.取消贸易歧视 B.确立美元中心 C.稳定国际汇兑 D.提供发展援助29.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