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14938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新课标】一、论述类阅读(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人在理智未发达之前先已有情感;在理智既发达之后,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其中有许多人所共同的成分,也有某个人所特有的成分。这就是说,情感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

2、,它在变化之中也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格律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所以往往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决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

3、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他们都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牵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

4、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不逾矩”,艺术的创造活动尽于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你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摘编自朱光潜谈美书简)1下列关于“格律”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格律是诗歌中的不变化者,体现的是整齐、规范和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格律就会变成死板的形式。B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但这并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而

5、是人不能活用它造成的,因此,我们不能因噎废食。C格律不能束缚天才,天才之作往往工在格律而妙在神髓风骨。格律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即使他遵循了格律,诗歌也仍然腐滥。D古今大艺术家的创造活动都从格律人手,但后来都达到了脱化格律的境界;是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使他们在整齐之中求变化,避免了单调。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情感是心理中极原始的一种要素,它先于理智而产生,但在理智发达之后,情感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B艺术是情感的流露,它也有群性和个性之别,讲究寓整齐于变化,但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C诗歌从四言、五言到七言,从古、律、绝到词,体现的是形式的变化,但它们

6、在音节上都讲究格律,体现的又是诗歌的共同特点。D“从心所欲”和“不逾矩”是一对矛盾,艺术家要打破这个矛盾,做到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这是非常不容易的。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它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由遗传得来,不易变化;个性则成于环境,会随着环境而变化。B作者认为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旨在说明将格律用到出神人化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格律的束缚而达到自由的创作境界。C作者认为一味变化也还是单调,所以他不主张从变化人手,认为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D“从心所欲,不逾矩”是道德家和艺术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也

7、说明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二、古代诗文阅读( 44分) (一)文言文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

8、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馀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

9、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省:探望。B.故尝与过宋将军 过:访问。C.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扣:通“叩”,询问。D.时座上有健啖客 啖:谈话。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久居,祸且及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C.夺其物,故仇我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D.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遽扑之,入石穴中6.下列省略句中补出的省略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北平陈子灿省兄

10、(于)河南 于:介词,到(某地)B.故尝与(之)过宋将军 之:代词,他,指代大铁椎。C.吾始闻汝名,以(之)为豪 之:代词,你,指宋将军。D.客不得已,与(之)偕行 之:代词,他,指宋将军。7.下列对大铁锤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介绍宋将军的“工技击”“雄健”,是为了衬托大铁椎的勇武。用了以勇衬勇的表现手法。B.文中描写了大铁椎的外貌和言行,表现了大铁椎身怀绝技,轻捷善战的个性特征。C.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说明他是一个胆小鬼。D.“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渲染了战前的肃杀气氛。8.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客初至不冠不袜

11、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B.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C.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D.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9.把大铁椎传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3分) 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4分) 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10.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下列小题。村 居 ( 张舜民)水绕陂田竹

12、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注:(1)陂:山坡;(2)槿花,又称木槿,夏秋之交开花,花冠为紫红色或白色。(1)一、二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6分) (2) 动静结合的写法是这首诗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8 分 )11.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共8分)(1)风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2) ,风飘飘而吹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4) ,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5)悟已往之不谏,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6)必修五名著导读推荐阅读的是西班牙塞万提斯的 。(7)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白话小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8)林黛玉、翠翠、别里科夫依次是红楼梦、边城、 中的人物。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汽车等着的时候欧亨利夜幕初降,这位身穿灰色衣服的女子又来到那宁静的小公园里的那个宁静的角落。坐在长椅上看书。她的衣服灰色朴素,她的脸蛋非常漂亮。前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