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8讲 免疫调节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214747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8讲 免疫调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8讲 免疫调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8讲 免疫调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8讲 免疫调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8讲 免疫调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8讲 免疫调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8讲 免疫调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状元之路】(新课标通用)2014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28讲 免疫调节考题反馈抓落实 自主演练我成功1. (2012安徽名校模拟)下列关于疫苗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A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BB细胞接受刺激后可释放淋巴因子C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答案:A解析: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疫苗是抗原,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抗体;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后者能释放淋巴因子;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2(2012深圳调

2、研)艾滋病病人的死亡率极高。当人体感染HIV时()A机体依靠非条件反射立即作出反应B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对侵入的HIV进行攻击CRNA病毒疫苗都可有效阻止其扩散DHIV能抑制T细胞产生抗体等物质答案:B解析: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免疫系统,尤其是T细胞;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摧毁一部分艾滋病病毒。3如图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B吞噬细胞中的酶能将抗原分解成碎片CT细胞的抗原受体能识别抗原碎片,并与之结合DT细胞的抗原受体识别抗原碎片后,直接分泌抗体等淋巴因子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吞噬细胞具有摄取、处理和暴露抗原的作用,吞噬细

3、胞中的酶将抗原分解成碎片,将其暴露在细胞膜的表面,并能够与T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抗体由浆细胞分泌,不属于淋巴因子。4(2012湖南十二校联考)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可分化形成E细胞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答案:D解析:E细胞是浆细胞,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5下图是接受器官移植的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主要通过发生排斥反应B若发

4、生感染,HIV进入人体后,主要侵染图中的细胞BC、两种免疫方式分别为人体的第二、三道防线D人体内的细胞C受到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细胞E,这个过程与细胞B没关系答案:B解析:图示为特异性免疫过程,和分别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移植的器官在受体体内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是通过细胞免疫产生的,故A错误;图中的细胞B是在胸腺内成熟的T细胞,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T细胞,使其大量死亡,故B正确;、两种免疫方式都是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故C错误;由图判断细胞C是B细胞,细胞G是效应T细胞,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作用下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故D错误。62008年诺贝尔生

5、理学或医学奖分别授予德国和法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艾滋病病毒(HIV)方面的成就。如图表示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HIV最初侵入人体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HIV浓度与T细胞浓度总表现出负相关关系HIV攻击T细胞,这不会影响人体体液免疫能力艾滋病患者若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9年时间ABC D答案:B解析:HIV攻击T细胞,随着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使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丧失,体液免疫能力降低;由图可知,在HIV最初侵入人体时,随着HIV浓度的升高,T细胞浓度也升高,二者并不表现负相关关系。7

6、(2012东城区检测)柯萨奇病毒A16型(CAV16)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CAV16侵入人体后,会刺激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该病毒结合BB细胞经CAV16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出浆细胞,并与抗原结合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CAV16侵入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答案:D解析:细胞经CAV16刺激后会分裂、分化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会产生抗体消灭病毒。CAV16侵入人体

7、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和效应T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但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8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A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B如果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C通透性大于,从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D存在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所以抗体的运输不会是由到达,有些情况下可以由到达答案:C解析: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所以CO2从线粒体产生到达血浆至少穿过5层膜,共10层磷脂分子。饥饿状态下血糖下降,胰高血糖素上升,流经肝脏时,胰高血糖素和肝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被分

8、解而减少,肝糖原水解成C6H12O6从而使血糖上升。淋巴循环既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又隶属于免疫系统,淋巴回收组织液中细胞死亡后遗留下的大分子物质,连同淋巴结的免疫细胞生成的抗体一同通过总淋巴管与血管相通的接口一同导入进血浆,并没有穿膜。由于淋巴细胞存在于和,所以抗体产生后最后汇总于血浆,并不是由组织液进入血浆的,即使存在于中的抗体,也是由血浆进入到组织液的。9如图表示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两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获得免疫比较好B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进行免疫预防C采用方法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D采用方法可使人获得比方法更持久的免

9、疫力答案:B解析:当人被狗咬伤,感染狂犬病病毒时,采用方法可快速直接杀灭病毒,效果较好,而方法中抗体生成慢,不利于疾病治疗,但由于第二种方法可以形成记忆细胞,所以其免疫维持时间长,较适合于疾病的预防。通过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为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主要看抗原的种类。10(2012合肥教学质检)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博伊特勒、霍夫曼和斯坦曼三位科学家分享。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发现了toll样受体(TLR)可识别不同病原体,并在细菌入侵时快速激活非特异性免疫的现象。斯坦是发现了免疫系统的树突状细胞,并证实其能激发T淋巴细胞引起一系列反应,如制造出“杀手”细胞等,杀死被感染的细胞以及“入侵者”。

10、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toll样受体(TLR)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Btoll样受体(TLR)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对抗原具有识别作用C树突状细胞激发T淋巴细胞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树突状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分化形成各种淋巴细胞答案:D解析:toll样受体(TLR)的本质是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故A正确;toll样受体(TLR)具有识别病原体的作用,应位于细胞膜外表面,故B正确;对突状细胞能激发T淋巴细胞,而激发过程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故C正确;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都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故D错误。11(2012郑州质量预测)如图表示A、B两妇女

11、在1到5月份血浆中人乳头瘤状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其中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相应的疫苗,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瘤状病毒)。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妇女A在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两人体内的B细胞要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需抗原的刺激C两人在5月份抗体含量的差异是由于妇女A体内记忆细胞的活动D两人体内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够攻击被人乳头瘤状病毒入侵的靶细胞答案:D解析:妇女A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时,抗体产生的量较接种相应疫苗时多,说明其接种疫苗后,体内产生了抗体和记忆细胞,故A正确;B细胞必须接受抗原的刺激才能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故B正确;妇女A注射疫苗后,机体

12、内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当感染人乳头瘤状病毒后免疫应答会比较迅速并且强烈,故C正确;淋巴因子不能直接攻击靶细胞,故D错误。12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和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作用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分析,图示中的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免疫细胞属于_,若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免疫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该过程_(能、不能)称为反射,主要原因是_。(2)研究表明,精神过度紧张会导致T细胞活性降低,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下降。若图示中的免疫细胞为T细胞,其释放的免疫活性物质为_。(3)目前普遍认为,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在人和高等动物体中,_调节是体液调节的

13、主要内容,上述示意图能体现出该调节方式具有_等特点。答案:(1)效应器不能反射弧结构不完整(2)淋巴因子(3)神经体液免疫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解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反射活动必须依赖于完整的反射弧和有效的刺激;T细胞可以产生淋巴因子;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13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图2表示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2)图1中的表示_过程,该过程属于_免疫。(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

14、的有图1中的_细胞(填字母)。(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疫苗。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与该疫苗相同的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_(填字母)能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将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答案:(1)f、Y(2)B细胞增殖、分化体液(3)e(4)k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5)同种且生理状态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等量病毒解析:图1中,X表示抗原,能与抗原X形成复合物的物质Y应该是抗体,据此可依次推导出m是胸腺、n是骨髓、a是T细胞、b是吞噬细胞、c是B细胞、d是浆细胞、e是效应T细胞或记忆细胞、f是淋巴因子、k是记忆B细胞。图2表示细胞免疫。(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f(淋巴因子)和Y(抗体)。(2)图1中表示B细胞增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