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12月竞赛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89236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12月竞赛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12月竞赛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12月竞赛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12月竞赛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12月竞赛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12月竞赛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12月竞赛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山学校2012-2013学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12月竞赛试题答题前请注意: 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选择题(本题有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阅读中国古代历朝政治制度的演变史,我们会发现,政治制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朝代的整体情况。据此回答第1-3题1、周朝时,称呼“死”,有这样一些规定:天子用驾崩;诸侯用薨;卿大夫用卒;士用不禄,而平民用去世。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实行的是

2、A、分封制 B、礼乐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2、“欲天下之治安(安定),莫若众(多)建诸侯而少其力(使其弱小),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推恩令3、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科举制从开始实行,到清朝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下列有关科举制的说法正确的是科举考试是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董仲舒是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A、 B、 C、 D、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的多民

3、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先关。据此回答第4-5题4、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其中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A、秦、汉 B、元、清C、元、明 D、辽、宋5、下列诗词中反映的历史时期按先后排序,正确的是“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忆昔“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毛泽东沁园春雪A、 B、 C、 D、“和谐”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都体现出中国百姓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思想早在春秋战国

4、时代就有积淀。据此回答第6-8题6、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因为春秋战国出现A、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诸侯争霸局面C、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商业繁荣局面7、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问题并存。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机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智慧”是指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和“礼” D、实行“法治”8、中国古代自秦统一中国以后,多次出现“统世”或“盛世”的景象,它们都

5、带有有明显的“和谐”社会的色彩。下列“和谐社会”的搭配中,正确的有光武中兴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负担 贞观之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度 开元盛世焚书坑儒 文景之治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A、 B、 C、 D、汉朝和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两个朝代。在这两个时期,政治比较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据此回答第9-10题9、汉武帝时,有大臣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汉武帝所采纳。他的主张应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仁政治国,轻徭薄赋10、百家讲坛栏目曾对汉武帝进行过评述,最适合他的评述是 A、开凿大

6、运河,加强南北交通 B、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D、推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A、西汉帝国和古希腊 B、唐朝和天竺C、西汉和古罗马 D、元朝和意大利 12、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古代有一位少数民族皇帝,要求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这位皇帝是A、北魏孝文帝 B、铁木真 C、刘秀 D、李世民13、下列对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 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步伐 巩固了北魏统治A、 B、 C、 D、15、小朱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以下一则史料:“这个城市的人口大约一百万,

7、外国人可能占了三分之一。城内围隔成一百多个坊,除了皇城、中央官署外,还有东、西两个市场。如果有机会拜访这座城市,你会因为众多的佛寺而感到震惊。”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城市应该是A、秦朝的咸阳 B、唐朝的长安 C、北宋的汴京 D、清朝的北京 16、李白是我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下列关于他生活的场景的描述,最不可能的是 A、正准备去参加科举考试 B、津津有味地吃着朋友送的石榴C、元宵节去瓦子欣赏各种表演 D、穿着胡服、戴着胡帽在街上吃胡饼。汉唐时期,不仅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而且中国南北之间的交流也进一步加强。据此回答第17-18题17、天上有一条银河,地上也有一条“银河”,那就是“京杭大运河”。隋

8、朝有一商人通过大运河由南向北运输货物,他从余杭出发坐船去洛阳,那么他必须经过下列哪些渠? A、永济渠、通济渠、江南河 B、永济渠、邗沟、江南河 C、永济渠、通济渠、邗沟 D、江南河、邗沟、通济渠、18、关于大运河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大运河通航后,运河沿线的城镇更加繁华了,如:通远市B、有力的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解决了东西的交通问题C、直到今天,大运河的某些河段依然起着贯通水路运输的作用D、大运河文化的发展、大运河申遗成功等使运河在新的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当欧洲还生活在闭塞的封建庄园时,中国社会却一番生机盎然。据此回答第19-22题。19、“靖康耻,犹未雪”这句诗与 有关A

9、、1127年,金灭北宋 B、141年,宋金议和 C、1104年,澶渊之盟 D、1276年,元灭南宋20、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到宋元时期已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巅峰。下列属于宋元时期重要标志的有频繁的中外交流 繁荣的城市商业 情趣无限的世俗生活 极盛的传统科技A、 B、 C、 D、21、“去年元夜(正月十五)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透!”(生查子宋欧阳修) 从这首宋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宋朝时人们已经开始过 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16世纪前后,工业文明的曙光首先在西欧出现,而拥有辉煌农耕文明的中国继续它的最后盛世。据此回答

10、第23-29题23、最早出现手工工场的时间及出现的国家是:A、16世纪的意大利 B、15世纪的英国 C、14世纪的意大利 D、14世纪的英国24、有学者认为,“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对“远航探险”的正确理解是A、打破了人类长期以来相对隔绝的状态 B、此前从未出现大规模的远航活动 C、宣扬了罗马教廷的声威 D、巩固了西欧的封建制度25、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西欧的四位著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先后顺序是哥伦布 迪亚士 麦哲伦 达伽马A、 B、 C、 D、26、提出“在信仰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并且进行宗教改革的是 A、达芬奇 B、马丁

11、路德 C、牛顿 D、莎士比亚27、哈姆雷特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A、禁欲主义 B、理性主义 C、人文主义 D、蒙昧主义C、结束封建专制,确立共和政体 D、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共和国二、非选择题(本题有四小题,共42分)30、(10分)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出了很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

12、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新皇帝”是谁?(1分)他为巩固中央政权而采取的措施有哪些?请举两例。(4分)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1分)试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体现(3)比较图一、图二,指出我国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其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

13、产并出租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面对上述变化,商鞅在变法时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材料二:(据史书记载,汉朝时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采集植物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没有非常富裕的人。材料三:(据史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供天下人享用)。(2)材料二、三中描述的江南有很大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从人口、技术、社会状况等方面,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4分)材料四:(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在人民日常生活各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其自豪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