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69634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2012~2013学年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刘潭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试题卷第I卷 (选择题 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20分)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制作石器B烧制陶瓷C粮食酿酒D使用火药实验室中运用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可依据生物发光现象检测超微量钙的存在。这里的“钙”是A原子B元素C分子D离子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氧气供给呼吸B二氧化碳造成酸雨C氮气作保护气D稀有气体作电光源区别硬水和软水,可选用A明矾B肥皂水C活性炭D食盐 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食物腐烂B酒的酿造C动植物呼

2、吸D氢气燃烧 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氧气验满 C.液体加热 D.量9.5mL液体 电脑硬盘的盘片表面涂覆一层-Fe2O3磁粉。-Fe2O3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A0B+1C+2D+3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有大量白雾生成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从分子角度解释下列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汽油挥发分子的体积变大B向篮球中打气分子间有间隔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分的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如果忘记加二

3、氧化锰,其后果是A加热时无氧气产生B加热时产生氧气少C产生氧气缓慢D没有影响一个某原子的质量为M kg,一个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为N kg,则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 BCD下列方框中的图示能表示2H2的是 A B C D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测定了铟( In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新测定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则铟原子的质子数为A115 B49 C66 D164右图是某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此元素原子序数为81B此元素的符号为TlC此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此原子的质量为204.4g对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

4、子构成B由两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C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D由氢气和氧气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C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叫单质D混合物中一定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关于空气和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质量级别指数越小,空气的质量越好B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是由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较低C拉瓦锡最早证明了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D氧化反应就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下列关于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C点燃可燃

5、性气体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再点燃D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时,先预热,再集中加热创建文明卫生城市,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超市和商城等对塑料袋实行有偿使用 倡导公共大交通,减少机动车燃油排放含氮、硫的氧化物的量 在太湖流域的每个城市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露天焚烧处理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A B C D. 无铅汽油一般是加入甲基叔丁基醚【CH3OC(CH3)3】作为高辛烷值组分。下列关于甲基叔丁基醚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基叔丁基醚由三种元素组成B甲基叔丁基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C甲基叔丁基醚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5:1D甲基叔丁基醚是由5个碳原

6、子、1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第II卷(非选择题 共80分)二、(本题包括7小题,共39分)(6分)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数字以及化学符号)填空:(1)氖气 ; (2)2个铜原子 ;(3)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 ; (4)硫酸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5)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 ; (6)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6分)现有下列物质:氢气;明矾;氦气;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硫。按要求填空(只填序号):(1)最清洁的燃料是 ;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 ;(3)光合作用产生的气体是 ; (4)可代替氢气作探空气球的稀有气体是 ;(5)常见的一种大气污染物是 ;

7、 (6)常用于净水的物质是 。(6分)请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表示下列反应,并在括号内标明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1)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 )反应;(2)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 )反应;(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酒精(C2H5OH)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7分)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达到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填序号,下同);(2)表示同一种元素的粒子是 ;(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4)表示阴离子的是 ;(5)B微粒变为稳定结构后,质子数为 ,核外有 个电子层;(6)C、E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4分)下列物质:洁净的空气;液氧

8、;高锰酸钾;铁粉;过氧化氢溶液;五氧化二磷。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6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小刚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1)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中所收集的气体为 ,与试管2中电极相连的是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2)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通电分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 ,此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3)矿泉水、蒸馏水、自来水和净化后的雨水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水”,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4分)很多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选用“大于”“小于”“等于”填空。(1)空气中气体成

9、分的体积分数:氧气 氮气;(2)气体的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3)微粒核外电子总数:氖原子 铵根离子;(4)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后液体体积 200 mL。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5分)现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B元素是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仅剩下1个质子,D元素的原子失去三个电子后与氖原子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A元素单质的符号是 ,B元素的离子符号是 ,C元素的名称是 ,D的元素符号是 ,A、C、D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5分)人类

10、生活和工业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图是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自然界的水大多较浑浊说明其中含有 性杂质;(2)自来水厂使用的净水方法有(填编号) ;A沉淀 B过滤 C煮沸D蒸馏 E吸附(3)取水后加入絮凝剂的作用是: ;(4)活性炭的作用是 ;(5)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二氧化氯的化学式是 。四、(本题包括4小题,共24分)(3分)请在下列(1)(2)两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作答则以第(1)题计分。(1)设计一简单实验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要求有操作步骤、现象、结论。(2)下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合成水分子的示意图。从该示意图可获得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

11、等方面的化学信息,请你说出其中三点信息。(5分)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 cm处。已知生石灰与水反应能产生大量的热,温度达到40时白磷能自燃。(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与生石灰反应的目的是 ;(2)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白磷(足量) ,活塞向 (填“左”或“右”)移动。 (3)实验结束,恢复到常温后,活塞应停在约 cm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10分)根据下面的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的仪器名称: , 。(2)小华想用高锰酸钾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他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填序号)。你认为A装置中还缺少 。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加热时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3)小张选用B和C装置制取氧气,写出实验室利用该套装置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若用F装置收集生成的氧气,气体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