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69485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无锡市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无锡市2011-201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苏教版注意事项及说明:1. 本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2. 本学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龟( )裂 tu( )唐 褴l( ) 风靡( )一时2、以下成语中有三个含有错别字,请在横线上正确地书写这三个成语(3分)如火如茶 肆无忌惮 积善修行 重峦叠障别出新裁 梦寐以求 气势汹汹 无与伦比 、 、 3、根据课文默写句子(10分)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海内存知已, 。(王勃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无限河山泪, 。(夏完淳别云间) ,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 雁门太守行)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柳宗元小石潭记望岳中体现青年杜甫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 , 。4、解释文言加点字(4分) 斗折蛇行: 躬历山川: 潭中鱼可百许头: 齐人也,坐盗: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从他上学的那天起,语文对他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B. 是否有“以农民为本”的理念,是顺利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C她理所当然会得到优秀的成绩,因为她无时无刻不在努力着。D材

3、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减少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10%。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A.全校学生排列在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可说是鳞次栉比了。B小沈阳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大人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孩子更是笑得前俯后仰。C.初中生活快结束了,同学们面临分别,恋恋不舍,大家期望能萍水相逢在新的校园里。D.许多人或许没有见过这两位在语言艺术上颇有造诣的电影配音演员,但一提起他们配音或朗诵的精彩片断,不少人至今耳熟能详。7、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选项是( )(2分)你的话语应该是一缕包含早春气息的柔风, ;你的表白应该是田野爆裂的豆荚, ;你的辩答应该是凭

4、借原则的盾牌, ;你的呐喊应该是仰仗正义的力量, 。迎承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构思并阐述金色的成熟弥合朋友之间人为的小隙 澎湃青春的热忱和血液A. B. C. D. 二、阅读与赏析(30分)(一)菊 郑谷 (4分)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释】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其形似菊,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8、(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它写出了菊花 哪些特点?(2分) 答: (2)“由来不羡瓦松高”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2分) 答: (二)(10分)晏婴者,齐人也,为世人所

5、重。一日,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使者,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又一日,晏子欲逐高缭。左右谏曰:“高缭之事汝三年,汝未尝与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注释】逐:驱赶,辞退。仄陋:狭窄浅薄。维:维系。引申为扶助。弼:纠正。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使者反 反: 高缭之事汝三年 事: 分食食使者 食: 终再拜而辞 辞: 10、下面四项中加点字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6、)A.景公使使者至 / 晏子使楚 B.言之公 / 晏子之家C.是以逐之 / 以其境过清 D.未尝与爵位而逐之 / 潭西南而望11、翻译下面句子。(2分)晏婴者,齐人也,为世人所重。译: 12、从上文可以看出晏子具有哪些难能可贵的品质?(2分)答: (三)(5分)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或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

7、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

8、,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13、由“策”到“缩微图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在这种演变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分)答: 14、第段中的划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效果?(分)答: 15、选文第段中说“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句子“一般”一词能否删除,为什么?(分)答: (四)萧萧池塘暮(11分)(1)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

9、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2)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亲水而去,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远处聆听,像是柳树深处发出来似的,訇訇然,如乐一般美妙。“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声声呱啼,应是报春的讯息吧!最热闹的要数夜里,

10、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那是临产前的阵痛,更是即将身为父母的幸福欢唱。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胜景。(4)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在岸上一个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蛳,在水草里抓鱼。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5)农人在月满中天时分才收工,钻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尘与汗,洗去一天的疲劳。人在水里,话农桑,谈天气,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池塘在一拨又一拨人的折腾下,泥沙翻涌,浑黄浊黑。经过一夜的沉淀,它一早又澄澈清

11、冽,一眼就看得见水里的游鱼,厚软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动的螺蛳。池塘静默、博大,容纳故乡人身上所有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远是碧澄如镜。(6)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但它依然接纳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凉呀!”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到来。水凉好个秋。(7)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每到年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了一年的水。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鱼,笑声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他们不怕冷,俗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谁怕寒冷呢?一

12、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8)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民的记忆里。而今,再寻如此池塘,也许只有在梦里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代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9)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粗粝的土砖和硬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处没不了8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一侧,早已没有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10)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如果每年有人罱塘,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干旱已是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11)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