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马高中2012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17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69436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新马高中2012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17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江苏省新马高中2012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17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江苏省新马高中2012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17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江苏省新马高中2012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17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江苏省新马高中2012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17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新马高中2012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1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新马高中2012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1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17)第一部分:早读完成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对峙 似的 伺候 舐犊情深 有恃无恐B绾结 纨绔 挽联 莞尔而笑 顺蔓摸瓜C山岫 星宿 绣花 秀外慧中 乳臭未干D觊觎 舆论 逾越 尔虞我诈 鹬蚌相争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中国商务部20日商务预报,受需求回暖及国际价格走高影响,上周(10月11日至17日)国內天然气价格比前一周_上涨2.8%。(2)中国外交部发表_,严正指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绝不容他人觊觎。(3)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中国国务院决定,今日

2、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_,停止公共娱乐活动。A环比 申明 致哀 B同比 申明 志哀C环比 声明 志哀 D同比 声明 致哀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B他们镇的某个领导为了迎接上级的扶贫检查,把邻近好几个村的羊、鸭集中到一起,以其规模效应骗取扶贫资金,这一做法令人叹为观止。C在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王熙凤被刻画得鲜明生动,很有个性。D会议开始时气氛有些沉闷,多亏张教授抛砖引玉的一番话,大家的发言才活跃起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霸王”本是令许多人讨厌的一个词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

3、价值观念的提高,语言王国的“霸王”类词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彩霸等。B.武汉大学2010年小语种 专业不再单独招生:调整为一部分通过外语类保送招生,另一部分通过高考提前批录取。C.国庆60年盛典吸引了海外网民的广泛关注,他们通过中国网、国际在线、中国日报网等网站,纷纷对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的称赞和对新中国60岁生日的祝福。D.联合国官员说,中国要采取紧急行动制止艾滋病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今后还会有上千万人成为感染者。5、下面填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正的。 历史无情,岁月不饶人。老人是去日苦长,来日苦短, 。不过,正如老年是从青年过来的, ,如果

4、有足够年龄可称得上老年的话,这个道理很简单,或长或短,任何一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1人人不断拥有时间,人人又不断丧失时间2人人不断丧失时间,人人又不断拥有时间3年轻人的时间经得起透支和挥霍,当然比老年人富得多4年轻人的时间当然比老年人富得多,经得起透支和挥霍。5青年的未来必然是老年6老年的过去必然是青年A236 B135 C145 D246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关雎 诗经)(2)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 诗经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赤璧赋苏轼)(4)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周敦颐)(5)其业有不精,德

5、有不成者, , ,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第二部分:晚修完成一、解释各句中“为”的意义以及用法。1、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 )2、君家妇难为。(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4、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 )木石。5、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7、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8、古人以俭为美德。( )9、霓为衣兮风为马。( )10、士大夫多予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11、君既为府吏。( )12、十七为君妇。( )13、自名为鸳鸯。( )14、冥有鱼,其名为鲲。( )1

6、5、始尔未为久。( )16、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17、非为织作迟。( )18、为秦宫人。( )19、为仲卿母所遣。( )20、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1、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二、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于是余有叹焉。(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君何患焉。( )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盘盘焉,囷囷焉。( )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晋国,天下莫能强焉。(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非曰能之,愿学焉。( )而人之所罕至焉。( )吴人焉敢攻吾邑。( )且焉置土石。( )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7、。( )永之人争奔走焉。( )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 )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三、语言运用1、阅读下列材料,筛选重要信息,给“短信文学”下定义,要求语言简洁,内容丰富。(5分)短信文学是一种文学新门类。 短信文学的特点是以短信为存在方式。短信文学具有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短信文学还具有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特性。物质的极大丰富为短信文学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商家的炒作和媒体的宣传也对短信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短信文学是以手机为传播媒介。短信文学是2仿照划线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组成一组排比句。(4分)一个人可以不当诗人,但生活中一定要有诗意。真爱是诗意,

8、它是曹植的“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它是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每年的4月2日被联合国定为“世界儿童图书日 ”。请你为“世界儿童图书日”拟一句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表达生动,字数在25字以内。(3分)。2012届高三语文基础知识天天练(17)参考答案第一部分1、C(A.zh sh c sh sh B. wn wn wn wn wn C. xi D. y y y y y2、C(环比同比以11月为例,跟去年11月叫同比,跟上个月10月比叫环比申明声明“申明”是“郑重说明”的意思,“声明”是“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用做名词时,指“声明的文告”。考察两者的不同之处,

9、“声明”重在公开宣布,以让公众知道;“申明”重在说明,以说服对方。“致”:有传达、给予的意思。如:致电、致辞、致谢等“致哀”就是用语言向别人传达自己对某事的哀意。传达的对象是确定的,如已故者的家属等。是双向的行为,有发出者和接受者。“志”:做名词时可当“标志”讲,此处做动词可理解为“当作的标志”“志哀”只指通过某种形式或活动以表示对某事的哀意。对象是不确定的。如:下半旗志哀“志哀”则只强调动作的发出。)3、C(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众多。A项“倚马可待”)指入的文思敏捷;B项“叹为观止”是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褒贬失当;D项“抛砖引玉”意为自己先发表的意

10、见很肤浅,目的在于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是谦辞,语体不符。4、B解析:A项搭配不当,“价值观念的提高”不搭配,应改为“价值观念的改变”;C.项缺谓语,在“纷纷”后加“表达”;D项“否则”和“不采取紧急行动”重复。5、C(12先说“拥有”后说“丧失”,34先比较,“经得起透支和挥霍”实际意思是说年轻人的时间也是经不起浪费的,6中有“也不失为”是补充说明,放在后面。)6(1)优哉游哉,辗转反侧。(2)蒹葭萋萋,白露未晞。(3)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第二部分一、解释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1名词,作为、政绩;2动词,做

11、、干;3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做、干;45动词,制作;6第一个动词,治理,第二个介词,被;7动词,治理;810动词,当作、作为;1112动词,身为、成为;1314动词,叫做;15动词,算作;16第一个介词,替、给,第二个动词,算作;17动词,是;18动词,成为;1920介词,表被动;21助词,表诘问。二、解释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12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34语气助词,反诘“呢”;56语气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78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910代词,用于形容词后,指代比较的对象;1112代词,相当于“之”;1314疑问代词,“哪里”“什么”“怎么”;1516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1718连词,相当于“乃”“则”“就”三、语言运用1、答案:一种以手机为传播媒介,以短信为存在方式,兼顾文学性、娱乐性、互动性、时效性等特点,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文学新门类。内容各1分,句式1分,共5分。(必须是单句)2、真喜是诗意,它是杜甫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它是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真恨是诗意,它是李煜 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它是岳飞 的“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3、参考答案:让书籍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