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新沂市钟吾中学九年级语文 水性江南阅读理解专练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69355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新沂市钟吾中学九年级语文 水性江南阅读理解专练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江苏省新沂市钟吾中学九年级语文 水性江南阅读理解专练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新沂市钟吾中学九年级语文 水性江南阅读理解专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新沂市钟吾中学九年级语文 水性江南阅读理解专练(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性江南 每次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那锐利的兵剑,也是源于江南的吴越。是什么力量使得缠绵悱恻与凌厉强悍这两种悬殊的气质能够天衣无缝地契合一地,且生生不息,历千年而不朽呢?我一度大惑不解。 一次重读老子,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顿开茅塞。“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老子的话,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间,还

2、有那直落九天的瀑布,山中奏呜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江南的人也一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莫愁湖畔莫愁女,西泠桥边苏小小,还有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秦淮河上的桃叶渡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就连江南人讲话也是吴侬软语,情真意切,唱起来就更让人心旌摇动。那江南曲艺的代表苏州评弹,唱词娓娓如诉,弦乐清丽

3、委婉,就像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韵味悠长,就连草木也会为之摇曳。 江南的水又时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熟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那山间的飞瀑,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据说古代铸剑,先是把剑放在火中煅烧,然后再放到水中浸泡,几经反复,才铸成一把好剑。这种浸泡过剑的江南之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文天祥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

4、。而持戟呐喊的鲁迅,更是把文人的凌厉剑气发挥到了极致。就连文雅娟秀的女子,在江南水性的润泽下,也尽显铮铮侠骨。明末的秦淮八艳是有力的佐证清末的秋瑾则是最优秀的代表。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美,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这种美是刚与柔的融合。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19文章标题“水性江南”的含义是什么?请用文中一句话回答。(2分) 答: 20请在下面的空格内填入合适的内容,要能体现刚柔相济的江南美。(4分) 答:江南的水,既 又 ;江南风物,既风姿绰约又雄伟挺拔; 江南的人,既 又 。 21作者在第二、五两段中分别提到“剑”,各有什么用

5、意?(2分) 答: 22你还了解哪些流传在江南大地上的美丽传说?请举出一例。你记得文中江南志士哪些壮怀激烈的诗句?请写出一句。(2分) 答:美丽传说: 诗句: 23仿照文中画线句,联系生活实际,在下面的横线上拟一句歌词。(3分) 答:二月你看江南的花,花如野火遍地燃; 清明你看江南的雨,细雨裹着万重山; 答案: 19(2分)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两句任答一句即可) 20(4分)江南的水既柔弱秀美又坚韧顽强,江南的人既柔肠百转又侠骨铮铮。(每处1分,意思同即可) 21(2分)第二段提到“剑”,为了点出江南具有凌厉强悍的气质;第五段提到“剑”,为了表明江南的水涵养了江南人的英豪之气。(每点1分,意思同即可) 22(2分)参考答案示例:梁山伯与祝英台(1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1分) 23(3分)参考答案示例:十月你看江南的山,轻霜来把山林染。(本题视内容、句式、文采综合评分)。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