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68439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13-2014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卷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政治试卷 2013.1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劳动产品和商品的最大区别在于A是否耗费了人类劳动 B是否用来交换C能否满足人类的需要 D能否充当一般等价物2作为消费者,总是希望“质优价廉”;作为经营者,则强调“优质优价”。尽管两者关注点有所不同,但都说明商品 A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B使用价值比价值更重要 C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D只有通过交换才有使用价值3货币的本质是A一般等价物 B信用工具C普通的商品 D劳动产品4

2、下图所体现的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5在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不变的前提下,货币流通次数与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B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C待售商品数量成反比 D货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6在下列选项中,对增加纸币发行量、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三者关系的正确说法是A只要增加纸币量,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B物价上涨总是因为增加纸币发行量引起的,其本质是通货膨胀C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D物价上涨必然导致增加纸币发行量和通货膨胀7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13年9月25日,100美元兑换614.8元人民币;2013年10月25日

3、,100美元兑换613.3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A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8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如果人民币升值,则可能导致我国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提高我国产品的竞争力造成我国失业人数增加,国内矛盾加剧国家外汇储备折成本国货币计算,相应减少ABC D9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A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 B要用正当合法手段赚钱C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 D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102013年夏季持续高温导致很多地方叶菜产量减少,市场上平时2元多一斤的小青菜竟卖到了6元以上。这表

4、明A价格的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B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C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价格的变化 D买方此时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11在市场上某种商品的价格有时高有时低,而最终决定价格的是 A价值 B质量 C供求 D消费122012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3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A10万件、80元、800万元 B10万件、40元、400万元C20万件、80元、1600万元 D20万件、40元、800万元1

5、3某企业依靠新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结果该企业单位商品价值量下降在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条件下,同一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增大同一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A B C D 14“大米涨价了,也得买;金价涨了,以后再买金项链吧”反映出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较小 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比较小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价格变动会引起供应量的变动A B C D15某商品的价格(P)与其需求量(Q)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若该商品价格由PA向PB运动时,会导致其需求量增加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B向QA运动时,会导致其价格上涨若该商品的价格由PB向PA运动时,会导

6、致其替代商品需求量增加若该商品需求量由QA向QB运动时,会导致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减少A B C D16针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而居民的银行储蓄节节上升的趋势,许多专家呼吁国家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通过减少居民对医疗、养老的顾虑,刺激居民消费。这个观点说明 对消费有重要的影响A当前的收入水平 B物价水平C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D未来收入的预期17在人们的消费中,消费者拥有某种商品一定时期的使用权,但不拥有该商品的所有权,具有这种特点的消费是A租赁消费 B劳务消费 C贷款消费D发展消费182013年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1%,创7个月新高。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7、6.1%。在居民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食品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引起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的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不确定19小林的服装怪怪的:裤子上左一个大兜右一个小兜,兜上还有许多铁环,走起路来叮当作响,促使小林购买这套服装的是 心理。A从众 B求异 C攀比 D求实20当前,面对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我们应该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践行绿色消费原则。绿色消费的核心是A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B可持续性消费 C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D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21数字音乐播放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问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消费和娱乐方式。这表明A消费促进生产 B生产决定消费C公司生产经营的直接目的是消

8、费 D消费需求带动新产业的成长22十几年前,为满足人们对彩电、冰箱的需求,彩电业、冰箱业迅速发展;近几年,由于人们对健康和休闲的需要,美容、健体、娱乐、旅游业兴旺发达起来。这表明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消费决定生产的质量和水平C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 D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23节俭是人类的传统美德。经济学家凯恩斯则提出了节俭悖论,认为节俭对个人、家庭来说是美德,而对社会来说则意味着支出减少,导致有效需求不足,阻碍经济发展,造成失业增加,收入减少。这启示我们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个人应该坚持节俭,社会应该扩大消费 既要勤俭,又要适度消费 应重视消费对生产的影响,积极引导消费A B C

9、D24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A公有制在各个领域都必须占支配地位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C公有制在各个地区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D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25一对夫妇筹资开了个火锅店,夫妻俩既当店主又当服务员。随着生意的红火,他俩开起了火锅连锁店并雇工经营,自己当老板。火锅连锁店属于A公有制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262012年上半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9%,快于同期我国总体进出口总增速11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进出

10、口总值分别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49.5%、20.6%。这表明:A. 民营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民营企业、外资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C在市场竞争中,多种所有制经济能够共同发展D必须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立足点27李某与几位朋友合作创办了一家有限责任公司。下列符合设立有限责任公司规范的是公司不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 公司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公司财务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股份转让须征得其他股东同意A B C D282014年国家公务员招考共有152万人通过审查合格,平均每个岗位77人竞争,最火岗位考录比达7192:1。面对公务员考试“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严峻形势,很多大学生依旧一路追捧

11、“中国第一考”。这表明要实现就业,劳动者应该靠政府安排实现就业 努力追求高薪职位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树立职业平等观A B C D292010年2月,国家出台相关文件,禁止将携带乙肝病毒作为限制就业的条件,这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A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B获得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的权利C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D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30李某为开饭店需要聘请厨师,张某应聘成功。张某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到该饭店正式工作前,首先要做的是A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B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C获得安全保护的权利 D自觉履行劳动义务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并在答题卡上对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

12、错误的填涂B。(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31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2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33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3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等价交换。35汇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36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37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其主体地位。38我国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39公司制是现代企业的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40自觉履行劳动义务,是劳动者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在答题纸上简要回答问题。(本部分共2小题,第41题8分,第42题10分,共18分)41在我国,出行的交通工具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上世纪80年代,绝大部分人骑自行车;90年代“打的”逐渐代替了自行车;进入21世纪,个人买车逐渐升温。据统计,仅2012年扬州大市机动车总上牌量就有6.1万辆左右。按目前增幅保守预计,2015年底全市汽车保有量将达45万辆。目前扬州城市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26.24辆,比全省平均水平多2.32辆。对照相关标准,扬州城已被带入“汽车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