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工艺学 3 第二章基本概念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5167945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PPT 页数:120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制造工艺学 3 第二章基本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模具制造工艺学 3 第二章基本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模具制造工艺学 3 第二章基本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模具制造工艺学 3 第二章基本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模具制造工艺学 3 第二章基本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具制造工艺学 3 第二章基本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制造工艺学 3 第二章基本概念(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把比较合理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确定下来,成为施工依据的文件。也就是把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按一定的格式用文件的形式规定下来,成为工艺规程。 机械加工的工艺规程的详细程度与生产类型有关,不同的生产类型是由产品的年生产纲领即年产量区别。,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概念,2.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其组成,由于生产类型的不同,工艺文件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繁有简。主要有:工艺过程卡、工序卡、调整卡、检验工序卡等。,2,二、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2工艺规程是生产计划、调度、工人操作、质量检查的依据,1工艺规程是生产准备(包括技术准备)工作的基础 1)技术关键分析与研究 2)专用工装设计和制造或采购 3)原材料及毛

2、坯的供应 4)设备改造或新设备的购置或定做,3,3工艺规程是设计新建和扩建车间(工厂)的基础 1)确定生产需要的机床种类和数量 2)确定机床布置和动力配置 3)确定车间面积 4)确定工人的工种和数量,4,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将工艺规程的内容,填入一定格式的卡片,作为生产准备和施工依据的技术文件,称为工艺文件。 种类: 工艺过程综合卡片;列出了整个零件加工所经过的工艺路线,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工艺卡片;以工序为单位,详细说明整个工艺过程的工艺文件,适用于成批生产。 工序卡片;在工艺卡片的基础上,分别为每一个工序制订,用于具体指导工人操作。适用于大量生产。,5,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

3、,以工序为单位,简要说明零件工艺过程。包括各工序号、工序内容、工艺过程所经过的车间、每工序所使用的机床及工艺装备、工时定额等。,6,表2 机械加工工序卡,以单一工序为单位,详细说明零件单一工序过程。包括各工序图、工步、工位、进给等详细内容。本工艺过程所经过的车间、所使用的机床及工艺装备、工时定额等。,7,四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内容,(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1必须可靠地保证零件图纸上所有技术要求的实现。 2在规定的生产纲领和生产批量,一般要求工艺成本最低。 3充分利用现有生产条件,少花钱,多办事。 4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产安全,创造良好、文明的劳动条件。,8,(

4、二)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内容,1. 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1)零件工作图及必要的产品装配图 (2)零件的生产纲领及投产批量 (3)本厂生产条件 (4)毛坯的生产和供应条件 (5)国内外同类产品的生产情况 (6)产品验收的质量标准,9,(二)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步骤和内容,2工艺审查,审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是指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该零件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功能相同的零件,其结构工艺性可以有很大差异。 所谓结构工艺性好,是指在现有工艺条件下既能方便制造,又有较低的制造成本。,10,加工表面形状应尽量简单,且应与所使用的刀具形状相一致,以便于加工;,下面为几种零件的结构工艺性举例

5、,11,应尽量减少加工表面的加工面积和零件重量,(如上图及下图所示),某些结构必须设置退刀槽,12,13,a)孔距箱壁太近: 需加长钻头才能加工 钻头在圆角处容易引偏,b)加长箱耳,不需加长钻头即可加工,c)结构上允许,将箱耳设计在某一端,不需加长箱耳,14,15,16,17,3、熟悉或确定毛坯,毛坯的形式 1、原型材 2、锻件 3、铸件 4、粉末冶金件 5、焊接件 6、冷冲压件 7、半成品件 毛坯的选择原则 (1)零件材料的工艺性及组织和力学性能要求。 (2)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 (3)生产类型 (4)工厂生产条件,18,4、拟订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定位基准的选择,2)加工方法的确定,3)

6、加工顺序的安排,4)热处理、检验及其他工序的安排,19,5、确定满足各工序要求的工艺装备(机床、刀具、夹具、量具)对需要改装或重新设计的专用工艺装备应提出具体的设计任务书。,6、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8、确定切削用量,9、确定时间定额,10、填写工艺文件,20,作业1,1、P5 2 2、机械加工工艺主要有什么组成?分别解释其含义。 3、分析下图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在结构设计时是否能改善?如何改善?,21,2.3 工艺路线的制定,一、基准及其分类,基准的概念,零件是由若干表面组成,各表面之间都有一定的尺寸和相互位置要求。用以确定零件上点、

7、线、面间的相互位置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称为基准,22,加工时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占据正确位置所用的基准,工艺基准分类,23,1、设计基准,在零件图上用以确定其他点、线、面的基准,是从零件使用性能和工作要求出发,适当考虑零件结构工艺性而选定的 如图所示: 轴心线O-O是外圆和内孔的设计基准 端面A是端面B、C的设计基准 内孔20H8的轴心线是28K6外圆柱面径向圆跳动的设计基准,24,2、定位基准,定位基准:在加工时,为了保证工件相对于机床和刀具之间的正确位置(即将工件定位)所使用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比如左图中,加工好内孔后,套在心轴上,磨削加工28K6外圆柱面时,内孔20H8就是定位基准,2

8、5,3、测量基准,测量基准:工件在加工中或加工后,测量尺寸和形位误差所依据的基准,比如左图,当套在心轴上,检验28K6外圆柱面的径向圆跳动时,内孔即为测量基准,26,3、测量基准,测量基准:工件在加工中或加工后,测量尺寸和形位误差所依据的基准,比如左图,当用游标深度尺测量槽深时,平面A即为测量基准,27,4、装配基准,装配基准 a) 定位环 b) 装配好的定位环 1定位环 2凹模 3螺钉 4销钉,如图所示的定位环孔D(H7)的轴线是设计基准,在进行模具装配时又是模具的装配基准。,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相对位置所依据的基准。装配基准通常就是零件的主要设计基准,28,二、工件的

9、安装方式,1、定义: 为了在工件的某一部位上加工出符合规定技术要求的表面,在机械加工前,就必须使工件在机床上相对于工具占据某一正确的位置,称为“工件的定位” 工件定位后,为防止在加工中移动,还应将工件“夹紧” 将工件从“定位”到”夹紧”的整个过程,统称为“安装”。,29,二、工件的安装方式,如图所示零件,为保证被加工表面(45r6)相对于内圆柱面的同轴度要求,工件定位时必须使设计基准内圆柱面的轴心线O-O与机床主轴的回转轴线重合,30,二、工件的安装方式,如图所示凸模固定板,加工时为保证孔与面垂直,必须使面与机床的工作台面平行 而为了保证尺寸a、b、c,应该使 侧面面、面分别与机床工作台的纵向

10、运动方向和横向运动方向平行,31,工件的安装方法,1、直接找正法 用百分表、划针或目测在机床上直接找正工件的有关基准,使工件占有正确的位置称为直接找正法 2、划线找正法 用划线片在机床上用划线盘按毛坯或半成品上预先划好的线找正工件,使工件获得正确的位置称划线找正法 3、采用夹具安装 利用夹具上的定位元件使工件获得正确位置。 一般用于成批和大量生产,32,工件的安装方法,33,2.3 工艺路线的制定,三定位基准的选择,(一)粗基准的选择,1粗基准,重点考虑:各加工表面有足够的余量。 保证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的相对位置精度; 如下图说明粗基准的选择对零件的加工的影响:,定位基准,1、粗基准 2、精

11、基准,采用毛坯上未经加工 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采用经过加工的表面 作为定位基准。,34,a ) 零件图; b)以不加工的外圆1为粗基准(正确):孔的余量不均,但加工后 壁厚均匀。 c)以内圆2为粗基准(错误):孔的余量均匀,但加工后壁厚不均匀。,两种粗基准选择对比:,粗基准选择不当时,会使加工后零件的壁厚不均匀:,35,2粗基准的选择原则,1)保证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原则,为保证22H9孔与40外圆的 同轴度(使壁厚均匀),应选择 40外圆作为粗基准!,36,2)保证重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方案B:,方案B:,37,3)便于工件装夹的原则,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 若能采用

12、精基准定位,粗基准一般不应被重复的使用。粗基准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以免产生较大的定位误差。,38,(二)精基准的选择,2选择原则,1)基准重合原则:,1出发点: 保证设计技术要求的实现以及装夹准确、可靠、方便。,即:选用被加工面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基准不重合误差值等于设计基准与定位基准之间 尺寸的变化量)。,39,例:图示零件加工台阶面,基准重合原则,(本道工序对刀精度),设计基准(又是定位基准),若本道工序的加工精度为,则只要 A2,即可满足加工要求,与 的大小没有关系。,40,基准不重合误差,设计基准,定位基准,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定位和设计基准的变动量),若要满足加工精度必须有:,41

13、,主轴箱的统一基准:一面双孔,2)基准统一原则:,为方便加工大多数其余表面时,应尽早将这个基准面加工出来,并达到一定精度,以后大多数其余工序均以它为精基准进行加工。,42,在实际生产中,经常使用的统一基准形式有: 1)轴类零件常使用两顶尖孔作统一基准; 2)箱体类零件常使用一面两孔(一个较大的平面和两个距离较远的销孔)作统一基准; 3)盘套类零件常使用止口面(一端面和一短圆孔)作统一基准; 4)套类零件用一长孔和一止推面作统一基准。,43,采用统一基准原则好处: 1)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2)可以简化夹具设计,减少工件搬动和翻转次数。 注意: 采用统一基准原则常常会带来基准不重

14、合问题。此时,需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精基准。,44,3、互为基准原则,【例】主轴零件精基准选择,加工表面和定位表面互相转换的原则。 一般适用于精加工和光磨加工中。,车床主轴前后支承轴颈与主轴锥孔间有严格的同轴度要求,常先以前后主轴锥孔为基准磨主轴前、后支承轴颈表面,然后再以前、后支承轴颈表面为基准磨主轴锥孔,最后达到图纸上规定的同轴度要求。,45,4、自为基准原则(以加工表面自身做为定位基准),【例1】床身导轨面磨削加工(按导轨面划线找正,使导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46,5、便于装夹原则所选择的精基准,应能保证工件定位准确、可靠,并尽可能使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例2

15、】铰孔、拉孔、研磨,【例3】浮动镗刀块镗孔,图: 浮动镗刀块 1工件 2镗刀块 3镗杆,47,四工序顺序的安排,(一)工序顺序的安排原则,1先加工基准面再加工其他表面: 基面先行 (如所示零件) 2加工平面后加工孔: 先面后孔 (如箱体零件),48,3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的表面: 先主后次 4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先粗后精,49,(二)热处理工序及表面处理工序,1为改善切削性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退火、正火、调质)(预备热处理)用于切削加工前。 2为了消除内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人工时效、退火、正火)安排用于粗加工之后。,50,五工序的集中与分散,1、工序集中,1)含义 使每个工序

16、中包括尽可能多的工步内容,从而使总的工序数目减少。,51,2)优点: 1)有利于保证工件各加工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2)有利于采用高效机床,可节省工件装夹时间,减少工件搬运次数; 3)可减小生产面积,并有利于管理。,52,2、工序分散,1、含义 使每个工序的工步内容相对较少,从而使总的工序数目较多。 2、工序分散优点: 每个工序使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相对简单,调整、对刀比较容易,对操作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53,3、工序集中与工序分散的应用, 从生产类型考虑,一般采用通用加工机床,此时宜采用工序 集中,但生产效率低;,宜采用适当的工序分散,以简化工序内容, 使用专用高效机床。,采用自动加工机床或自动加工生产线,又必须采用工序集中。,54,从工件的尺寸和重量方面考虑,若工件的结构形状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