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苏科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67883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张家港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苏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苏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苏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苏科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张家港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苏科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张家港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苏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张家港市2012-2013学年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苏科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张家港市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八年级物理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24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下列物体的尺度由小到大排列的是A、夸克、原子核、质子、原子 B、质子、原子核、原子、夸克C、夸克、质子、原子核、原子 D、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扫地时尘埃在空中飞舞 B八月桂花飘香 C酒精瓶盖打开后可以嗅到酒精的气味 D堆煤的墙角时间久了会变黑3关于宇宙起源,现代大多数科学家认同的是 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大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

2、部物质及时间、空间 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宇宙温度下降至一定程度,逐步形成行星和恒星、星系、星系团和超星系团等 A B C D4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5科学家设想利用道路来收集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电动汽车和路灯使用。方法是在路基上先铺设覆盖有太阳能电池的水泥板,再在太阳能电池上覆盖透明的玻璃作为路面,这个设想要能实际使用,对玻璃的选择,下列哪一项不是主要需考虑的 A玻璃表面粗糙程度 B玻璃强度 C玻璃颜色 D玻璃的隔音效果6如图所示,天花板下用绳子吊着物体A,则对物体A施力的物体有 A天花板,绳子 B绳子,地球 C天花板,地球 D绳子,地面7有A、B、C三个

3、用丝线悬挂着的轻质小球相靠近,结果A与B相互排斥,B与C相互吸引,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A带正电,则C一定带正电 B若A带负电,则C一定带正电C若B带正电,则A一定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 DA、B一定带同种电荷,C则可能不带电8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明和小红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浆 B龙舟 C小明和小红 D湖水92011年5月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斯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斯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 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葛利斯581d

4、”,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A天平示数为100 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 N B天平示数为100 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C天平示数为200 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D天平示数为200 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10人站在匀速上升的电梯上,在下列所说的几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A人对电梯的压力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 B人所受的重力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 C人所受的重力与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D人对地球的吸引力与电梯对人的支持力11如图,商场的电梯匀速向上运动,站在电梯上相对电梯静止的人受到的作用力有 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

5、12小明用水平方向的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关于小明对桌子的推力与桌子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小于摩擦力 B推力等于摩擦力 C推力大于摩擦力 D不能确定两者的大小关系第卷(非选择题共76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13请在下面的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为0.05_;一瓶“雪碧”的体积大约为1.25_; 牛奶的密度大约为1.2_;小明背的书包约重18_14原子核由_和_组成,摩擦起电实质上是_发生了转移第16题图15寒冷的冬天,自来水管易冻裂,其原因是水在凝固时,质量_(选填:“变大”、“不变”、“变小”,下同),体积_的缘故,

6、16若该牛奶的密度是 1.2103kgm3,则牛奶的质量为 kg,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为 gcm3 17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是31,质量之比是52,甲、乙两物体体积之比是_,如果甲截去一半,乙截去四分之一,剩下部分密度的比是_18有以下5种物品:橡皮,纯净水,钢直尺,水银,塑料三角板,试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包括 ,其特征为 ;19仔细观察图(甲),电风扇向左面吹风,小车便朝右方运动起来,说明_;观察图(乙)发现,将滑动变为_的方式可以减小摩擦;打桩机的重锤落下将木桩打入地中,如图(丙)所示,这说明被举高的物体具有_能20重为30 N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这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7、为_ N如果用5 N的水平力,使它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_ N,方向_21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受到弹簧测力计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状态。(选填“静止”或“运动”)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N。甲三、作图与实验(共26分)22(2分)(1)下图表示在空中飞行的质量为2kg的足球,画出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2)一木块从斜面上滑下,画出它所受的摩擦力的示意图。第(1)题图第(2)题图23(3分)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性质,小刚用水和酒精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

8、时,他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下所示表一: 表二: (1)小刚同学已经在坐标纸上画出了酒精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请在图上再画出水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象 (2)小刚仔细地分析了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关系,归纳出了以下的结论: 分析表l或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 _ 分析表1和表2中的数据,可以归纳出结论: _24(7分)教物理的晓丽老师在解放路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金=19.3103 kg/m3)他们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

9、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你帮助同学们回答下面五个问题: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_(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2)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 向_(左右)端调节,直到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_g;用细线拴好饰品

10、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 筒中,如图丙所示,则饰品的体积是_cm3 (4)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_gcm3,由此可以确定该饰品不是纯金的(5)“适量的水”的含义是:_25(4分)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_ _和_ _ (2)上表空白处比值的平均值为 , (3)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26(8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B与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 C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

11、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所用的木块完全相同,操作方法正确,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1)实验时,应拉着弹簧测力计沿 方向做 运动; (2)由第1和第2次实验,可验证猜想_是错误的(3)由第1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 (4)由第1和第4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_ (5)除第2和第5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D处,还有实验也可验证猜想D,请你写出两组,两组实验分别是_、_(只填实验次数)(6)在第一次实验中如果用2N的力水平拉动木块,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N.四、计算题(每题5分,共15分)29体积是50cm3的铝球,它的所受的重力是0.54N,问这个铝球是空心的还

12、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分体积为多大?(要求通过计算进行说明,g=10N/kg,铝2.7103kgm3)30某同学用一只玻璃杯、水和天平测一块石子的密度,他把杯子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是200g,放入石子后,将水溢出一部分以后称得总质量是215g,把石子从杯中取出,称得水和杯子的质量为190g,求石子的密度(p水1103 kg/m3)31起重机的钢丝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 94104 N现有一批钢材,体积为300 dm3,密度为7.9 gcm3用这架起重机能一次把这批钢材吊起吗?通过计算说明五、探究与应用(共12分)32(4分)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马铃薯,俗名土豆,因其生长适应性强、产量高、烹制方法多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