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思路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5167853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思路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思路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思路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思路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思路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思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思路(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3/8,模具设计与制造,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发展项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思路,汇 报,2,模具设计与制造,汇报内容,3,模具设计与制造,滁州市是安徽省“东向战略”的主要受益城市,滁州市“十二五”规划更是把装备制造业列为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模具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国家家电设计和制造产业基地,滁州市拥有一大批模具使用“大户”,如博西华、康佳、扬子空调,吸引了众多模具生产厂家落户滁州,同时造就了一批民营模具设计与制造企业,形成了从设计、生产到使用、维护的模具产业链。滁州本地生产的各类模具,不仅满足本地市场,还向长三角地区和周边省份延

2、伸,在华东地区享有良好的声誉。,(一)区位优势,第一部分 专业建设基础,一、专业建设背景,4,模具设计与制造,滁州市模具制造行业和装备制造相关企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技能型模具设计和制造人才。目前滁州市的模具企业已接近70家。据有关部门统计,滁州市“十二五”期间将需要模具类技能人才1500人以上,其中高职层次的高技能人才需要600人以上。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模具类高技能人才,正好适应了行业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人才需求状况,5,模具设计与制造,二、专业建设基础,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于2003年12月由安徽省教育厅批准设置,2004年9月开始招生。 本专业于2008年被评

3、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专业”,本专业的带头人于2008年被评为安徽省高职高专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省级专业带头人。 多年来,本专业为滁州市和安徽省内外及周边地区模具行业和装备制造行业培养了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一)模具专业发展快速,6,模具设计与制造,学院与滁州市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类企业和模具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本专业教师与安徽爱力特家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滁州经纬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签订了横向课题研究协议。 同时积极开展订单式教育,学院与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的“东菱”班、与长电科技(滁州)有限公司合作开办的“长电”班等订单培养

4、班,均招收了本专业的部分学生。,(二)校企合作逐步深入,7,模具设计与制造,本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共18人,其中校内教师12人,从企业和其他高校外聘兼职教师6人。 现有专业师资队伍中,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13人,占77.2,其中高级职称7人。 “双师型”教师占83.3%;实习实训教师全部为高级工或技师资格,占专业教师的27.8%。 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共主持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课题1项、院级项目4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院级教学成果奖1项。,(三)“双师队伍”建设初具规模,8,模具设计与制造,通过多年努力,本专业已建设有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等2门省级精品课程,AutoCAD、机械设计基

5、础等2门院级精品课程。 本专业的带头人主编的机械制图和工程制图教材均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规划教材,被省内外多所高职院校使用。,(四)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成效显著,9,模具设计与制造,本专业的通用和专用的校内实训场地包括焊工实训车间、钳工实训车间、车工实训车间、CAD/CAM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数控加工技术实训车间等,实验实训设备总值1200万元。 本专业与安徽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安徽鲲鹏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滁州博金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制造类企业合作创建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五)良好的校内外实训条件,10,模具设计与制造,学院设有省级职业技能鉴定站,本专业教师以此为平台,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考

6、证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多年来,为社会人员和校内学生培训和考核2500多人次。 同时,本专业利用现有的师资和实验实训设备积极进行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培训员工,服务地方经济。20092011年,为滁州恒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滁州赛得利板金制造有限公司、滁州科创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累计培训280人次。,(六)社会服务能力成效显著,11,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二部分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 建设目标,(一)推进校企对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二)探索系统培养人才,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三)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四)转变培养方式,实施教学方式改革,(五)优化“双师”结构,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六)完善评

7、价方式,构建第三方质量评价体系,12,模具设计与制造,第三部分 专业建设思路,一、推进校企对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今年计划成立由机电系主任、模具教研室主任、模具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企业和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具体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培养目标上更加强调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以后每年都将根据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委员会提供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信息,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修订。,(一)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3,模具设计与制造,根据企业对模具专业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确立对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课程作为专

8、业核心课程,聚合专业的人才优势和软、硬件优势,优先和重点发展。 通过与企业的沟通,确定了本专业五门核心课程为:机械制图与CAD、机械设计基础、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和模具数控加工技术。 目前已确定了这五门课程的负责人,在建设期内完成按照项目化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并开发教学资源库。,(二)校企共同建设专业核心课程,14,模具设计与制造,建设期内实现两个目标: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与企业工程师之间的身份互换。 (2)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以结对子的方式共同开展教学。 学院计划制订一系列制度,保障“双师”双向交流机制: (1)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实施办法; (2)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管理

9、办法; (3)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 (4)企业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 (5)学院“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三)构建“双师”双向交流机制,15,模具设计与制造,1、拓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渠道。 目前,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在我院职业技能鉴定站可以报考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包括:车工证书、钳工证书、铣工证书、数控操作工证书、制图员证书、三维实体CAD认证等。 在建设期内申请成为“中国模具工业协会人才培训基地”,开展“模具工”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工作。,(四)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16,模具设计与制造,2、教学计划与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相衔接 。 将高职教学内容与职业资

10、格培训内容有机整合,使学生在课程结束后不需要另外培训即可参加相应各种的职业鉴定考试。 探索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部分课程的期末考试与职业资格鉴定考试合并进行的方式和途径。 建设期内编写23本职业技能培训教材。,17,模具设计与制造,二、探索系统培养人才,推动中高职 协调发展,我院设置了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同时我院附属的技师学院也设置有中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这为我们进行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便利的平台。,18,模具设计与制造,由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指导委员会牵头,紧紧围绕滁州地区发展总体规划和本地加工制造类企业对不同层次、类型人才的需

11、求,合理确定我院中职和高职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形成适应滁州区域经济结构布局和产业升级需要,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职业教育格局。,(一)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19,模具设计与制造,阶段,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对比表,内容,20,模具设计与制造,加强与滁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滁州市教育局、滁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滁州市科技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联系与交流,积极邀请行业主管部门参与我院中职和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 (1)指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促进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标准融通。 (2)推动和督促企业与我院模具专业共建教

12、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 (3)组织指导我院教师到企业实践、学生实习、就业推荐等工作。,(二)强化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21,模具设计与制造,2011年12月27日,由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织,“滁州市中高职教育衔接改革发展研讨会”在我院召开。滁州市教育局领导和全市15所中等职业学校分管校长、教学管理方面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就中高职衔接中的招生考核、学籍管理、各专业教学计划修订、成绩管理等问题展开探讨交流,并就定期开展教师层面的交流意向达成了共识。,(三)加强中高职系统培养方面的交流与研究,22,模具设计与制造,我院机电系的高职模具专业和技师学院的中职模具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不同,学

13、院计划制定相应制度,促进中、高职模具专业的合作与交流: (1)中、高职模具专业教师定期座谈。 (2)模具专业教师可以互聘授课。 (3)模具专业教师共同开展相同工种的实训教学。 (4)共享教学资源库。,(四)推动中、高职课程体系 有机衔接,23,模具设计与制造,目的是促进中、高职模具专业教师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逐步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 在两年建设期内,高职教师协助技师学院教师,与滁州当地企业合作,建设中职模具专业四门核心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数控技术和模具制造技术,并编写理实一体化的校本教材,与高职模具专业核心课程

14、相对接。,24,模具设计与制造,随着高考招生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走向注册制已经成为趋势。 (1)继续做好五年制“2+3”高职招生工作。今年,我院又与天长职教中心、定远职教中心和来安职教中心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共同培养五年制中高职人才。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订和完善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2+3”培养方案。,(五)改革招生考试办法,25,模具设计与制造,(2)积极探索自主招生,今年我院已申报参加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 (3)必须正视高职生源逐年减少的现实,改革招生考试办法,探索与企业合作定向培养的模式,吸引企业青年员工继续上高职深造。,26,模具设计与制造,三、强化实践教学,

15、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根据模具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在两年建设期中投入100万元建设主要服务于模具专业的模具拆装实训室 、模具制造车间 、模具虚拟制造实训室 、冲压成形加工实训室 、塑料成型加工实训室 。 以上实训室有机结合,构成我院模具实训中心。,(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27,模具设计与制造,具体目标和步骤:,2012年度第一阶段:扩建原有的模具拆装实训室。 在已有模具模型和实物的基础上,通过购买和企业捐赠的形式,再增加50副典型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及拆装和测量工具和吊装设备,以扩展原有的模具种类和型号,让学生了解典型模具的结构特征,为本专业核心课程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提

16、供条件。投入资金约12万元。,28,模具设计与制造,2012年度第二阶段:建设模具制造车间 。 在原有模具实训设备的基础上,购置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快走丝线切割机、三坐标测量仪等先进加工设备,争取将其建设成为能够对外承接加工项目的模具制造技术实训场地,为本专业核心课程模具数控加工技术项目化教学提供条件,培养学生模具数控编程、加工的能力。投入资金约32万元。,29,模具设计与制造,2012年度第三阶段:建设冲压成形加工实训室。 。 投入资金约16万元,购置曲柄压力机、液压机、工量具和吊装设备。冲压成形加工实训室能满足冲压成形加工需要,为本专业核心课程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教学和技能培训提供条件。 开发冲压成形加工的生产性实训项目,培养学生模具安装调试及操作设备的能力。,30,模具设计与制造,2013年度第一阶段:建设模具虚拟制造实训室 。 投入资金约19万元,购置硬件设备和CAD/CAM/CAE软件,以目前企业常用的UG软件、SolidWorks软件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