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67431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摇曳(y)商榷(qu) 百舸()锲而不舍(q)B模样(m)不啻(zh)矫饰(jio) 瞠目结舌(chn)C愀然(qio)跬步(u) 肴核(xio)桂棹兰桨(zho)D枕藉(ji)甄(zhn)别 恣意(z) 绿林好汉(l)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学生都应该懂得:发展自己的智力,必须与培养自己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是休戚相关,紧密相连的。B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

2、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C那振聋发聩的机器喧嚣声已经传遍全乡镇了,它已经用肮脏的工业脚步使湖水混浊了,也把瓦尔登湖岸上的树木和风景吞噬了。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萍飘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贫困潦倒,他们听到某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福。 B株守乡井,到老没见到轮船火车,或者魂丧域外,漂泊无归的现象,早该化为陈迹。 C窗外的天气晴朗得像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 D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想再写下去了,还是拿起

3、纸笔,搁下手杖,去湖上散散步吧!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学习,研究)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纵(任凭)一苇之所如(往)C酾酒(酒洒于地)临江,横槊(长矛)赋诗 托遗响于悲风(凄凉的风)D其隙(闲暇)也,则施施(随意行走的样子)而行 引(放下)觞满酌,颓然就醉5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词活用情况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吾从而师之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舞幽壑之潜蛟 D侣鱼虾而友麋鹿6仿照下面的句子续写一段话(5分) 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

4、、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想。十八岁使我想起 。7读下面的材料,在后面的空格内写出这则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不超过15个字)(4分)莫言拿诺贝尔文学奖了,国人亢奋,出版商紧急加印,书店忙着补货,市民连夜抢购莫言作品,就连股市传媒股都一路飙升。在轰轰烈烈的“莫言热”背后,体现的是文化缺失的尴尬,人们的趋同、从众、围观心里被展露无疑。莫言拿奖是对中国文学的认可,也圆了国人的诺贝尔奖梦想,随之而来的是理所当然的“莫言热”,实体书店销售火爆,购物网站同样如此,京东、亚马逊、当当均推出“莫言专题”。据香港成报报道,各大电商的莫言作品纷纷断货,而莫言代表作蛙、檀香刑、红高

5、粱等作品在莫言获奖消息公布当晚就宣告售罄。淘宝网成交记录显示,近几天,每分钟至少有一本莫言的书成交,因库存不足,部分商家甚至告知淘宝顾客,发货日期要推迟至下个月。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

6、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到则披草而坐 披:分开 B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遨:游览,这里指观赏 C萦青缭白,外与天际际:边界,边际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释:解除束缚9下列各组句

7、子中全都表现作者“宴游西山之乐”的一项是 (3分)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A B C D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宗元是力主革新的政治家,政治抱负无法实现,感到屈辱、郁闷。这便是他游山玩水、乐而忘返的真正原因。 B这是一篇以写景为主要内容的游记,首先记述了游西山以外的山水情况,然后写宴游西山的情况,但总的创作目的是为了突出西山形势高峻的特点。 C文章多次使用“始”字,是理解文意的关键,构成了行文的线

8、索,表达了对西山宴游的惊喜之情。 D本文语言、句式多变,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骈散结合,极显灵动变化之妙。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4分) 译文: (2)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3分) 译文: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7分)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并州路李宣远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1)“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一联,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3分)

9、答: (2)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4分)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3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3)故,无以至千里;, 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韩愈师说)(5) 纵一苇之所如, 。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6)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17 题。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节选)冯 至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或是一片草原

10、,总觉得他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不起一些变化,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我们刚到这里来时,对于这座山林,也是那样感想,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我们走入山谷,沿着小溪,走两三里到了水源,转上山坡,便是我们居住的地方。但是我们从城内向这里来的中途,忽然觉得踏上了一条旧路。那条路是用石块砌成,从距谷口还有四五里远的一个村庄里伸出,向山谷这边引来,先是断断续续,随后就隐隐约约地消失了。我想,这条石路一定有一个时期宛宛转转地一直伸入谷口,在谷内溪水的两旁,现在只有树木的地带,曾经有过房屋,只有草的山坡上,曾经有过田园。过了许久,我才知道,这里实际上有过村落。这里原有的山村,是一次

11、便毁灭了呢,还是渐渐地凋零下去,我们都无从知道。我们没有方法去追寻它们,只有在草木之间感到一些它们的余韵。最可爱的是那条小溪的水源,从我们对面山的山脚下涌出的泉水;它不分昼夜地在那儿流,几棵树环绕着它,形成一个阴凉的所在。我们感谢它,若是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这里居住,那山村也不会曾经在这里滋长。这清冽的泉水,养育我们,同时也养育过往日那村里的人们。人和人,只要是共同吃过一棵树上的果实,共同饮过一条河里的水,或是共同担受过一个地方的风雨,不管是时间或空问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其次就是鼠曲草。这种在欧洲非登上阿尔卑斯山的高处不容易采撷得到的名贵

12、的小草。在这里每逢暮春和初秋却一年两季地开遍了山坡。我爱它那从叶子演变成的,有白色茸毛的花朵,谦虚地掺杂在乱草的中间。但是在这谦虚里没有卑躬,只有纯洁,没有矜持,只有坚强。每当我看见这幅图像,就会觉得随身带来的纷扰都变成深秋的黄叶,自然而然地凋落了。于是我可以肯定,那消逝了的村庄必定也曾经被这些白色的小草围绕着,在山腰里一言不语地负担着一切。后来一个横来的运命使它骤然死去,不留下一些夸耀后人的事迹。两三年来,这一切,给我的生命许多滋养。但我相信它们也曾以同样的坦白和恩惠对待那消逝了的村庄。这些风物,好像至今还在述说它的运命。在风雨如晦的时刻,我踏着那村里的人们也踏过的土地,觉得彼此相隔虽然将及一世纪,但在生命的深处,却和他们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 (选自冯至全集,文章有删改)14“但是一条窄窄的石路的残迹泄露了一些秘密”中的“秘密”,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4分) 15请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文,分条阐释作者是通过怎样的事物感受到“余韵”的?(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