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灌阳县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61790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灌阳县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西灌阳县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西灌阳县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西灌阳县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西灌阳县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灌阳县2012-2013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灌阳县2012年秋季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卷七年级历史试题及答案一、史学判断(1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你仔细判断后,在答题卷上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涂黑。1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则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2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 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3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300多所。当年意大利传教士翻译的那本书是 A离骚 B

2、孙子兵法 C道德经 D论语4在春秋争霸战争中,楚庄王带领大军长驱直入周天子所在的伊水、洛水流域,并乘机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轻重,这就是成语“楚王问鼎”的来历。以下对这个成语故事理解最准确的是 A楚国自己想铸九鼎,但不知道大小轻重,所以询问周王室 B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王大有取代周天子地位的意图 C楚国的霸主地位想得到周天子的承认 D周天子地位低下,谁也不把他放在眼里5“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的制度由来已久,你知道这种制度开始于A西周 B春秋 C战国期 D秦朝6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的势力。他所采取的措施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C设立司隶校尉监察中央官员

3、D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官员7唐朝大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你知道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A大秦 B安息 C新疆 D西域8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有这样一幕场景:清雅的琴声中,一幅神奇的“画卷”出现在“鸟巢”的中间,画卷中央铺放着一张白纸,演员们以独特的身体语言,在白纸上作画下列有关纸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纸最早出现在西汉 B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C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纸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9我们经常做广播体操来锻炼身体。一些体操是模仿动物而创造的。下图是一套医疗保健体操,你知道它的发明者是10学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

4、这一时期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概括,你认为其中最为准确的是 A群雄并起与国家分裂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民族交往与民族汇聚 D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二、史学探究(第1112题,每题6分,13题8分,共2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小欺大,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材料二:他看到战争的残酷,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他请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摇薄赋。材料三:他认为,水行要乘船,陆行要坐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材料四: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

5、建国家。请回答:上述材料总体上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时代背景是什么?(2分)上面四段材料中的“他”分别指谁?他们分别属于什么学派?(2分)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哪家学派的主张?(2分)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

6、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回答:两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时期的历史?(2分)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此战役的结果如何?(2分)这两则材料分别体现了文学中的历史,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处理文学中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第三次南迁浪潮。”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

7、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食”和“汉人胡服”的现象” 请回答: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第三次南迁浪潮。”与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有什么关系?(2分) 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历史上有一位北魏统治者为了顺应这种趋势,进行了改革。这位统治者是谁呢?(2分) 这次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界限逐步缩小。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能举出一个例子吗?(2分)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40分)一、史学判断(1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题号

8、12345678910答案DADBCBDCAB二、史学探究(第1112题,每题6分,13题8分,共20分)11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2分) 墨子(墨家)、孟子(儒家)、庄子(道家)、韩非(法家)(2分) 法家(2分)12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历史。(2分)赤壁之战。结果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操。(2分)文学为了增加趣味性,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不真实的内容。我们应该学会有鉴别的去看待文学中的历史。区分开他们之间的关系。(2分)13大量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带来了麦、菽等耐寒耐旱作物。总之,人口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2分) 材料三说明了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或我国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相互融合)的情形;(2分) 这位统治者是北魏孝文帝(2分) 如:汉族人吃新疆羊肉串;汉族人吃涮羊肉;汉族人跳少数民族舞蹈;少数民族也说汉话;少数民族穿汉族服装;少数民族过春节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