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历代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赋役制度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61615 上传时间:2019-03-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历代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赋役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历代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赋役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历代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赋役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历代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赋役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历代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赋役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历代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赋役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历代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赋役制度(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桂林市逸仙中学2013届高考历史复习 专题四 中国历代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赋役制度考点透视本专题主要复习古代统治政策的调整、重要的赋税制度和重农抑商的政策。高考中,一般占6分左右。复习中1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土地所有制的变革的原因和影响。2归纳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而调整统治政策的措施及其原因。3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内容及发展趋势。4理解和正确评价重农抑商政策。名师串讲知识图解 春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相地而衰征”,承认土地私有。 秋 鲁国实行初税亩,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瓦解,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 战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农耕,限制工商

2、业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实行土地私有,按亩纳税。 秦 统一度量衡,便利经济的发展。 朝 统一货币,把秦的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的货币。历 统一车轨和驰道。代 西汉:编户齐民制度,加强对百姓管辖,作为征发赋税、徭役、兵役的依据。经 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但不触动地主土地所有制。济 隋朝:兴建粮仓;沿用北魏的均田制和租调制。政 沿用均田制。策 唐 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 朝 780年,唐德宗接受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 调 纳地税;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整 北 实行“不抑兼并”政策,土地兼并严重。 王安石变法中实行以理财为中心的措施,募

3、役法,征收免役钱;方田均税宋 法,按占有土地多少、肥瘠收取赋税。 明后期,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把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征收役银。 清 康熙帝实行“更名田”,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耕种的人所有。 规定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征税的固定丁数,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朝 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重点讲解1、古代赋役制度和发展趋势。(1)赋税制度含义很广泛,一般包括: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即丁税;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即调;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即田租;以成年男子为依据的徭役和兵役;还有其他苛捐杂税。(2)主要的赋役制度和内容:春秋时期,鲁

4、国实行初税亩,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两汉时实行编户制度,加强对百姓管理,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的依据。租调制:北魏实行,隋朝、唐朝前期沿用。隋唐在租调制的基础上,实行租庸调制,租是交纳一定量的谷物,调是征收户税,庸是纳绢或布代役,保证农业生产时间。两税法:为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政府接受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改变了过去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变革。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实行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为增加明政府的财政收入,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起来,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叫做“一条鞭法”。赋役征银、纳银代役反映了商品经济发

5、展的要求,但由于大地主的阻挠破坏,一条鞭法实行不久就停止了,但改用银两收税的办法却保留了下来。摊丁入亩和地丁银制度:清初雍正在位时期,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叫做“地丁银”。这样,自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被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3)类型: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4)演变趋势随着封建统治者对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松弛,征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为主转变,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以唐朝的两税法

6、为主要标志。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农民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为标志。随着封建经济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由实物为主逐步向货币为主转变,以明朝的一条鞭法为标志。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如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制,都是把各种杂税合并起来统一征收。2、封建土地制度演变的规律和特点。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突出特点是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体,国家政权控制部分土地,小农土地私有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国家政权控制的土地,除皇族、贵族、功臣直接享用外,许多封建政权往往将其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征收赋税,以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如北魏和隋唐

7、实行均田制。由于土地大部分是私有的,土地占有状况的变动较为剧烈,其基本趋势是:地主阶级控制了惊人的土地;农民无地为生;封建统治力量严重削弱,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爆发,旧王朝迅速溃灭。鉴于这种历史教训,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运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点在于: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土地,以保证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恢复生产,从而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但代表地主阶级的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甚至在听任地主、官僚、贵族兼并土地。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按实际占有土地状况缴纳赋税是难以做到的。北宋王

8、安石变法在这方面做过努力(如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由于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最后失败。明末张居正的一条鞭法,因大地主反对,实行不久就停止了。总之,越是封建社会后期,国家政权对土地占有状况的调整余地就越小,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也就日益加重。3、重农抑商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抑制土地兼并,防止农民破产。强调户口管理,限制人口流动。对商人进行诸多方面的限制,并课以重税。(2)评价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由其经济基础和阶级地位决定的。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因此,以农立国,必

9、然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纲领。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促进作用;但在封建社会后期,也曾起过一定的消极作用,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统治者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在认识上把农业与商业对立起来,并限制(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中国也因此丧失了与西方竞争和交流的历史机遇,最终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技巧方法 (1)重点把握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概念、特征及与其他赋税制度的区别。(2)要系统地、简明扼要地梳理自春秋战国以来我国赋役制度发展演变的轨迹,了解其实施的背景、具体内容,历史影响和局限性,并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作用的观点加以剖析、

10、综合、认识。(3)联系当今我国实施“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的现实,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考题解析【例1】(2001年全国高考题)清朝“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 A使赋税征收办法简化 B土地利用率提高 C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思路串讲】“摊丁入亩”是将原按人丁征收的丁银,转移到田赋中去,按每两田赋银均摊丁银若干计算,同田赋银一体输纳征收,称为地丁银。可见,“摊丁入亩”是税收方式的改变,即“地丁合一”,征收办法有所简化,但征收办法是实行“摊丁入亩”政策的具体措施,而不属于客观作用。此外,由于丁税不再按人丁征收,而是田多者多交,田少者少交,于是田多者为了完税,土地的利用率可能

11、有所提高,但这并不是“摊丁入亩”政策的直接结果,其客观作用也不十分明显。这一政策实行后,保证了封建国家赋税收入的稳定,使财政状况有所好转,这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的正常运行。但这种状况比起国家基本废除人头税,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来说,其作用相对次要。后者使劳动者有了较多的自由,更有利于手工工场和矿山的雇佣,以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标准答案】C【例2】(2002年全国高考题)下列各项,属于人头税的是算赋 口赋 调 租A、 B、 C、 D、【思路串讲】人头税也称为人口税,它是以人作为课税对象所征收的税。算赋是成人人头税,口赋是少年人人头税。关于算赋和口赋,在教材中虽无正面叙述,只要能判断出租和调是

12、什么即可。调,又称户调,是指按户征收的税,一般以绢、绵等实物为主。租,即以土地为课税对象的田赋,又称田租。田租一般按田亩数目征收。【标准答案】A【例3】(2004年南通模拟题)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这直接反映了 A、分封制的瓦解 B、社会性质的变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王权的削弱【思路串讲】从西周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变化,属于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的实质是废除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标准答案】C【例4】(2004年南京二模题)唐代实施的“纳绢代役”和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

13、”,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其共同原因是 A、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 B、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C、限制了官僚地主的特权 D、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思路串讲】唐代的“纳绢代役”是“庸”,其作用是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规定,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这既减轻农民的差役负担,又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标准答案】A【例5】(2004年常州期末题)清朝实行“更名田”和“摊丁入亩”,其共同作用是 缓和了阶级矛盾 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调整了生产关系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 B、 C、 D、【思路串讲】“更名田”是康熙帝在位期间,宣布原来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

14、。雍正帝即位后,推行“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经过比较,我们发现,清朝两位皇帝在位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为了巩固其统治,调整统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民的负担,由此得出正确答案。【标准答案】C【例6】(2004年镇江二模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太和)九年(太和,北魏孝文帝年号),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 魏书高祖纪上材料二 武德七年(武德,唐高祖年号,公元624年)三月二十九日,始定均田: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余以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授之。口分则收入官,更以给人。唐会要租税上材料三 刘恕(北宋著名史学家)曰:“后魏(即北魏)均田制度,似今世佃官田及绝户田出租税,非如三代井田也。魏、齐、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