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5154241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气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气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气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气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象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根据学习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的要求,我局结合xx当前发展实际,从自身服务特色入手,紧抓设施农业这一发展热点,及时成立了专项调研小组,由局长带队深入我区设施农业建设生产一线,了解生产建设情况,走访农户,以气象如何全面为设施农业服务为落脚点,对比当前,面向发展,查找问题,严谨分析,适当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建议。下面就部分乡镇实际调研情况如下:一、xx设施农业发展综合情况蔬菜种植及设施农业生产现状截至到XX年的时候全区蔬菜占地面积23.84万亩,播种面积49.61万亩,分别占全市的23.8%和27.6%;蔬菜总产量14.24亿公斤,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30%;蔬菜生产毛收入

2、14.66亿元,纯收入9.18亿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达到1330元。到XX年底全区设施农业占地10.6万亩,其中蔬菜设施占地10.37万亩,包括温室2.88万亩,大棚2.5万亩,中小棚4.98万亩;设施果树占地0.23万亩。初步形成了区域相对集中,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设施农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产业、市场、科技优势,坚持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以增加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设施化、产业化、品牌化、标准化为手段,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提升“京津鲜菜园”水平。从XX年起,到XX年新增设施面积6.5万亩,达到17.1万亩,建成生产、科技、生态、观光、休闲、外向、高效等多功能、

3、多层次于一体的现代化设施农业发展格局。xx设施农业规划布局形成一区二片三带的综合布局一区:以北部7个乡镇30万亩种植区为重点,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土壤和水资源优势,打造北部设施农业聚集区。二片:主要突出地域特色,分别发展黄花店、梅厂2个设施农业聚集区。三带:在北部聚集区内,依托103国道、武香路、崔大路3条主干路,集中建设高档设施农业发展带。设施农业建设年度计划到XX年全区新建设施农业面积6.5万亩。其中:XX年完成1.1万亩新建设施任务。XX年完成2.4万亩建设任务。XX年重点乡镇全面发展,完成2万亩建设任务。XX年完成1万亩建设任务。重点乡镇设施农业建设河西务镇:规划新建设施6000亩,重点

4、发展卓达农业产业园,以及镇域北半部区域。XX年新建任务1000亩,在五七村启动高标准示范点建设。下伍旗镇:按照“沿路规划、带状发展”的思路,规划新建设施7500亩,XX年新建任务1000亩。在辛庄和后段庄村启动高标准示范点建设。河北屯镇:规划新建设施7500亩,重点围绕崔大路沿线发展,XX年新建任务1000亩。在桐高村启动高标准示范点建设。大良镇:规划新建设施7500亩,重点围绕武香路发展,XX年新建任务1000亩。在双树村启动高标准示范点建设。大孟庄镇:规划新建设施6500亩,以东篱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03国道西侧作为发展重点,XX年新建任务1000亩。在后幼庄村启动高标准示范点建设。白古屯乡

5、:规划新建设施4500亩,XX年新建任务1000亩。在韩村启动高标准示范点建设。黄花店镇:规划新建设施7500亩,以镇域西部和东部为发展重点,XX年新建任务1000亩。在甄营和包营村启动高标准示范点建设。梅厂镇:规划新建设施4000亩,以灰锅口和王唐庄为发展重点,XX年新建任务1000亩。在灰锅口村启动高标准示范点建设。其它乡镇:规划新建设施5000亩,XX年新建任务1000亩。二、乡镇设施农业二代日光温室蔬菜大棚农户需求调查分析:设施蔬菜大棚室外气象信息服务需求经过我们调研部分乡镇了解,目前大部分设施农户对风灾比较敏感,一致要求需要提前3个小时左右知道大风预警,农户可以提前到棚室内进行加固,

6、减少损失,据当地乡镇管理干部讲,每年都有因风灾造成的很大损失。另外,很多农户对连阴雨、气温骤降、短时突发强降水、暴雪也十分关注,这些灾害性天气出现后都需要农户们及时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行棚架维护,如果不及时就会对棚室生产造成损失。在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农户对气象预报相当重视,而且十分需要,有时预报中出现4-5级风就要及早到大棚,时刻准备进行维护,但他们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收音机占70%,一天不间断听,实况预报都有,而且这些农户年龄都偏大,基本都在45岁以上,很少有年轻人从事这类工作,手机普及率在这个层次上很低,我们觉得今后对农户们服务应该切实考虑到接受力问题,或可考虑由所在地政府协调解决有关

7、服务手段问题。另外,很多农户尤其是我区北部乡镇普遍放映,关于气象一般天津、廊坊、北京的预报都听,但感觉廊坊比较准确。所以提高我们服务的准确度也是满足农户需求的最大基础保障。设施农业蔬菜棚室内气象气候服务需求主要是棚室内的光照温湿度监测,根据棚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减少蔬菜因温湿度变化产生病虫害,每个大棚安装两个电子温湿度测试仪。三、自身具备的服务情况分析:目前,xx局的服务平台主要是:影视天气制作、短信发布、气象局政务网站服务内容:常规预报产品、农业气象信息、重要天气报告、雨情灾情报告、气候事件、气候年分析、天气预警信息等。服务手段方式:传真、网络、通讯短信、邮寄人员技术水平:业务

8、上长期从事地面观测、农气观测、预报服务,对于常规要求下的工作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尤其近一年来对天气预报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可以根据各种数值预报产品分析做出本地预报。欠缺分析:对于新特点、新要求的设施农业气象服务还准备不足,没有实际服务过,同时对相关服务产品缺乏认识,没有具体考量过气象服务与设施农业的关系。希望对新增的服务产品进行熟悉,建立有效地联动、联防机制。比如对大雾出现前的相对湿度在85%-90%时就要提前预警分析,大风出现前有5-6级风时就要求提高注意等,应形成很好的上下联动机制,为整体服务质量提高打基础,希望能有一些成熟的服务模式可供观摩和学习,激发灵感,以提高服务水平。四、服务上存在的

9、问题现有的气象服务内容远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业发展的需求,也并非想象的添加一些服务内容就可以把气象对设施农业的作用得以体现,并真正得到用户的认可。目前的一些服务内容,如果通过的服务手段需要向农户收取一定费用,菜农难以接收。由于国家近些年来不断减轻农民负担,并采取了许多惠农政策,老百姓不会很轻易的为气象服务买单。现有科技人员的服务意识以及专业技能还很欠缺,这种欠缺我认为是从上到下的,这需要引进一些成熟的理念和与设施农业相关的微观管理技术、栽种技术等等。目前台站从事农业气象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而对预报服务和农业服务都了解的人员少之又少,这和我市的都市型设施农业发展战略相比,是不符合发展需要的。在棚室内

10、安装监测仪器是我们获取室内资料的重要手段,也是我们做出气象服务和分析的主要数据依据,但该仪器的安装应用是否能够让农户更加直观的体会到仪器安装给他们的好处也是今后服务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服务环节上,在种植后的气象服务保障我们相对能够做到跟踪紧密,但容易放松或疏忽对种植前和收获后的气象服务,这也是我们农业服务比较薄弱的地方,比如在初期品种筛选、习性,收后存储运输等等环节上应该充分考虑气象条件的影响,从而做出对种植农户有帮助的举措。五、气象为设施农业服务的建议: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并结合目前我单位的气象业务服务情况对比,为切实做好设施农业的气象服务工作,提高专业气象服务水平,提出下面建议:切实提高预报预

11、测准确率。增添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对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无疑是有好处的。但要注意预报的准确率以及在服务过程中的严谨性。很多农户对大风很敏感,往往一些棚室在5-6级风时就需要人为干预,进行棚架绑牢、覆膜、加固等措施。可是如果等到8级大风再服务,那就要造成损失了。所以在服务中要切实了解服务内容对设施的危害以及出现灾害性的措施服务。新服务要联系实际应用。利用自身特色开发符合设施农业的服务新产品,不能和设施管理、作物生长、品种习性、收获管理等剥离,要严格界定两方面的关系,拿出切实的好举措,要让服务产品成为让农户依赖、认为管用的的好信息。设施气象服务要和决策、科技双向结合。气象为当地设施农业服务要紧密依托当

12、地设施农业办公室、农业部门,把设施农业服务产品细化,尤其注重和农业部门对种植、管理、品种引进、生育周期等进行联合探讨,让气象对设施农业的服务更贴近领导决策和农户生产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从人员管理到人员实际服务,从设施结构到作物茬口管理,从大众菜栽培技术到特色种植等,从成熟品种种植到新特品种引进都要进行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培训,尤其要加强专业预报与农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服务体系。积极深入调查,了解用户需求。应深入农户生产一线,了解地方种植特色、作物品种、季节性生育等,进行分类筛选,按照不同作物、不同品种、不同生育期、不同生长地进行分层服务,不能搞一概式服务。明明一部分

13、农户在秋初季节种植彩椒,你给他关于棚室花卉的服务,容易造成资源、人力的浪费。加强对设施农业的气象设施投入,按8个重点乡镇每个乡镇建设100个二代日光温室大棚,每个大棚安装2个温湿度测试仪,那么就需要1600个温湿度测试仪,市场价格1500/个,总投入240万元。棚室中气象探测仪器的安装要充分考量农户的需求,毕竟为农户服务是我们的目的,要让农户切实感受到什么是设施农业。从我们调研中看到很多棚室中有自己买的温、湿显示装置,要让农户从仪器中体会科技的含量,切实为农户种植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建立清晰的服务对象体系。对于服务用户群体建议要分清层次,种养分开,力争细化,为将来规模化服务打下良好基础,辖区内服务工作人员要明确当地种养结构、设施规划,尤其对区域内主要农副产业链要系统了解,做到服务有的放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