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相关感染控制2013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5154142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6.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cu相关感染控制2013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icu相关感染控制2013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icu相关感染控制2013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icu相关感染控制2013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icu相关感染控制2013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u相关感染控制201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u相关感染控制2013(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监护室相关感染控制,WHO关于患者安全的十个事实,1 患者安全是一个严肃的全球的卫生问题。 2 发达国家每10名患者就有1名是在医院治疗的时候 受到伤害。 3 发展中国家患者在医院受到的伤害可能高于工业 化国家。 4 在每一个时间段,世界上约有140万人在医院受到 伤害。 5 发展中国家中至少50%的医疗设备不能正常使用或 只能部分使用。,WHO关于患者安全的十个事实,6 在一些国家使用未经消毒即使用的注射器或针 头进行注射的比例高达70%; 7 在发达国家,与手术安全有关的问题占导致死 亡或残疾的本可避免的事故的一半; 8 患者安全问题,导致了医院重大的经济损失; 9 旅客在飞机上受到的伤害

2、几率是1/100万,患者 在医院受伤害几率是1/300。 10 患者的经验及其健康是患者安全运动的核心。,战役艰苦而卓绝,前线? 作战时双方军队接近的地带 现代汉语词典 最前线:最接近的地带 医护-患-感染,内容,1. 导管相关性感染,2. 泌尿系相关性感染,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 病区感染控制监控,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监护 重点。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CRI) 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占医院获得性菌血症的20 30,居于院内感染第3位,中心静脉置管较 未置管者引起血液感染高出2030倍,成为具有 潜在致命威胁的最常见院内

3、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病原菌定植 导管头部、皮下部分或导管接头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确认有微生物生长(15 CFU) 导管相关性感染 出口部位感染 隧道感染 皮下感染 导管相关血行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常见原因: 自身情况:疾病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年龄、昏迷程度、入 住ICU时间直接与感染相关。 穿刺部位:中心静脉:锁骨下、颈内、股静脉 外周静脉:PICC 导管类型:单腔/双腔 穿刺技术:操作环境、物品准备、患者皮肤、穿刺技术 日常维护:管路维护、接头处理 置管时间:与感染发生率呈正相关。导管留置超过2周 时导管感染率明显高于少于2周。,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病机理 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在导管内壁

4、沉淀,粘附细菌并迅速形 成生物膜包裹,形成血栓 内源性感染:其他部位的感染细菌经血流种植而导致的感染 护理过程污染:导管留置时间30天针头污染是主要原因, 10天皮肤污染是主要原因 导管污染细菌70%来自于接头和导管腔内,30%来源于皮肤 和血液播散,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型感染诊断 目前我国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发热、体温大于38或小于36 可伴有寒战,同时合并有 1.有入侵门户或迁徒病灶 2.有全身中毒症状而无明显感染灶 3.有皮疹或出血点、肝脾肿大、血液中性粒细胞增多伴核左移,且无 其他原因可解释 4.收缩压小于90mmHg,或较原收缩压下降超过40 mmHg 血性感染的病原学诊断 1.

5、血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2.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导管相关性感染,标本采集方法 采集至少2套血培养,一套来自于外周,另一套来自于导管。 仅外周静脉的血培养阳性,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方法: 1.两套血培养需附两张化验单,明确标记采血时间、和部 位,间隔不能超过30分钟,需氧、厌氧。 2.血标本接种到血培养瓶中时应轻轻摇动,防止凝固。 3.导管末端培养时,用无菌剪5CM长的导管。 4.常温保存,及时送检。 在应用抗生素药物之前 留取血标本,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致病菌 革兰氏阳性菌(表皮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 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 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6、鲍曼不动杆菌)及真菌(念珠菌),导管相关性感染,对于中心静脉导管 推荐意见1:仅有发热的患者(如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持续血行感染的证据、无导管局部或迁徙感染灶时)可不常规拔除导管,但应及时判断导管与感染表现的相关性,同时送检导管内血与周围血两份标本进行培养. 推荐意见2:怀疑中心静脉导管导致的发热,同时合并严重疾病状态、穿刺部位的脓肿时应当立即拔除导管. 推荐意见3:中心静脉导管合并金葡菌感染应该立即拔除导管,并需明确是否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所有的感染源都应防护,输注药物,接头,敷贴,皮肤,导管,血源性,重症患者:2-4个导管,病理生理学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中心静

7、脉置管的指征 建议仅在危重患者需要监测中心静脉压及大量补液 及输入抢救用药物时应用 常规输液应尽量选择外周静脉 长期深静脉营养及静脉化疗者选择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与护理有关预防措施 手卫生做好最简单的工作 规范导管换药流程 敷料的选择与更换 静脉用药 管路接头 监测装置,导管相关性感染,静脉置管感染危险因素筛查表,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相关护理,内容,1. 导管相关性感染,2. 泌尿系相关性感染,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 病区感染控制监控,泌尿道相关性感染,约有80%的尿路感染是因为患者留置导尿管而引起的,感染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可因并发菌血症而死亡。 国外报道

8、,带管病人中有2 %4 %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其病死率可高达13 %30 %。,泌尿道相关性感染,常见原因 患者方面:年龄(60y)、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 导尿管置入:导尿管置入方法、留置时间、护理质 量、抗菌药应用 尿管的选择:橡胶导尿管发生尿道炎者占22 % ,而 硅胶管仅为2 % 维护方面:尿管、尿袋、更换时间,泌尿道相关性感染,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腔内感染:导尿管腔内逆行感染,通过导管腔进入 膀胱内,使尿管内的尿液逆流入膀胱 腔外感染:导尿管下端引流衔接处脱落后污染了导 管,尿道口细菌经尿道周围粘膜鞘途径进入膀胱 引流袋感染:引流袋细菌上行进入膀胱,泌尿道相关性感染,泌尿系感染的诊断:

9、 常不能单纯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作出诊断; 确诊:凡是真性细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感; 真性细菌尿定义: 1.膀胱穿刺尿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2.清洁中段尿定量培养105ml,且为同一菌种。 疑诊: 若女性尿频、尿急、尿痛严重,尿白细胞增 多,可疑为尿感;如细菌定量培养 102ml,为常致病菌, 则可拟诊为尿感。,泌尿道相关性感染,标本采集方法 留取中段尿培养 方法: 无尿管的患者留取中断尿时清洁外阴 留置尿管的患者须在更换尿管之前留取中段尿 留取过程中避免污染标本 留取后及时送检,泌尿道相关性感染,常见致病菌 以肠道G杆菌最多见,大肠杆菌约占70; 绿脓杆菌常发生于尿路器械检查后; 变形杆菌、克雷

10、白杆菌常见于尿路结石患者;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柠檬色和白色葡萄球菌)。 致病菌常为一种,极少数为两种以上细菌混合感染。 厌氧菌感染罕见,偶可发生于复杂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相关性感染,预防措施 置管前:严格掌握适应症 选择密闭式引流装置 置管时:手卫生、消毒规范、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置管后:,泌尿道相关性感染,预防措施 严格导尿管的无菌管理,(连接尿袋后置尿管)。 保持导尿系统密闭性、防止逆行感染。 留置尿管时要妥善固定,防止滑动及牵引尿到,尿 管低位放置。 每日消毒尿道口。 膀胱冲洗对治疗菌尿无明显作用,反而可因操作不当 增加感染的机会。 每周进行一次中断尿细菌检测。 评估尿管的必要性、缩短留

11、置尿管时间。,泌尿道相关型感染,留置尿管相关护理,内容,1. 导管相关性感染,2. 泌尿系相关性感染,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 病区感染控制监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在美国, 肺炎是院内感染的第二位,也是死亡率最高的病患. (Tablanet al, 2004). VAP是指院内肺炎的一种,它发生于接受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 小时后的患者. (Kollef,1999) 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VAP发病率是22.8% 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VAP发病率占所有院内肺炎的86%. 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VAP发病率比较没有使用机械通气 治疗患者的VAP发病率多 3-10倍

1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可分为 : 早期 VAP:发生于插管后 48-96小时,一般 与抗生素敏感性细菌有关。 后期 VAP:发生于插管96小时后,一般与抗 生素耐药性细菌有关。,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 患者接受了机械通气超过48hrs,及显示以下特征 : 发烧 白血球增多 脓痰 CXR浸润增多 氧合变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诊断 新近或持续之CXR浸润 脓痰 体温大于38.5或小于36.5 血液白细胞10,000 PaO2下降 15%超过48小时 专家建议:气管纤支镜采集痰液标本做细菌培植来 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医院内肺炎病原 早期

13、 中期 晚期 入院天数 1 3 5 10 15 20,链球菌,流感杆菌,金葡菌 MRSA,肠杆菌,肺克、大肠,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高风险因素 宿主相关因素:患者体质差、慢性病 工具相关因素:患者身上的监护工具(ETT、 呼吸机管道、鼻胃管) 人为相关因素:洗手不足或不正确,两个途径:定植 (Colonization):定植的源头可包括口咽、窦腔、鼻腔、牙石、消化道、与其它患者接触、呼吸机管道 误吸 (Aspiration),呼吸机相关性肺炎,ETT 能让定植的细菌更容易进入患者之下呼吸道 插管后12小时, 口腔内的分泌及粘液 (包括

14、其中的细菌)会在插管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 而生物膜上的细菌会因以下情况被传送到患者的肺部 : 呼吸机送气 吸痰或物治疗时注入生理盐水 患者咳漱 调整ETT位置,ETT,呼吸机相关性肺炎,ETT会: 绕过上呼吸道,令上呼吸道之过滤功能减弱. 令患者的咳漱反射及力度减弱 令患者的黏膜纤毛运动功能减弱 刺激黏膜分泌增加 因此预防 VAP 之干预应该在 : 插管后实时执行 一直到拔管为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定值菌的预防 洗手(反复强调) 洗手是最简单但亦是最重要的方法去减低感染的传播。无论接触患者前或后,都应最少洗手10 sec. 口腔护理 口腔的细菌有机会被传送到肺部,一定要加以预防 清洁口腔,可以

15、减低VAP之风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检查气囊 吸痰、清除口腔分泌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清洁口腔 确定气管插管刻度,胶布固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绷带固定 完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定值菌的预防 避免在吸痰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应避免在吸痰时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因为会令ETT表面的生物膜 (及其细菌)脱落并冲入肺部,产生VAP。,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定值菌的预防 每2小时替患者翻身 每2小时定时替患者翻身,可以增进肺部引流, 并减低VAP风险。 更换呼吸机管道 呼吸机管道更换的频度不会影响VAP。 每周更换呼吸机管道一次不会增加VAP的风险。,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误吸: 胃部里面的细菌很多, 如果患者出

16、现误吸, 产生肺炎的机会就会很大。 放置鼻胃管经食道进入胃部, 会令胃食管括约肌关闭不全, 并会引致胃食管反流及最后导至误吸。 肠道营养会提升胃内pH及容量, 增加细菌定植及误吸机会。,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误吸的预防,1.抬高床头 30-45 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误吸的预防 2.每天试停镇静药及试行脱机 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平均天数由原来的73d减少到 49d(P=0004) 336名接受呼吸机治疗患者在4家医院的RCT研究: 脱机组比較Control组的结果: 脱机组的呼吸机日数较少 3.1天 (p=0.02) 脱机组的ICU日数较少 3.8天 (p=0.01) 脱机组的住院日数较少 4.3天 (p=0.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