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51497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东莞市南开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2013.11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

2、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收卷时只交答题卷。一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鹊桥/惬意荒谬/绸缪乳臭未干/无色无臭B洗濯/茁壮 谄媚/凹陷应有尽有/应运而生C歆羡/宁馨倚靠/绮丽公开露面/风餐露宿D婀娜/木讷筵席/诞生数见不鲜/鲜为人知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速生鸡”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持续发酵,从养

3、殖到肉鸡出栏屠宰,多个环节均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被曝光的问题或许只是冰山一角。虽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如箭在弦,但某些监管部门对此却不以为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A发酵 B冰山一角 C如箭在弦 D不以为然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女性学者被称为“美女学者”,我还听过“美女主持”“美女政治家”的说法,估计没被我漏举的还有不少。B、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D、俄罗斯有发展远东的计划,中国有振兴东北的战略,如果有效对接,可能实现双赢,不过目

4、前还只是一种期待。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 , , ,_, 。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须从读诗入手A. B C 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孔谦,魏州人也,庄宗以为度支使。谦为人勤敏,而倾巧善事人,庄宗及其左右皆悦之。自少为吏,工书算,颇知

5、金谷聚敛之事。晋与梁相拒河上十余年,大小百余战,谦调发供馈,未尝阙乏,所以成庄宗之业者,谦之力为多,然民亦不胜其苦也。庄宗初建大号,谦自谓当为租庸使,而郭崇韬用魏博观察使判官张宪为使,以谦为副。谦已怏快。既而庄宗灭梁,谦从入汴,谓崇韬日:“邺,北都也,宜得重人镇之,非张宪不可。”崇韬以为然,因以宪留守北都,而以宰相豆卢革判租庸。谦益失望,乃阴求革过失,而革尝以手书假租庸钱十万,谦因以书示崇韬,而微泄其事,使革闻之。革惧,遂求解职以让崇韬,崇韬亦不肯当。庄宗问:“谁可者?”崇韬日:“孔谦虽长于金谷,而物议未可居大任,不若复用张宪。”乃趣召宪。宪为人明辩,人颇忌之,谦因乘间谓革日:“租庸钱谷,悉在

6、目前,委一小吏可办。邺都天下之重,不可轻以任人。”革以语崇韬,崇韬罢宪不召,以兴唐尹王正言为租庸使.谦益愤愤,因求解职。庄宗怒其避事,欲置之法,赖伶官景进救解之,乃止。已而正言病风,不任事,景进数以为言,乃罢正言,以谦为租庸使,赐“丰财赡国功臣”。谦无他能,直以聚敛为事,庄宗初即位,推恩天下,除百姓田租,放诸场务课利欠负者,谦悉违诏督理。旧例:观察使所治属州事,皆不得夺达,上所赋调,亦下观察使行之。而谦直以租庸帖调发诸州,不关观察,观察使交章论理,以谓:“制敕不下支郡,刺史不专奏事,唐制也。租庸直帖,沿伪粱之弊,不可为法。今唐运中兴,愿还旧制。”诏从其请,而谦不奉诏,卒行直帖。又请减百官俸钱,

7、省罢节度观察判官、推官等员数。以至鄣塞天下山谷径路,禁止行人,以收商旅征算;遣大程官放猪羊柴炭,占庇人户;更制括田竿尺;尽率州使公廨钱,由是天下皆怨苦之。明宗立,下诏暴谦罪,斩于洛市,籍没其家。遂罢租庸使额,分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 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六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少为吏,工书算 工:擅长B而革尝以手书假租庸钱十万 假:假装C已而正言病风 病:患病D诏从其请,而谦不奉诏 从:依照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郭崇韬用魏博观察使判官张宪为使 扣舷而歌之 B革以语崇韬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C因以宪留守北都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8、 D乃趣召宪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7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孔谦“倾巧”、“聚敛”的一组是( ) 大小百余战,谦调发供馈,未尝阙乏 租庸钱谷,悉在目前,委一小吏可办。鄹都天下之重,不可轻以任人 谦益愤愤,因求解职 谦悉违诏督理 遣大程官放猪羊柴炭,占庇人户 更制括田竿尺 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谦年轻时就开始当官,并且因为懂得投好他人,因而深受庄宗喜爱。 B孔谦为了当上租庸使,暗中伪造豆卢革过失的证据,逼使豆卢革因害怕请求罢官让位,但是这样并没有使孔谦当租庸使的愿望实现。 C王正言接替豆卢革成为租庸使后,孔谦气愤得请求罢官,也因此激怒了唐庄宗,

9、幸好伶官景进解救,才得以保命。 D唐庄宗刚登位时就实施多项利民措施,但是孔谦为达到聚敛的目的,竟敢违背庄宗意旨,也不按旧例让观察使行使职权。9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谦因以书示崇韬,而微泄其事,使革闻之。明宗立,下诏暴谦罪,斩于洛市,籍没其家。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郊行王安石柔桑采尽绿阴稀,芦箔注蚕成密茧肥。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注芦箔:养蚕器具,用芦苇编织成的席子或筛子,蚕可在上面吐丝织茧。(1)请对“柔桑采尽绿阴稀”中的“稀”字作赏析。(3分)(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

10、0分)(1) 女也不爽, 。 ,二三其德。(2)青青子衿,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 。(3)羁鸟恋旧林, 。开荒南野际,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5)驾一叶之扁舟, 。 ,渺沧海之一粟。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阅读经典的文化价值徐 雁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不但创造出了辉煌的物质文明成果,而且创造出了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这文明的载体,就是历经劫难而传承下来的经典文献。它们被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所传抄记诵、编辑印行,并整理研究和阐述发扬,从而在社会个体的心理和情意,以及民族群体的思想和文化等方面,深远地影响了

11、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经”者,本义与“纬”相对,是指古代人工编织物上的纵线,后引申为被读书人历代尊奉的典范性著述;“典”者,标准也,法则也。用文字结撰的著述,只有经历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洗礼,得到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接力式的认可,才能成为“经典”。经典著述,往往凝聚着前贤先哲思想文化的精华,是后来者读书求知、作文治学的重要依据,因而浩瀚国学以“经学”为源,琳琅四部以“经部”为尊,灿烂辞海中则有“引经据典”之语。 在中华文化史上,最早的经典,特指孔夫子晚年删订传世的五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故有“五经”之说。自汉武帝“独尊儒术”,确立“五经博士”之后,经学成为中华文

12、化的思想学术正统,“五经”也就成为了国家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基本经典。“玩习古义,修明经典。”(三国志魏志)儒家经典的精义,乃是一个读书人入则修身养性,独善其身,出则议事参政,兼济天下的基本人文规范。隋、唐科举制度的推波助澜,使得“经学”的社会地位获得了进一步的强化。南宋时期,在大儒朱熹等人的倡导下,“经学”与时俱进地发展成为了“理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取得了与“五经”相等同的地位,从此“四书”与“五经”并称于世,深刻地影响了元、明、清三代读书人。直至清廷在近代“西学”浪潮冲击下,废止全国的科举考试制度,传统经学的神圣地位才一落千丈。 其实,早在明代万历年间,“西学东渐”的历史帷幕就曾悄然

13、开启。随着欧洲耶稣会传教士到访我国,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一度深入吸引过中国士大夫们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经过了数百年间中、西方的政治博弈和宗教风波,到十九世纪中叶,科技水平和新知识体系愈发先进了的西方人士再度进入中国,但运随时迁,在大清帝国的封建体制统治下,中国社会早已积弱积贫,远远落后于世界潮流。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内忧外患的形势,国破家亡的现实,终于昭示了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等有识之士们,认清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政治幼稚病,觉悟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本质是在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性。 尽管自“五经”而“四书”,自“经学”而“理学”,儒家文化及其经典著述完成了其历史的使命,但它们对于中

14、国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乃至民俗心理的重大影响,并未随时磨灭;而且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它们对于凝结中华民族以思想、道德、文化、学术乃至政治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的卓越贡献,更在与时俱增。站在二十一世纪的时代坐标上,回望历史,展望未来,我们不难发现,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不仅是保持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重要共识基础,是中华民族自尊自信地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思想底蕴,更是可持续性地走向现代化未来的不竭精神源泉。 “花香何及书香远,美味怎比诗味长?”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曾精辟地指出:“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钱穆也曾在国史大纲中告诫我们,一国国民不可“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