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50372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1-201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汾阳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在诸神中祖先神最为尊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商朝社会弥漫着神秘色彩 对后世形成的宗法制有一定的影响 祭祖现象可能已经存在 王权只有依附于神权才能使统治稳固A B C D2、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山东、陕西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3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

2、于( )A其族人善于经商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商朝的后裔 D因功得到的封地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5“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6汉书地理志言:

3、“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这说明秦朝采取(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世袭制7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汉初“齐楚八王之乱”的战场遗址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8“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记功石刻说的是( )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9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 A秦二世而亡,

4、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10、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11、史载: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景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把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提升为王。对这段故事理解正确的是(

5、)A兄弟情谊 B爱屋及乌 C分割实力 D分封爵位 1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3、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尚书省B中书省 C兵部 D门下省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

6、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15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16“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17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 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

7、行18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19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物,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视及创动管钱,不须咨禀,交他每(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 )A与中央权利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在由朝廷任命 D权利不再受到中央节制20北京孔庙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C科举开始采用

8、八股文体 D 统治者继承了中原文化 21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B.朱元璋要扫除蒙元的影响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 朱元璋重文轻武的国策22.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A为了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

9、23下列重大历史活动,哪些是专制决策的结果( )长城 大运河 闭关锁国 票号 A B C D24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百家姓版本中却排序第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顺序家喻户晓。由此可推断出该版本的百家姓成书于哪一朝代( )A. 西周 B唐朝 C. 北宋 D. 明朝25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

10、权利26“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 )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27.狄摩西尼指出:“培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 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志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雅典( )A人文主义盛行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具有反抗精

11、神 D对公民长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8.在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绝大多数公职任期一年,只能连任一次,且均为抽签选举产生,只有军事领导职务通过举手表决产生,一年一任,但可无限期连选连任。这是因为( )A.军人实际上控制着国家 B.雅典军人享有崇高威望C.军事事务需要专人执掌 D.军职比行政公职更重要 29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 伯里克利、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

12、众B. 公元前4世纪后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C. 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D. 雅典民主既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30.美国考古学家曾在希腊发现刻有铁米斯托克里(雅典政治家)名字的陶片190枚,根据字迹辨认是14人刻写。由此可以看出“陶片放逐法” ( ) A充分体现了公民的意志 B是审判民主敌人的妙方C实际上被少数人所控制 D是一出民主闹剧二、阅读材料题(40分)。第一题(20分)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

13、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安定)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什么(4分),并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6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4分),各举出“之失”的例子(4分)。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2分) 第二题(20分)制度的变革与创新直接影响着人类历史的进程,是世界闻名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卢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