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49407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西省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西省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西省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西省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2012-2013学年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苏教版题 号一二三总 分得 分说明: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20分)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北京的奥运村,到处是鳞次栉比的楼房,而那些体育场馆,“鸟巢”kn称北京一景,“水立方”更是瑰丽无比。那首北京欢迎你在奥运会期间风m全国,像是专为远道而来的各国贵宾接风洗尘的歌。鳞次栉比() 瑰丽() kn()称 风m()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全班同学都去参加阳光体育活动了,只有我没有去。B、通过老师的精心指导,我终于理解了这篇文章的内涵。C、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

2、的前提。D、假期里,大家外出游玩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3名著阅读(4分)现在,他的身体彻底垮了,归队已经无望。他应当如何处置自己呢?他终于从巴扎诺娃口中了解到了真实病情:应当有思想准备,将来他还会遇到更可怕的事。(1)上面的文段节选自前苏联作家 的长篇小说 。(2分)(2)“他”指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默写填空(10分)A、落红不是无情物, 。B、海内存知己, 。C、 ,生于淮北则为枳。D、 ,身世浮沉雨打萍。E、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写动物的两句诗是: , 。F、望岳中表现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 , 。G、登飞来峰“ ,

3、 ”,蕴含着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二、阅读理解(50分)(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分)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5选出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的,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把现实与梦境自然联系起来,抒发了诗人 之情。(2分)(二)(13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4、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给下面加点字注音。(2分)(1)往来翕忽()(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8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2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怀民亦未寝 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其岸势犬牙差互 (2)念无与乐者 10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2分)甲文是: 乙文是: 11依照示例,赏析乙文中的句子。(3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三)(16分)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

6、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谢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

7、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

8、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12选文第段说明的对象是 ,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 。(3分)13选文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段开头的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15第段“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中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16选文第段最后一句采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四)温总理打给母亲的电话(17分)他的亲人,有13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就是温家宝。他的母亲,叫杨秀兰。这位

9、年过九旬的母亲,和中国那些普通的母亲一样,其实没有什么不同。早年,她只是天津城里一位寻常的小学语文老师。那时,他和母亲住在天津城里一条古朴的小胡同里,他与小伙伴们把门板卸下来当乒乓球台,他母亲喜欢把钥匙放在邻居家里,放学后,他便到邻居家拿钥匙:“刘娘,我妈把钥匙放您这儿了?”后来,他到北京工作以后,母亲还炸好面酱,托跑运输的邻居给他带到北京。后来,她的儿子成了一个国家的总理。他说:“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永远忘记不了的,因为我出生在1942年,恰恰是在抗战时期,我在她身边知道了战争的苦难,知道了生活的艰难,从而懂得一个人要如何献身给国家。”他这样深情地说。这绝不是一个国务院总理的即兴表达,这是一个孩子对母亲内心的感激和感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