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历次基础测评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岳麓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49351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朔州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历次基础测评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岳麓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西朔州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历次基础测评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岳麓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西朔州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历次基础测评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岳麓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西朔州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历次基础测评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岳麓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西朔州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历次基础测评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岳麓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朔州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历次基础测评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岳麓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朔州市2012-201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历次基础测评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岳麓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基础测评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纲领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多党合作民主协商 21949年至1953年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A全体会议代表是在选举基础上产生的B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C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20世纪中期毛泽东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A抗战胜利洗雪中国百年国耻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抗美援朝取得胜利D社会主

2、义改造基本完成 4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国家民主制度建设的最主要举措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成立全国政协 C以共同纲领作为施政方针 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BCD 6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 A规定国家的政体不同 B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出的原则不同 C规定的权力机关不同 D规定的权利、义务有详略之别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

3、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是在 A1949年秋B1954年秋C1956年底D1978年底 81954年以后,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多党合作、政治协商 C政治协商、民主监督D参政议政、监督执政 9 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是 A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 B1954年一届人大召开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 1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 11“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产生的最积极作用是 A调动了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积

4、极性 B使民主党派演变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政党 C调动了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D使中国演变成多党联合执政的国家 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ABC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我们现在即将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便是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来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人民政

5、协全国委员会,便是同中央人民政府协议事情的机构。一切大政方针,都先要经过全国委员会协议,然后建议政府施行。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能把普选由个别地方逐渐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那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才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是它仍将以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而存在,国家大政方针,仍要经过人民政协进行协商。地方委员会的情形也是如此。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负有伟大的建国责任的。建设新中国,必须经过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内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和一切爱国人士共同努力,必须动员全国人民共同参加

6、。我们要很好地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团结一切人民力量,来完成这一伟大使命。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7日) 请回答: (1)建国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权是什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行使这一职权做了哪些决定? (2)周恩来对人民政协的未来发展作了怎样的描述?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发生变化始于何时? 14阅读下列材料 在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中还有这么一种思想,他们以为法律是只管老百姓或者只管“小人物”的,至于“大干部”、“大人物”,只要注意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够了,对法律遵守不遵守,是无关紧要的。这种思想,也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国家的法律并不

7、是别的,它正是已经实现或正在实现中的方针政策的定型化,违背了法律就是违背了方针政策。我们的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和领导者,国家对于干部的要求,在一切方面都应比对一般公民的要求高。干部不仅要执行方针政策,遵守政治纪律和工作纪律,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成为执行国家法律的模范。如果一个干部他本身就不遵守法律,那他还怎样能要求人民群众遵守法律呢?他还怎样能领导人民群众同违法现象作斗争,怎样能领导人民群众为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奋斗呢? 彭真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54年9月17日) 请回答: (1)材料表明当时干部中对法律存在着哪些错误认识?彭真由此提出了哪些看法? (2)你认为干部轻视法律会

8、带来哪些危害? 1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机关。在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

9、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人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16一个国家实行宪政的历史,浓缩着这个国家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又凝聚着其法律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之初都颁布过具有深远影响的宪法。试指出这两部宪法的名称,并分析概述其颁布的背景和意义。 参考答案 第20课新

10、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C2B3B4D5A6B7B8C9C10D11C12D 13(1)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法、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并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它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3)1954年秋。 14(1)对法律的约束对象存在认识偏差;轻视法律的遵守。违背法律就是违背政策;干部应当是遵守法律的模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由依靠政策办事到依靠法律办事等。(2)干部违法乱纪、权大于法、以权谋私,损害人民利益等。(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5(1)时间:194

11、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背景: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篡夺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大权;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意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背景: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意义: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