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201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47773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201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201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201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201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201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201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201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高三历史试题第一卷 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8小题,每小题1分)1.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宋、陈、许等姓氏应源自A族号 B邑号 C爵号 D行业2. “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古代人共食现象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3.右图是殷墟出土的刻有卜辞的的牛骨,从中可以反映出什么本质现象?A王权具有神秘色彩B西周已经出现了

2、甲骨文C中国早期实行宗法分封制D中国早期封建迷信活动盛行 4“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乐尧舜之道”,说明伊尹是我县的历史名人。他作为商朝的开国功臣,世代为相,曾把国王太甲放逐三年。这又说明了A当时的相权大于王权 B当时没有建立起中央集权C我国早期的相权比后世的相权大 D这仅是一个特例,不能代表古代一般意义上的相5.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6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

3、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但事与愿违,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的影响是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地消亡 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生自灭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为庶人 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世袭制度的确立C宗法分封制度的形成 D封建制度的建立8.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

4、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A.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B. 汉武帝时期的中外朝制度C.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 D.唐宋的多丞相制9.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10.右下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11雅典直接民主与近代代议制不同,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发

5、展水平低,缺乏代议制的经济基础B早期民主,民主程度低C小国寡民的城帮国家有利于直接民主D居民的文化程度低,只能是少数人的民主12古代雅典民主制实行抽签选举、轮番而治,这一做法 有利于全体雅典人参与国家管理 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确保了公民大会决策的公正无私 忽视了参与政治者的能力与品德 A B C D 13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14.“我们全

6、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名话强调是的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 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15罗马法的来源有习惯法公民法皇帝颁布的法令法学家对法律的解释A B C D16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平等。我国清末和民国时期受其影响最大的是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社会法17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议会由上下两院组成 B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C国家权力集中在议会 D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18下

7、列有关英法政体表述正确的有都是经过了长期斗争,最终形成近代政体 行政首脑可能是有议会选举产生 国家元首都是“统而不法”、国家象征 议会权力集中于下院A B C D19下列行政权力集中于国家元首的有 近现代的英国1787年后的美国1875年的法国1915-1927年间临时约法下的中华民国A B C D20“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军国主义色彩 B专制主义色彩 C民族主义色彩 D民主主义色彩21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

8、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A. 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 B. 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C. 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D. 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22.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即为有效。此规定说明了美国政体的特点是A三权分立原则 B制约平衡原则 C议会为上原则 D联邦主权原则23“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

9、可能的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24山东是近代列强侵略的重点地区,下列活动与今天的山东省直接有关的是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辛丑条约的签订 巴黎和会A B C D25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投资设厂,这一权益A为日本所独享 B为欧美列强所共享C未被参加“干涉还辽”的俄、法、德所享有 D辛亥革命爆发后被取消26. 太平天国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这主要表现在A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D实践了近代第一资本主义方案27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A 斗争的侧重点上 B 失败的根本原因上C 失败的客观原因上 D 运动的阶级基础上28

10、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表述,正确的有两者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两者的中心主张前后矛盾两者都顺应了时代发展即使环境允许,也都不可能实施A B C D29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A.总统 B议会 C责任内阁 D全体国民30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说:“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这表明了袁世凯A害怕国民党通过组织责任内阁来限制其极力B担心孙中山制定临时约法限制其权力C认为国民党势单力薄,不能用武力夺取其权力D害怕国民党通过民主选举剥夺其临时大总统职位31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

11、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列宁所指的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32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总体评价,不能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A五四运动是中国工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标致B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多属于文化学者C五四运动是以学生为主题的反帝爱国运动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33“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其中的“焕然一新”含义包括: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质的变化领导革命的阶级基础发生了质的变化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有了质的变化中

12、国革命的目标发生了质的变化A B C D3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辞去了临时大总统,开始致力于中国的铁路建设,其主要原因是:A被袁世凯任命为铁道部长 B认识到中国铁路运输的落后C存在着革命已经结束的错误认识 D手中缺少革命的军队,出于无奈35“我们期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国民党,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专力军事两个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真正领袖地位。”上述中共三大宣言内容反映出( )A、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 B、希望改组国民党C、承认国民党在革命中的领袖地位 D、放弃了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36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这

13、主要表现在A革命的任务 B革命的领导阶级C革命的结局 D革命的指导思想37右图是民主革命时期出现在中国西部的标语,该标语宣传了党的政策,播撒了革命火种。此宣传标语应出现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38“八七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的转折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中央结束了左倾错误的领导地位 B工作重心出现了由城市到农村的变化C工作重点出现了由领导工农运动到领导武装斗争的转变D革命中心发生了由“北伐”到“土地革命”的转变39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根本措施是A 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B 工农武装割据波浪式推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