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荣成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47598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荣成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荣成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荣成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荣成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荣成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荣成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荣成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荣成市2012-2013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卷 ( 每题1分,共45分) 1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B哲学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C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D哲学是对社会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一论断说明 A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C具体科学的进步和实践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3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分别是( )A人脑的机能、物质世

2、界长期发展、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物质世界长期发展、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人脑的机能C物质世界长期发展、人脑的机能、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世界长期发展、人脑的机能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于 A可知论 B不可知论 C主观主义 D唯心主义5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一观点( ) A夸大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B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D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6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这里的“物质”是指A. 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 B. 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C.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 D. 客观存在的自然物7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8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枪炮;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A意识活动缺乏主动创造性 B人们的意识无法预见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D人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9左传曹刿论战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从哲学上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是A人的意识活动

4、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1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A运动离不开物质 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11“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 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C运动是无条件的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12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

5、是静止的13近年来,世界各国加大投入,科学家们加强对地震、飓风等特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的研究。这表明A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科学技术发展是战胜自然灾害的唯一因素C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 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14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揠苗助长”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A产生于寓言故事B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C源于自发的世界观D源于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15.右图漫画“都有水分”启示我们,办事情应该A. 从实际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B. 规律是客

6、观的,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C. 联系是普遍的,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16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情况出现,即人们对某种事物的存在与否感到难以预料,心中无底时,往往就认为“信则有,不信则无”。这种观点从哲学上说,是认为( ) A世界不是由神创造的,而是由人创造的 B存在决定思维C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17下列说法正确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D物是观念的集合18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绝对精神创造

7、世界 气者,理之所依也 忧惧出鬼神 我思故我在ABCD19下列和唯心主义观点根本对立的说法是( )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物是观念的集合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气者,理之所依也A BCD20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ABCD21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其依据在于,劳动和社会交往( )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 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 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 A B C D22“山

8、,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这是毛泽东所写的十六字令。从中可以看出(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23.月亮绕地球转动,水向低处流,苹果落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等,这些联系都不是规律本身。这是因为 ()规律不是浮现在事物表面现象的联系,而是隐藏于事物现象之中的本质的联系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联系,是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主要的、决定作用的联系规律不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只有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A B C D24下图漫画表明 ( )A存在决定

9、思维 B世界统一于物质性C思维反作用于存在 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25.孙子兵法成书至今虽已两千多年,但其博大精深的内容,理论高度概括,实践层出不穷,在现代社会的每一个方面,从人际关系到国际战略,仍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这告诉我们A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C、人们的文化素养要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起来 D、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26.现如今,运用网络上QQ、开微博、玩博客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交流信息、传递文化的流行方式,这说明了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新传媒的出现必然导致旧传媒的消亡网络是大众传媒的重要形式 文化传播的方式是不断发展的A. B. C. D.

10、 27.“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下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B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C民族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 D世界文化是以美国文化为主导的28.2012年6月底,随着坡子街棚改方案的出台,在坡子街调了长沙人363年口味的“玉和”酱园旧址面临被拆迁的命运。作为坡子街民俗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玉和”是展示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之一。在“城市建设不可避免征迁,征迁无法回避保护历史”的背景下,长沙市政府对“玉和”酱园作出了“原址保护”的批示。保护文化遗产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

11、发掘其经济价值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29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 B. C. D.30“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对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A.学习外来文化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基B.借鉴、融合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

12、果,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各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互相尊重D.对待传统文化既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31“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等文艺工作者。这说明A.每次社会变革,都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文艺工作者B.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C.社会制度更替时,文化会经历一个新文化形态取代旧文化形态的过程D.文化的发展影响社会制度的更替32草根文化根植于民众,具有平民文化的特质,综合反映了草根阶层现实意志和情感意愿,它有别于阳春白雪的高雅文化、上流文化、宫廷文化。健康向上的“草根文化”应该 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 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要的通俗文化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是经典、高雅和传统的统一A. B. C. D. 33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