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南市大场镇中心中学中考物理《12质量守恒定律》演练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47351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胶南市大场镇中心中学中考物理《12质量守恒定律》演练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山东省胶南市大场镇中心中学中考物理《12质量守恒定律》演练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山东省胶南市大场镇中心中学中考物理《12质量守恒定律》演练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山东省胶南市大场镇中心中学中考物理《12质量守恒定律》演练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胶南市大场镇中心中学中考物理《12质量守恒定律》演练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胶南市大场镇中心中学中考物理《12质量守恒定律》演练试题 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胶南市大场镇中心中学中考物理12质量守恒定律演练试题 新人教版1(2011年湖南娄底)在化学反应AB=CD中,若12 g 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8 g C和2 g 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A8 g B18 g C28 g D30 g2现有化学反应XY=Z,若将a g X和b g Y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Z的质量()。A等于(ab) g B大于(ab) g C小于(ab) g D不大于(ab) g3(2012年山东滨州)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A20 ,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 LB20 ,1 g

2、镁和1 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 gC20 ,1 g硫粉在1 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 g二氧化硫D20 ,1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 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 g硝酸钾溶液4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也可用在玻璃仪器上标注刻度及文字。氢氟酸与玻璃发生的反应可以表示为SiO24HF=X2H2O,关于物质X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含有氢元素 B可能含有氧元素 C 一定含有硅元素、氟元素 DX是一种氧化物5(2012年山东日照)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

3、化为无毒气体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中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6(2012年黑龙江鸡西)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22NaOH=XNaClOH2O, 则X 的化学式为()。 ANaCl BH2 CHCl DHClO7(2012年福建福州)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28(2012年山东聊城)已知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

4、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示中共有3种分子 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B 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9(2012年四川乐山)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C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D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10(2012年四川乐山)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4.68.0000反应后质量/g005.44.4a下列判断正确

5、的是()。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 g,则无X生成 11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0m2020反应后质量/g2待测3226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 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12(2012年江苏泰州)软玉也称中国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生成和田玉矿床的反应方程式为:5CaMg(CO3)28SiO2X7CO2Ca2Mg5(Si4O1

6、1)2(OH)23CaCO3则X的化学式为()。ACaO BCa(OH)2 CH2O DO2 13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以彰显化学对知识进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拉瓦锡通过实验揭示了质量守恒定律。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在化学反应CH2OCOX,X的化学式是_。14(2012年山东青岛)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请填空: (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_(选填“大”、“小”或“不变”)。(2)你认

7、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选填“是”或“否”)。(3)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15(2012年云南昆明)下图是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甲、乙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1)甲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请解释原因: _。该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_。(2)乙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乙组同学认为实验成功,甲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16. 某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生成NH3、H2O和CO2,由此还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M不稳定 BM是化合物 C

8、M中含有水 DM由四种元素组成17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现将6 g A和8 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A9 g B11 g C12 g D14 g18(2012年四川南充)3.0 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 g CO2和1.8 g H2O,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19(2012年四川泸州)已知某有机物A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将A和氧气置于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充分反应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

9、水。实验测得反应前后物质质量如下表所示:AO2CO2H2O反应前质量/g16a00反应后质量/g004436(1)表中a值为_;有机物A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g。(2)有机物A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20(2011年广东佛山)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下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 g,则右图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_g。(3)白磷燃烧:白磷燃烧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_。(4)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只写一条)。(5)反思:白磷燃烧_(填

10、“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_。12质量守恒定律中考演练【中考演练】答案1B2D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Z的质量只能小于或等于(ab) g。3C解析:A中分子间有间隔,1 L水与1 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 L;1 g镁和1 g稀硫酸反应会产生氢气逸出体系,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肯定小于2 g;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饱和溶液的质量不变。4C5.D6.A7.C8.B9.D10D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得a2.8,A、B错误;再分别计算乙醇和水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发现两者氢元素的质量是相等的,C错误;D中给出的氧气质量恰好能使乙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1

11、1D解析: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应是反应过程中变化的质量之比,而不是反应后的质量比,A错误;虽然反应前后m和待测的质量相等,但也不能说明乙就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有可能是不参与反应的物质,B、C错误;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丙、丁的质量均增加,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D正确。12C解析:先观察化学方程式,左边已知的物质不含氢元素,说明X中必含氢元素,只有B、C满足,再观察钙原子是否守恒,经观察发现钙原子守恒,说明B不满足。13H214(1)大(2)是(3)2HgO2HgO215(1)反应生成的CO2气体从烧杯中逸出,总质量减少将烧杯改成密闭容器(2)两种药品未发生化学反应,所以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6C17C解析: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A和B2的质量相等。题目给6 g A和8 g B2说明B2过量,不难算出生成AB的质量是12 g。18C19(1)6412(2)25%20(1)防止锥形瓶底部局部受热破裂 (2)2.6 (3)产生白色的烟,气球胀大,后又缩小(4)装置漏气(或锥形瓶未冷却等) (5)遵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