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三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月知识点诊断试题(无答案) 鲁教版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45134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三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月知识点诊断试题(无答案)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省淄博市三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月知识点诊断试题(无答案)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省淄博市三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月知识点诊断试题(无答案)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省淄博市三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月知识点诊断试题(无答案) 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省淄博市三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月知识点诊断试题(无答案) 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三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月知识点诊断试题(无答案)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三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月知识点诊断试题(无答案) 鲁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淄博市三中2012-201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月知识点诊断试题(无答案) 鲁教版请将全部答案写到答题纸上!一、写字: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注意:标点符号也要写)(10分)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1、 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归省(shng) 蓦然(m) 弥高(m) 锲而不舍(qi)B、 冗杂(rng) 行辈(xng) 凫水(f) 鲜为人知(xin)C、 惬意(q) 亢奋(kng) 羁绊(j) 参差不齐(ch)D、晦暗(hu) 呓语(y) 嗔视(chn) 叱咤风云(zh)2、 下列书写完全

2、正确的是:A、 絮叨 欺侮 屹立 叹为观至B、 甜静 婀娜 尽态极研 金碧辉煌C、 奸谗 疏密 口头禅 雅雀无声D、 喧嚣 矫健 怠慢 警报迭起3、 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我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乡的夜气里。(融合掺杂)B、 表演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形容威力极大)C、 忽而笑颊粲然。(笑容灿烂的样子)D、 竹园里的竹子参差不齐。(大小、长短、高低不一致,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4、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古今用法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B、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C、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D、 几欲先走5、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口技选自虞初新志 秋

3、声诗自序,这是清代涨潮编选的笔记小说。B、观舞记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代表作品:繁星、春水。C、社戏的作者是鲁迅,本文的体裁是散文。D、竹影作者丰子恺,现代画家、散文家。6、依次填入下列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黄土高原上,( )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2)观众的心也( )成变成牛皮鼓面了,也隆隆,隆隆,隆隆。(3)每一个舞姿都使人( )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4)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 ),以至使人感到对他十分陌生了。A、爆 突然 颤抖 寂静B、演 蓦然 颤抖 恬静C、爆 蓦然 颤栗 寂静D、演 突然 颤栗 恬静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65分)(一)默写

4、(每空2分,共16分)7、少壮不努力,( ) 8、( ),落日故人情。9、自古逢秋悲寂寥,( ) 10、岱宗夫如何,( )11、( ),一览众山小。 12、感时花溅泪,( )13、( ),家书抵万金。 14、日暮乡关何处是,( )(二)文言文阅读(49分)口技(节选)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

5、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 ,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5、请把文中的空白补充完整。(8分)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6分)(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2)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3)几

6、欲先走 走: (4)妇扶儿乳 乳: (5)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 : (6)会宾客大宴场 会: (7)众妙毕备 毕: (8)虽人有百手 虽: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12分)(1)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译文:(2)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译文:(3)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译文:(4)少顷,但闻屏障中扶尺一下,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译文:18、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3分)A、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B、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C、忽

7、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二) (10分)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支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 慕利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支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你们)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注释】社稷:指国家。19. 下列选项中的“之”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句:汝取一支箭折之A. 见藐小之物 B. 昂首观之C.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20. 翻译下面句子。(3分)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21. 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阿豺折

8、箭的用意。(4分) 四、现代文阅读(27分)不要对那个人叫嚷 丁立梅 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日,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 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

9、行。 母亲见到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换着儿子的小名,踩着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 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跺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视着母亲,低声呵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哪?!”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 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慢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 “我会自己请假回去拿的。”儿子的眼睛,不看母亲,他扫

10、视周围的人,那眼神,明显有些躲闪。 母亲还是宽容地笑:“你这来来回回的,多浪费时间哪,我给你送来,省得你来回跑。” 儿子一听,恼了,跺脚叫:“谁要你送!”话说完,提了东西要走,母亲赶紧拉住儿子,洗洗叮嘱,煮的鸡蛋要趁早吃掉,不然会坏的;鱼吃完了不要把装它的瓶子扔掉,下次好再装了带来;被子要时常拿出来晒 儿子哪里耐烦听?他打断她的话:“好了好了,你少,下次你不要再来了!”他挣脱母亲的手,甩开大步,往学校跑去,一路之上,头也没回,做母亲的站在原地,目送着儿子,知道儿子的背影消失,她又站了很久,这才恋恋不舍地转身,一步一匍伏地走了。 在校园里,我亦曾碰见过另一个女学生,对着前来看她的父亲发火,是嫌她

11、父亲给她买的外套不好,女学生冲着父亲叫嚷:“谁让你买的?乱作主!这颜色难看死了,我不穿!”做父亲的捧着那件外套,讪讪笑着,束手无策地站在一边。 女学生我教过,平日里,是个温文尔雅的孩子,却在父亲面前,全然失了礼貌。当她看见我,很尴尬,低声叫了声:“老师。”我摸摸那件衣服,我说:“挺好看的呀。”做父亲的如同得了“天书”:“你看,你们老师都说好看的。”女学生瞅了父亲一眼,红着脸,不情不愿地接下了父亲买的衣服。 我很想告诉这些孩子。请不要对那个人大声叫嚷,他们或许贫穷,或许丑陋。或许木纳,可是,他们的爱,一样醇厚,一样珍贵,因为,那是血浓于水。你的叫嚷,是对他们爱的践踏。2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

12、思。(3分)当她看见我,很尴尬 2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两件事。(6分)24、题目“不要对那个人叫嚷”中的“那个人”指的是谁?(3分)25、“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菜,和换洗的衣裳。”此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塑造母亲的形象?并谈谈这些方法的作用?(5分)26、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4分)27、俗话说“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读了此文后,你想对文中的孩子说些什么?又想对自己说些什么?(6分)答题纸一、写字:将下面的文字抄写在田字格中,要求正确、端正、整洁。(注意:标点符号也要写)(10分)仁者不忧,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共18分)题号123456答案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65分)(一)默写(每空2分,共16分)7、少壮不努力,( ) 8、( ),落日故人情。9、自古逢秋悲寂寥,( ) 10、岱宗夫如何,( )11、( ),一览众山小。 12、感时花溅泪,( )13、( ),家书抵万金。 14、日暮乡关何处是,( )(二)文言文阅读(49分)15、请把文中的空白补充完整。(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