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第十中学2013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5143728 上传时间:2019-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第十中学2013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中学2013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中学2013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中学2013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泰安第十中学2013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第十中学2013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第十中学2013届中考语文模拟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中考模拟试题一、(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孤僻(p) 大相(xing)径庭 不以而足 岿(ku)然不动B、晨曦(x) 不可思意 猥(wi)亵 参(cn)差不齐C、呱呱(u)坠地 分泌(m) 迫不及待 刻勤刻俭D、水泄不通 迁徙(x) 疲惫(bi) 煞(sh)费苦心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发霉 懊悔 欺侮 风雨如晦 诲人不倦 B.疏浚 皴裂 逡巡 日月如梭 怙恶不悛 C.犄角 绮丽 崎岖 倚马可待 风光旖旎 D.弹劾 刻薄 隔阂 垓下之围 言简意赅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为坛而盟(

2、盟誓)主人日再食(提供伙食)十年春,齐师伐我。(砍伐)B、孰视之(仔细)是进亦忧(这样)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C、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既而儿醒(助词,表修饰)万钟于我何加焉。(益处) D、胡不见我于王(为什么)而或长烟一空(有的)世人甚爱牡丹(很)4、对复句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也十分可能的。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不同。 阳光映照着雨后的树林,树叶绿得更加鲜艳。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A、并列 转折 因果 条件 B、递进 转折 条件 假设 C、并列 转折 条件 假设

3、D、递进 转折 因果 条件5.下列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A.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B.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C.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D.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声,发于色,而后喻。出则无法家拂士,入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6、下面句子中标点使用错误的是( )A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B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C杨家那厮强杀只是我相公门下一个提下!直这般会做大!D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

4、在此地,不要走动”7、对下面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拟人 比喻)B.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反语)C.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反复 排比)D.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引用)8、下面对文学名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孤独勇士绝望岛遇星期五”的情节出自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孩提时代被迫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从此历经了生活的种种磨难。 C简 爱中的主人公是孤女,成年后到一座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D骆驼样子中的主人公样子在经

5、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从原先的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变得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二、(10分,每小题2分)阅读苏州园林中的节选文字,完成913题。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

6、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里说着“如在画图中”的。9、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 设计者和匠师们修建成功的园林各各不同。 B 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C 设计者和匠师们的一致追求。 D. 苏州园林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 10、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 )A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B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C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D 苏州园林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11、这段文字的结构形式是( )A 总分 B 总分总 C 分总 12、这段文字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打比方B举例子C下定义D作比较13、这段文字所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7、 )A 时间顺序B 空间顺序C 逻辑顺序三、(12分,每小题2分)阅读孔乙己中的一算文字,完成14-19题。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啊!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我似乎打了一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

8、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供,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 “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

9、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不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14、选出文段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 A寒噤:因惊讶而感到心寒 B厚障壁:深深的隔阂 C迟疑:有一点点怀疑 D折了本:亏损,赔了本钱15、选出对“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欢喜”的是见到了少年时代亲密的朋友 B“凄凉”的是自己的

10、好友马上就要离去,恐怕今后无缘再见 C“欢喜”和“凄凉”表现了两种不同的心情,寓意深刻 D这句话生动地刻画出闰土那高兴而又悲伤的矛盾心理,是传神之笔16、选出对本文段中中年闰土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他称“我”母亲为“老太太”,表现了他有意讨好“我”母亲 B他称自己少年时的好友为“老爷”,说明了他受封建等级观念影响很深 C从他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景况非常不好,他是当时下层人民形象的缩影 D“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他精神上的麻木17、选出在本段中没有运用到的描写方法( ) A对话描写 B肖像描写 C环境描写 D动作描写18、文中闰土说话时有许多省略号

11、,刻画出他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神态。这神态说明他哪方面的情况?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A天生口吃,说不出话B处境悲哀,有口难言C心里害怕,不敢说话D生活平淡,无话可说19、下面对“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非常难”指的是孩子多,总是吃不够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C“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D“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明生活困苦,又找不到别的出路四、(共12分)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文,完成2023题。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

12、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

13、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

14、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20、作者所要批驳的观点是什么?所要证明的观点又是什么?21、“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这两句话中加粗词语的含义是什么?22、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23、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共7分,24题4分,25题3分)阅读钱塘湖春行,完成2425题。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4. 作者这次游览西湖,是赶在了春天的哪个时节?是早春、仲春还是暮春?请至少说出三点理由。25. 将“乱花”改成“野花”好不好?能说出一点理由即可。 六、(共7分)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之贤。予问之曰:“侯定科繇如何?”曰:“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